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

来源 :中学生百科·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ananjing313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虫子有很多,但最出名的一只恐怕要数“促织”。
  “促织”是这虫子的北方俗名,其实它就是蟋蟀,也叫蛐蛐儿。之所以会叫“促织”,是因为雄虫的鸣叫声与织机声相仿,让人觉得似乎是在催促主妇织布理家,所以又有俚语说:“促织鸣,懒妇惊。”
  中国的蟋蟀种类并不多。世界上已经确认的蟋蟀家族约有2500种,中国不过150种。不过种类数量的多少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中国蟋蟀的风光历史,是外国蟋蟀望尘莫及的。
  早在3000年前的周朝,中国人的诗歌里就已经出现了蟋蟀的身影。《诗经》里的《豳风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的一首诗歌,按季节吟唱劳作记录生活,其中“七月流火”一句,至今被我们频繁使用,全诗与蟋蟀有关的句子有5句,说的是蟋蟀七月在草野,八月入人檐宇,九月在户庭活动,入冬寒冷后就伏于床下了。将蟋蟀的行动轨迹描写得精炼鲜活。
  写蟋蟀的文字从此以后层出不穷。陆机《短歌行》:“今我不乐,蟋蟀在房。”杜甫《季夏送乡弟》:“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白居易《夜坐》:“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不过,入诗入画并不是蟋蟀对中国人而言最独特且重要的方面。蟋蟀鸣声悦耳,尤其是求偶时节的雄蟋蟀。不过蟋蟀的鸣声并不是嗓音,而是它们振动翅膀摩擦时发出的声音。据说唐朝时,宫中每到秋天,妃子、宫女们都以小金笼装上蟋蟀,放在枕头边,夜晚听蝉鸣。这算得上是最早的随身听了吧。后来,老百姓家也纷纷效仿。诗人总是将蟋蟀的鸣声与悲秋哀情相提并论,世人却并不都具备这样的愁肠,反而常觉入耳恬然,是一种享受,倒也是有趣的对照。
  大约从此以后,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就有了广泛的养蟋蟀氛围,人们对这种小草虫的饲养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无论帝王名士,还是野老顽童,善养此物者数不胜数,这也就为斗蟋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与打斗的蟋蟀都是雄性,这小小的虫儿斗志极强,遇上同性必定要龇牙蹬腿一决高下不可。很快,斗蟋蟀就成了一项雅俗共赏的休闲娱乐了。自从斗性被看中,蟋蟀顿时身价不凡,连那长相也倾国倾城起来,被分成了蝴蜂形、螳螂形、玉蜂形、枣核形、龟鹤形等等等等,颜色也有了真红、水红、真青、深青、淡青、真黄、淡黄、真黑、真白……其余如梅花翅、琵琶翅、红额头、阴阳牙、绣花针等等更是数不胜数。
  既然连相貌都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程度,其他的当然就更不在话下。据说斗蟋蟀之戏开始于唐天宝年间,长安城的有钱人,用象牙做笼子装蟋蟀——看似斗蛐蛐,实则纯属斗富比侈。真要论实际需要的话,装蟋蟀还是陶瓷质地最佳。这方面,明朝宣德罐是最著名的代表。
  宣德,其实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作为明帝国一位重要皇帝,他勤于政务,雅擅丹青,明睿而多作为,堪称一代明君。朱瞻基政务之余的爱好,就是斗蟋蟀,也乐于收集蟋蟀罐。据说他每得一头善斗蟋蟀,就要下令官窑制作蟋蟀罐,由于皇帝本是丹青高手,入选的蟋蟀罐也都堪称是艺术精品。只可惜由于明宣宗玩蟋蟀被其母张太后视为不符身份之举,所以他壮年早逝之后,宫中收藏的蟋蟀罐都被毁去了,传世至今的宣德蟋蟀罐因此都成了珍品。
