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来源 :教育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566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俗话说的好,强按牛头不喝水,学生不喜欢的科目是很难学好的。心理学家斯宾塞认为:凡痛苦的功课就使知识为人所憎恶;凡愉快的功课就使知识为人所爱好。基于此,他提出了“愉快教育”的概念。关于什么影响学习,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均强调了兴趣对学习成功的重要性。面对新教材,面对新教改,初中历史该如何教?教学内容变了,教材体系变了,教学评价体系肯定会随之变化,我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然要变。如何变,方向是哪里?从暑期的培训开始,历史老师们都在思索。但我认为,历史教育的出路应该在于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无论是以前的传统教育,还是现在的素质教育,凡是适应教师与学生的实际,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皮杰语),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能尖”,历史教师应下功夫研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持久兴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中,使学生喜“学”,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觉,像可以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作出当众表扬,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1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
  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要推向前进,也需要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这样一分析,学生就感到学历史很有用处,从而,就对学好这门课程有了积极的认识,学习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2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一味的“满堂灌”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现在,各学校电化教学手段都比较齐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象片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知识竞赛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一是要设置揭示教材隐性知识的问题。所谓隐性知识就是教材中隐含的、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点,如知识的实质、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等,将这些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提高学生的探求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让学生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不同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是要多设置一些指向明确,符合学生思维实际的小切口、深分析类问题,避免那些大而空的问题出现在课堂上。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而是渴求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在课堂上多提出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问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4复习巩固与知识检测形式多样化
  每节课课前我都留有八分钟课前小结,让学生自己设计准备上节课的知识回顾与复习,主讲顺序在开学时由课代表事先安排好张贴在班里,每次两人,一学期每人可以主讲一次。在两年的坚持中这一方法得到不断的改进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已从最初的简单复述上节课内容发展为知识要点的回顾梳理,你问我答甚至将这短短八分钟变成一场激烈的知识竞赛等各具特色的小结活动,迎接下节课的到来成为每节历史课结束后很多同学共同的期待。在这种期待中,完成了基本知识的内化。而对枯燥的历史单元检测我试着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题,批阅并讲评,激起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历史教学是一门永远探究不完的“艺术”。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创新,采用一些新颖的方法,才能永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上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摸索,在此于诚友分享,与同行商榷。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等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也指出,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此可以看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让
期刊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知识板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考重要的考查内容。因此,也是广大教师和学生比较重视的学习和复习的内容。  文言文阅读是对文言文综合知识的考查,它对学生的要求较全面。一般来说,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以初中阶段学习的课内文言文为主。但综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文言文考题扩大了对课外文言文选文的比重,其目的是利用课内所学的有关文言文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题型上看,课内外
期刊
快攻是防守队在获球后,由守转攻时力争在对手布阵未稳之际,抓住战机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造成人数上的优势,果断而合理地发动攻击的一种速决性战术配合。有效的快攻不仅能化解对手的士气,使对手在快速强大的攻势面前丧失取胜的信心与勇气,而且也可以通过快攻的训练提高心理训练水平,鼓舞本队取胜的气势,培养队员的勇猛顽强作风。现代篮球比赛的特点更加体现在“智、高、快、准、全、变”等方面。因此,快攻在训练和比赛
期刊
让我们的学生爱上语文,以享受的心态学习语文,让语文教学成绩显著起来,这是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实现理想的路径在哪里呢?多年的探索使我坚信:用乐学思想指导语文教育,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1全面深刻认识乐学思想  1.1“乐学”的认识误区。有些教师对乐学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乐学就是降低要求,或者让课堂有笑声,把表演、笑话、多媒体引进课堂,让学生高兴了,就是乐学。还有些教师认为:学海无涯苦
期刊
“5·12”汶川大地震,损毁了学校的一切。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怀下,在全国人民以及无数的爱心人士援助下,灾区一所所板房学校建起来了。一年多来,回想板房教学,记忆犹新,真是乐趣多多。地震使得我们除了手中的课本、粉笔之外,没有一件实验仪器,这对物理课教学是很棘手的问题。怎么办?学校步入了教学正轨,教学就得谈质量。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成为我重点思
期刊
学校体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体育教学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改革学校体育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改革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单靠某种教学形式或某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学校体育要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服务,已经成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通过改革,我们拓展了学校体育
期刊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策略,管理过程的适时、适度等问题对班级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抓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若能对某些细节问题的效应适时、适度的给予关注和妥善的利用,对班级管理工作将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在此我想就此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1班主任自身的语言和仪表效应  班主任工作是以班主任整个人格形象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言之教。包含班主任整
期刊
〔摘要〕 一个班级,要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集体,就要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让同学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最稳固的班级结构。作为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我认为要把握好纪律、班会、干部这三个凝聚点。让纪律约束人,班会感染人,干部带动人。  〔关键词〕 凝聚点班级建设    一个班级,就是一群来自不同背景学生形成的一个坚不可摧的集体。班级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的心往一块想,劲往一
期刊
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
期刊
1教学设计背景  1.1话题:谈论正在进行的动作。  1.2内容: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6 B Look, read, and say.  1.3课时:第一课时,新授。  1.4背景: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现在进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运用这一时态,教材引入了最常见、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基本动词walk, sleep, jump,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s, w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