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育人视角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fwe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思维和文化的载体,体现文化内涵与素养,承载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因此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大学英语课程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远大抱负、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使思政育人与大学英语课程有机融合,从根本上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在思政育人视角下探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着眼于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改革,以期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雨花英烈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作为科学内涵.它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价值引领、精神动力和教育资源.雨花英烈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通过坚守理论课堂、拓展实践课堂、丰富网络课堂、营造校园环境等途径推进,以形成党史教育合力,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中国社会史”作为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的一门方向性课程,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针对当前“中国社会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当、教学方式呈现单一、学生反思能力和问题意识培养不足等系列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注重创新课程内容设计,采取专题性、探究性和直观化等呈现模式,密切联系时代背景,讲求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信息化的基础在于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决定了农村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农村群体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智慧教育”背景下农村中小学信息素养课程设置的优化路径分析,着眼于学生能力的获得和信息素养的提升,从教师、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不断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艺术类通识教育课是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模块.网课模式下的艺术类通识教育课,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辅助教学功能,同时适时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艺术类通识教育课存在的问题,实现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强化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美育的功效.
劳动教育是落实全面育人方针的重要途径.开展劳动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综合育人功能发挥不足、劳动任务和要求连贯性不够、劳动保障度低、劳动育人效果弱化等实践困境.为改变这种状况,人们需要转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从强化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开拓劳动教育活动资源、丰富劳动内容与形式、改善劳动教育开展方式、搭建劳动教育保障平台等方面确保劳动教育顺利开展.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师生关注的重点之一.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实施多年,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教育认识不清晰、教育内容窄化、教育实践乏力等问题.要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提高思想认识、规范教育内容、关注学生体验等方面着手,从而提高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
航天类高校在航天资源上相比其他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立足学校特色,发挥行业优势,整合各类航天资源,将其充分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形成以航天文化育人、航天精神铸魂为核心,多种航天资源同向发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形式,契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诉求,对全面提升立德树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进入“后小康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后小康时代”,把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本文通过分析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必要性,探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高校雕塑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高校雕塑教学与影视艺术、动漫设计、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相关学科专业课程不断融合,开放性和包容性成为高校雕塑教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特征,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也渗入高校雕塑教学中.本文积极探索新的雕塑教学方式与方法,挖掘雕塑学科与相关学科发展的可能,推动雕塑艺术在审美与创新层面上得到发展.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愿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新人才培养方式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改革中的热点话题.而土木工程专业作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中的重中之重,在原有专业教育基础上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未来高校教育下的大势所趋,故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至关重要.本文以创新创业内涵及教育本质为切入点,深度探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整体规划,最后提出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协同人才培养体系,以期能为高校工科专业的改革转型提供相关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