  也难怪张太后要毁去那些蟋蟀罐。据说当时苏州斗蟀品质最好,明宣宗还为此向苏州知府况钟发下密诏,让他选送蟋蟀千只进京。虽说宣宗已经是尽量不扰民,采取“密诏”方式,但实际情况却并没有好到哪里去。不但产生了“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的民谚,而且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天子斗蟀,引发了民间又一波斗蟀高潮,也产生了众多悲欢离合。
  宣宗时有苏州人因进献上好蟋蟀而得到世袭官职的。虽说可笑,勉强也还算喜事一桩。《明朝小史》却还记载了一个莫大的悲剧。当时世人争求江南蟋蟀,以至苏州蟋蟀一只值数十金。苏州枫桥地方一个粮长,为了完成向皇宫进贡蟋蟀的任务,以骏马一匹换得一只蟋蟀放在家里等待征召。孰知其妻一时好奇,想看看这只身价不凡的蟋蟀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却不料那蟋蟀从罐中一跃而出。结果旁边正有鸡在,在鸡眼中蟋蟀就是蟋蟀,哪有优劣之分,登时一嘴啄去,一匹马就此成了鸡食。粮长之妻不知该如何交代,竟上吊自杀了。丈夫返回家中,发现妻子死于非命,伤心不已,也步了其妻后尘。一只自寻死路的蟋蟀,就这样葬送了两条人命。
  清时蒲松龄大约就是受了此事启发,写下了《聊斋》中著名的《促织》。其实明宣宗的斗蟋蟀并没有影响到他处理政务,“仁宣之治”从来都是历史上的一道亮色,对比之下,宋朝权贵斗蟋蟀就真可谓是玩物丧志了。
  这其中最令人不齿的,莫过于南宋权臣贾似道,此君编写了一部蟋蟀专著《促织经》不说,还把南宋给治得每况愈下。据记载,蒙古大军攻破樊襄重镇之际,贾似道正伏在地上斗蟋蟀,将边关加急军报置之脑后。此君只该当个昆虫学家,占据宰相之位实是家国万民之大不幸。
  其实蒲松龄所处的清朝,斗蟋蟀之风比宋明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时的城镇只要稍具规模的,都有斗蟀场,养蟀斗蟀的人群涵盖男女老幼,以之赌博,家破人亡者很多。八旗子弟不习文不练武,以拎鸟笼蛐蛐罐为正业,堂堂男儿的斗志还不如罐中的蟋蟀高昂。蒲松龄写《促织》,大概也是心有所感,因此“借古讽今”吧。
  其实蟋蟀何辜,它不过是尾可入药的草虫而已,其他都是世人无事生非而已。
  
  编辑/姚晟
其他文献
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同学的来信和电子邮件,其中同学们问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是:“性格能改变吗?内向的能变成外向的吗?情绪多变的人能变得理智一点吗?”  心理专家认为,人的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接受自己的性格,比改变自己的性格更重要;虽然性格不容易改变,但是,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却是可以不断调整的。  良好的性格是成功的起点,正所谓性格即命运。我们可以修正和完善自己性格中于己于人不利的部
期刊
过去,我只是在书上见过梅花,而且多是别人的绘画。文人大多好像很喜欢把梅花画得老枝横斜,花儿稀落,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表现出画者的风骨,而且他们喜欢把梅花的树枝画得九曲十八弯似的。结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真的梅花都是长得和画中一样,不做他想。在我的脑海里,竹子都是稀稀落落的,兰花都是四叶三朵样子的。这都是从别人画里得来的印象。大概,在文人的眼里,只有孤寂清淡才是情调,多了就是俗气。  后来发现
期刊
这是一个温情的时代,因为没有战争的硝烟,人人都在安静平和的氛围下彰显个性。男人越来越少有机会来表现他们的威武强悍,女人也越来越没有场合表现她们的温柔贤淑。   这是一个迫切追求个性的时代。  这是一个性别界限模糊的时代。  中性,你能接受吗?  其实在T型台上,中性化早已不新鲜。国际时装设计大师常常会将女性化元素花边、蕾丝、束身设计注入男装,又将男性化元素肩章、绶带、军装设计融入女装,追求的就是与
