对《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08—2011年出版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x1978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实际阅读《图书情报工作网刊》刊发的48期论文,分析其栏目设置、发文状况及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认为研究论文和专题研究是《网刊》的主打栏目,学术或会议课件是其内容上的最大亮点,学科热点栏目是展现学科发展前沿的阵地,图情动态栏目是学界短信息平台,栏目设置相对固定但又不刻板;《网刊》以硕士及副研究馆员以上作者群为主,虽刊发有一定量的基金论文但论文被引情况不佳,学界影响力较低;今后应着力提高编辑质量,走规范化道路,多途径解决稿源问题,并积极尝试网刊与纸刊的互动和互补出版模式。
  [关键词]栏目设置 作者构成 被引情况 改进建议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以下简称《网刊》)是目前中文图书情报类期刊中唯一一份基于网络的纯数字化期刊,由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于2007年底创办,并于2010年6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2010年9月正式获得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码系统中国国家中心批准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0586)。现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盛大文学网等多家大型数据库所收录。目前与印刷版《图书情报工作》共用一个网址,与其一脉相承但在栏目设置和发文内容等方面又有很大差别。本文选取2008年第1期—2011年第12期共计48期为样本,就其栏目设置、发文状况以及论文的被引用情况等加以分析,旨在解读《网刊》在栏目设置、论文刊发及学界影响力等方面的现状,为纯网络学术期刊的发展探寻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1 栏目设置及发文情况统计
  《网刊》目前的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专题研究、学术课件、会议专题、学位论文、业界动态等。各栏目具体发文情况如下:研究论文465篇,专题研究14篇,学术课件13篇,会议专题70篇,学科热点48篇,学位论文(摘要)96篇,图情动态(业界动态)361篇。合作交流和人物专访两栏目仅各在一期上被设立,故忽略未计。
  1.1 研究论文和专题研究是《网刊》的主打栏目
  所选取的48期《网刊》样本的中,共发表研究论文465篇,专题研究14篇,平均每期10篇。从2011年第5期起,研究论文或专题研究两栏目中的论文开始连续编制页码,每期平均页码87页,篇均页码8页以上,远远超过纸质期刊的篇均3.88页[1],因此,《网刊》的信息承载量很大,在论述某项研究课题或论文主题上要比印刷版期刊充分得多。
  1.2 学术或会议专题课件是《网刊》内容中的最大亮点
  PPT课件是依赖计算机设备才可以表现的新型的演示文稿,因其表现形式上的特殊性,使其很难完整和充分地表现某一研究课题或论文的整体主题思想,只能呈现出一定的主题脉络,信息量相对较小,但通过阅读它人们同样可以从中了解到某项研究课题的基本内容或作者要表达的基本主题,认知其学术思想,因此,PPT课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但因其较为占用版面,浪费纸质空间,所以传统纸质期刊无法为其开辟刊登的空间,使这种特殊的文献信息资源只能通过个人间的互赠或索取等非正常途径来传播,甚或被束之高阁。然而网络媒体的电子化、大容量、宽空间的出版优势,为这种珍贵电子资源的传播带来了机会和平台。《网刊》为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成为图书情报学学术课件和会议专题课件传播的正规途径。
  1.3 学科热点栏目成为快速展现学科发展前沿信息的阵地
  《网刊》的学科热点栏目目前主要刊登了近年来图书情报界的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立项项目一览表以及各种基金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图书情报类著名学术期刊及会议的约稿方向和主题以及《图书情报工作》印刷版期刊“专家视点”栏目同步刊登的本专业名家、大家等权威人士的专题文章,是学科专家围绕行业内某一前沿性或热点问题, 从不同侧面进行集中、深度的解读与报道, 引领着学科发展方向。这些信息内容无一不是图书情报界难得一见的、最为前沿的学科信息和发展动态,是科研人员最为关注的内容。因而,《网刊》在传播学界前沿信息、指导科研人员的研究以及一线工作人员具体业务的开展上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4 图情动态栏目为图书情报界短信息的快速传递搭建了平台
  图情动态信息往往反映的是图书情报界近期开展的一些活动或动向,内容虽短小精悍,但涵盖的信息量却广而博,需要快速的传递和迅速的获取。传统媒体由于受出版时滞或版面空间的制约,在刊发新颖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学科动态信息内容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网络平台却以其宽容量、快节奏的优势搭建了学科动态信息的发布平台,成为图书情报界读者捕捉专业短信息的最佳通道。因此,《网刊》以其快速便捷、资料新颖而格外受到读者的青睐。