期刊
车门倏地打开,上来一个小女孩,坐在了我身边。   旁边,一个年轻的女郎怀里抱着一只可爱无比的大号绒毛熊。身旁的小女孩站了起来,大声地招呼:“阿姨,你坐这里来吧!”   你会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但是肯定从没想过给抱玩具熊的女郎让座。   “不用,小妹妹,你坐吧。”   “不,小熊是很沉的,尤其是这种艾森格棕熊。”女孩热切地看着小熊,好像它是活的,“反正我就要下车了。”她又补充了一句。   对了,下站
期刊
妈妈是我在上初中时回来的,先前我不知道她是住在姥姥家还是像别人说的又组了一个新家。反正是她不要我们了,生下我就抛弃我。但是她回来后,爸爸对她仍像一个丈夫对待久别重逢的妻子一样爱着护着,这是我所不能理解的。  我恨她,恨她生我不养我,恨她让我饱受孤苦,受尽委屈。当别人家的小孩窝在妈妈的怀里撒娇时,我只满脸羡慕地把泪水悄悄拭去;当别人家的女儿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扎着羊角辫快乐得像个小公主时,我只能剪平
期刊
“翠西,翠西,翠西,翠西!”一抹嫣红在空中飞舞,还不断夹杂尖锐的叫声,让进店来的女孩感到相当烦躁。  “蓝鸢,你吵死人了啦!”翠西轻声呼唤,鸟儿才停下来。一瞬间,变作一位红发绿羽的少年,轻轻依靠在主人肩上,似乎还偷偷瞪了那边的顾客一眼,显然对她一点好感也没有。  “翠西……你真的要卖了我?”他耀黑的眼哀愁地望着翠西,心隐隐作痛,甚至连手指都在颤抖着,他原本认定翠西就是他一生的主人,怎料现在突然有了
期刊
清晨醒来,末末就觉得哪里不大对头,下意识地摸摸身下,竟然是濡湿一片。末末吓了一跳,赶忙跳下床来,惊慌地换衣服,又刷刷地扯下床单和毛巾被。  家里没人,像以往一样,爸爸妈妈都到新开的快餐店里忙去了,末末松了口气,急忙地把床单丢到洗衣机里。她记得昨晚做了个梦,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她心里非常着急,一着急就想上厕所,可是偏偏找不着厕所,越急就越找不着,越找不着就越急,终于忍不住了……以为只是一场梦而已,醒
期刊
我曾无数次路过旧金山大桥上的第17个收费站。每一次经过收费站时,我都能听到十分吵闹的音乐声,里面好像是在开晚会,又好像是在播放摇滚乐。  我问里面在干什么,收费员回答说:“我在跳舞。”这时后面往往就会有车开始按喇叭,我也就无法再问更多的问题。  几个月后,我又经过这个收费站,我发现那个收费员仍然在跳舞,这次因为后面暂时没有车,于是我就问了更多的问题。  “每天早上8点半,”收费员说,“我钻进这个像
期刊
说到捷径,当然人人都想走,这也算是人的本性之一吧!  一提到捷径,我便会想起早年数学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所以我自然认为,所谓捷径,应该就是向着自己的目标笔直走去。  我毕竟是个涉世不深的人,然而我却知道,人们很少会走直线去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于说话也喜欢拐弯抹角。为什么人们非要对自己的目标进行“迂回包抄”?难道人在社会上连自己的本性也要改变吗?我再一次迷惑了。  我的运气很不
期刊
考上这所中学就像进了集中营,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娱乐活动就像天上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及呀。我们的宿舍里只有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只可以玩俄罗斯方块的游戏机。没办法,温饱后,总得把剩余精力扔出去吧。于是几毛钱买来副扑克,凑四个人就开始打升级。  居然有人不会玩扑克。听到晓武说不会打扑克时,我们七个的眼珠子差点没掉到水里,这世界上居然有不会玩扑克的人,邪性!但人家老先生就是不会,你怎么着吧!于是扑克班开班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