  1.5 《网刊》栏目设置相对固定但又不刻板,充分体现了网络出版的灵活易控优势
  《网刊》的主打栏目“研究论文”每期均有论文刊发,而其他栏目则会因稿源状况及学科的发展动态而有所变化。每个栏目刊发论文数量时多时少,或更改栏目或增添栏目,如合作交流和人物专访等栏目仅各在一期上设立,学术课件仅出版了6期,学科热点栏目共在24期上设立,等等。视稿源状况随时微调栏目设置或调整刊发论文数量的做法,既迎合了网络出版的特征又符合《网刊》创办初期稿源不足的状况,宁缺勿滥的选稿作风和灵活多变的栏目设置有利于纯网络学术期刊初期的健康发展,是值得肯定的一种编辑出版策略。
  2 基金论文和作者构成情况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纯网络学术期刊已经为学术界和广大科研人员所认识。但由于受学术认证机制的困扰以及人们固有观念的左右,目前很多单位在项目申报、科研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对网络学术期刊还很难予以认可,从而导致《网刊》的稿源、学术质量和论文水平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通过深入阅读研究论文和专题研究两栏目刊发的文章,从中了解基金论文的发表以及论文作者的构成情况,以掌握《网刊》论文的实际刊发状况。
  《网刊》自2008年第1期至2011年第12期共发表研究论文和专题论文479篇,除去因网络原因无法打开、因著录不全导致作者信息缺失的49篇文章以外,实际阅读文章共计430篇。   在实际阅读的430篇论文中,共有基金项目成果论文120篇。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成果论文28篇,省部级基金项目成果论文65篇,校级基金课题项目成果论文27篇。说明省级以上基金项目成果是《网刊》基金论文的主体部分,在保证《网刊》学术质量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论文作者的学历层次构成为博士34人、硕士153人(在读硕士35人)、本科在读7人,另有236篇论文中未显示作者的学历信息。
  论文作者的职称构成为教授38人、副研究馆员124人、馆员91人、助理馆员12人,另有256篇论文中未显示作者的职称信息。
  从作者学历和职称信息统计情况来看,《网刊》作者群的学历层次以硕士研究生为主,职称层次以副研究馆员为主,说明《网刊》拥有科研能力很强的作者群体,具有健康发展、稳步提升的人脉资源,其学术质量和学术生命力得到了有力保障。
  3 论文被引用情况分析
  一份学术期刊能否得到业界的认可,所刊发论文的被引情况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学术影响力。
  笔者试图通过中国知网数字资源超市对《网刊》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导航”路径检索后发现,截至2012年4月30日,《网刊》被收录的时间段为2010年第6期至2012年第2期,共计21期。选取2011年全年的12期为研究对象。检索路径为“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引文检索”,在“发表时间”检索项里输入“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文献出版来源”检索项中输入刊名《图书情报工作网刊》,检索结果发现,只有3篇文章各被引用一次,下载频次分别为41次、9次和39次。而印刷版《图书情报工作》在同时间段内,共有79篇文章被引用,最高引用次数为4次,最高下载频次为640次。
  通过与印刷版《图书情报工作》被引情况的对比分析发现,《网刊》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很少。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纸版《图书情报工作》已经拥有56年的办刊历史,在业界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而《网刊》作为姊妹刊,虽与其一脉相承,也拥有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的作者团队,但终究创刊时间很短,《中国知网数字资源超市》收录的时间较晚、期数很少,加之网络期刊自身又存在一些弊端以及编辑质量、论文水平尚不为人们所认可等原因,因此,在图书情报界的影响力目前还是偏低的,需要编辑部在稿源、编辑质量等多方面加以重视和改进。
  4 改进建议
  《网刊》作为图书情报界唯一一份纯数字化出版物,虽然在网络出版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因为受编辑部人手、稿源等众多原因的制约,目前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需引起注意。
  4.1提高编辑质量,走规范化道路
  深入阅读《网刊》刊发的430篇论文后发现,《网刊》在基本的编辑规范上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与纸质版《图书情报工作》的编辑质量相差较远。
  一是传统意义上的编辑质量问题。即编辑部编辑人员对作者所投稿件的体例、格式、文字内容等与稿件编辑规范有关的方方面面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把关,从而使之达到统一的、正规化的刊发要求。然而《网刊》对此显然重视得很不够,由此而产生了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如不同论文的字体大小、行间距等规格设置上的不统一;基金论文的标注有的出现在首页的尾注上,有的则出现在整篇文章的结尾处;“作者简介”一项也没有统一的格式和要求,或者可有可无(第2节中所述的统计结果显示,有超过200多篇论文没有作者学历或职称信息,足以说明其严重性),或者书写很随意,或者内容有明显错误,如1975年生,著录成“75.12”,作者单位有的标注到了二级单位名称,缺乏必要的一级单位名称。凡此种种的疏漏或失误,极易误导读者产生认识上的错觉,即《网刊》似乎缺乏最基本的编辑过程,完全是作者所投稿件的电子版进行PDF格式转换之后上传的结果。事实也许未必如此,但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却让读者心存疑虑,大大制约了读者继续阅读论文的欲望,最终将影响到《网刊》在业界影响力的提升。因此,要像对待纸质的《图书情报工作》一样,重视《网刊》的编辑过程和编辑质量,走规范化、正规化的道路。可喜的是,从2011年第5期开始,改刊在加强稿件编辑加工质量的基础上,增加了论文发表前作者校样核对和通读审核环节,《网刊》论文的编辑加工质量将会有明显的提升。
  二是网络上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即上传文稿时的某些疏忽而引起的质量问题。如有的论文内容上传不完整;有的论文链接无法打开,提示“无法找到目标路径”;有的论文点击之后,所刊发的内容与目录显示的内容完全不同,或同篇文章在不同的期次里被多次刊发等现象。凡此种种,同样可以给《网刊》带来不利的影响和广域范围内的负面效应,影响其发展以及在学界影响力的提升。学术期刊的网络经营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技术支持是一个重要方面[2],因此,要想克服上述网络或技术原因引起的编辑质量问题,必须从技术层面上加以重视,要配备一定的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随时关注网站的运行状况,以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2多途径解决稿源问题,以保证《网刊》的学术质量
  由于目前刊发在纯网络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多不为项目申报、科研考核、职称评聘等认证部门所认可,因此,《网刊》的稿源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寻求优质稿源,是《网刊》今后必须正视的问题。目前,《网刊》虽针对会议或学术PPT、学术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消息资讯等内容进行了专门的征稿[3],但更多稿件特别是研究论文和专题研究两个主打栏目的稿件多数还是来源于编辑部的日常投稿[4],这样,稿件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障。众所周知,很多作者之所以将稿件投向《图书情报工作》编辑部,无非是希望自己的稿件可以见诸于纸质期刊上,如果未被纸刊选中而被迫降入《网刊》上发表,受文章认证问题的困扰,许多作者就会主动撤稿,最终留给《网刊》的稿件其质量可想而知。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编辑部日常投稿中被动选稿的做法,不利于《网刊》的健康发展,必须变被动等稿为主动约稿。首先可以通过付给作者优厚稿酬的做法吸引优秀作者来投稿,从而吸纳优质稿源。网络出版具有信息承载量大、传播迅速和广泛等优势,因而深受业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青睐,因此,网络出版业的商业广告收入不菲,办刊经费相对充足,而网络出版本身的出版成本又很低廉,因此,付给作者优厚稿酬是完全可行的。同时,《网刊》作者又不必像纸质期刊那样,为刊发文章负担高额的论文发表费或版面费。如此一来,《网刊》作者享受了双项的优惠政策,对于那些已经不在乎文章认证问题的优秀作者来说也许会具有一定的诱惑力,不失为《网刊》征得优质稿件的良策;二是可以向业界专家约稿,进一步解决稿源问题。业界著名专家和学者在本学科均已具有了很高的职位或学术地位,不再需要学术认证政策来界定他们的学术成果或学术水平,因此,在何种媒体上刊发其成果并非为他们所关注,他们更多关注的则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否可以快速、广泛地传播与面世,网络出版所具有的快速高效、传播面广等优势正好符合其要求,因此,主动向他们约稿,收获优秀稿件,成为提高《网刊》稿件质量的另一途径。   然而,从编辑部日常投稿中选择《网刊》稿件的做法,短时间内还不可以放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过渡,现阶段仍然需要依托纸版期刊原有审稿团队的力量以及作者团队的支持,借船出海。为此,必须加倍重视审稿专家的工作力度,使之从学术深度上对稿件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要始终坚持“宁缺毋滥”的选稿原则,以便保证纸质期刊及《网刊》的良好口碑。
  另外,力争科研考核、职称评聘等认证部门承认《网刊》发表的论文,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网刊》的稿源问题。目前,国内已有纯网络科技期刊在进行此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已经得到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40余所大学的承认,且被列为达到硕士学位要求的期刊[5]。这无疑给纯网络学术期刊论文的认证带来了福音。《网刊》主办单位《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在学界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因此,可以借鉴《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成功经验,为《网刊》力争其合法地位,使其逐步地从根本上解决稿源问题。
  4.3尝试网刊与纸刊互动、互补的出版模式是《网刊》今后的长期发展之道
  学术课件和会议专题课件栏目的设置是《网刊》内容上的最大亮点,同时也是网刊与纸刊在内容互补上的成功典范,今后还应进一步扩大其刊发内容的范围,真正实现网刊与纸刊的互动与互补出版模式,实现《网刊》的长远发展。《网刊》与《图书情报工作》纸刊互为姊妹刊,共用了一个网址,具有实现互动与互补出版的必要条件和现实意义。在不同媒介上刊发适合于这种特定出版形式的内容不仅可以彰显其出版优势,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传播信息内容。
  就《网刊》而言,在不断精心优化现有栏目的同时还要积极尝试增设富有网络特色的栏目,发挥其宽版面、多容量、多向互动及多媒体化等优势,如设立音视频栏目,刊登专家讲座、会议视频、新技术影像等内容,实现图书情报界动态资源的传播,展现纸质期刊难以承载的内容。目前,中华医学会医学类网络电子期刊在音视频资源的刊登上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6]。
  另外,目前《网刊》的专题报道栏目中,所报道内容以杂志社自身举办的学术会议或相关活动内容为主,如由杂志社组织的“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知识组织”学术研讨会,杂志社第22、23、24、25次学术会议专题报道以及创刊55周年纪念暨“图情期刊联盟网”上线仪式等报道,缺乏更为广泛的图书情报学界的学术会议报道及有关活动内容,视域较为狭窄,信息比较单一。今后应进一步扩展专题报道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搜集学界信息,丰富其报道内容,将《网刊》真正打造成为图书情报界一道亮丽的网络风景。
  参考文献:
  [1] 朱丹,张彩铃,裴俊青.2008年《图书情报工作》载文、作者及引文的计量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2):97-101.
  [2] 郑晓梅,刘颖.科技期刊稿件编辑出版过程中的质量变异与过程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6):964-966.
  [3]《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图书情报工作网刊》征稿启事[EB/OL].[2012-05-13]. http://159.226.100.150:8085/lis/CN/column/item121.shtml.
  [4]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图书情报工作网刊》征稿启事[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54.
  [5]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高校认可[EB/OL]. [2012-05-13].http://www.paper.edu.cn/index.php/default/ heightschool/.
  [6] 姚亚楠,杨克魁,甘章平.原创版电子期刊发展中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0, 21(5):565-568.
  [作者简介] 王宝英,女,1966年生,副研究馆员,发表论文10余篇。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TDM)是通过测定人体血中药物浓度并利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案,以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我院血药浓度监测室自1
微机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是新的管理方式的 尝试。从去年起我院药房管理已由单机应用向网络系统发展。本文就此报导我院住院药房网络系统运作的概况及其效果。 1.系统构成
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下称GB法)中有关氢化油及人造奶油中铅、铜、砷、镍的测定,样品的前处理因被测元素不同而异。铅、铜为溶剂萃取法,砷为灰化法,镍为酸萃取法。在
本文通过渍泡腐蚀试验,研究了材料因素对PdO/TiO_2-Ti涂层试样抗腐蚀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60PdO/40TiO_2-Ti(mol.%)在氯化物溶液中的耐缝隙腐蚀性能,同时,对60PdO/40TiO_2-Ti
吉安县中医院建于1991年3月,位于吉安县城凤凰路33号,是一所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院,是吉安县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血液透
(2011年11月1日)尊敬的孙寿山署长、詹玉荣局长,尊敬的王哲部长、刘东副市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金风送爽,硕果累累。郑州师范学院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
筒形拉深件的切边一般多在车床上进行,这不仅劳动条件差,生产效率也低。 我们先后设计制作了两套结构简单的橡皮切边模,(见图1)经过一年多的生产实践,证明此模具切边效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