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享无止的幸福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c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之物,虽然每日里都能眼见、手触,但有时并不能叫人相信它的真实。这些令人头晕目眩的东西,本身无所谓好坏、善恶,只不过凑巧拨动了心灵的琴弦。每个人都可以分享真正的善,不叫其它的尘埃蒙垢自己的心灵。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便可永享欢乐。
  人不会放弃确定可靠的东西,而去追求不确定的东西,只有愚人才会做出这种愚笨的事。荣誉和财富使人得益,如果眼羡其它的生活状态,就必将使人放下这已到手的名利,面临不确定的选择。人们常在思考,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指针,或者确定知晓其存在,而并不干扰生活中的习惯和秩序呢?有的人屡次尝试,都没有获得成效。考察人们平常的生活环境,他们所公认的最高幸福,归纳起来不外是资财、荣誉、感官快乐。这三种东西惹得众人想之、求之,使人们的心思根本不能考虑到别人的幸福。
  為感官快乐所奴役的心,安之若素,好像在这种幸福之外,尘世中再没有什么能抓得住的东西。但是快乐一旦让人满足,就会如浪潮退去,瞬间的空虚又将人纳入无边的苦恼之中。这些心灵即使不会因此完全丢失它的灵魂,也必将纷乱不堪了。挫折多了,人心也会麻木的。对于荣誉和财富,都是人们所追求的,但如若人们以为它自身就是目的,甚至是荣誉之所,那么只能令人沉沦了。
  好名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没法控制不让它在胸腔中强烈地驱使自己。荣誉由于本身具有善意,容易使人以它为最后的目的。荣誉和钱财的获取不像感官快乐那样,捕获这头咻咻乱叫小兽的同时,不一定有苦恼和懊恨相随;相反,荣誉和钱财越多,人们越觉得愉快,人们增加它的念头就越强烈。只有在希望落空后,莫名的屈辱才会扑上前来。荣誉的获取成为习惯以后,还有这样的毒害:人们为即将到来的名声所驱使,为人处世完全依靠世俗意见为转移——亲世俗之所亲,远世俗之所远,完全为声名所累。
  这两种态度南辕北辙,二者必去其一。因此,人们不能不痛切寻求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东西。如前所说、这似乎是自愿放弃了确定的事物而去追求那不确定的东西。但仔细想来,如果放弃世俗所追求的,来从事新生活的探求,那么放弃的是无法捉摸的善,却有可能得到常驻不变、永恒的善了。
  不过,若我们痛下决心,不只为钱财、荣誉、肉体享乐所迷乱,则我们所抛弃的必是真正的恶,而真正的善也必随之显露,为我们获得。在这种关乎人生能否得到真正幸福的关头,我们必须强迫自己用全部力量去寻求这救济。也许这救济不确定,但重病之人膏肓已久,怎能不寄希望于医生最后的药方呢!须知世俗中弥漫的名利,不但不足以救济人和保持生命,反而残害心灵,叫世界充斥孱弱的病人。对此不醒悟的人,还在指望着怎样占有,并且占有的更多。须知,凡为它们所占有的人,无不以毁灭告终。
其他文献
有人说:“如果一个女人的外貌无可夸赞之处,你就夸她有气质。”此语不仅有些幽默,而且说明了一个道理,即“气质”不像五官、身材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或是有某种标准,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既然不像眉眼口鼻那样有其形状,有其美与不美的标准,当然也就可以夸之而不令受者愧。因此,夸赞一个女人有气质,虽未必能讨得她的欢心,但也足以令其嫣然一笑,开心半日了。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声容部》中专文谈到气质
期刊
前不久,某地房地产业召开一个“高峰论坛”,主题词气吞山河: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  其实,这口号并不新鲜。早在上世纪中期,就有类似的说法。好像非此不能显示现代人的豪情壮志。然而,这些看似壮丽的口号又是可怕的。多少大自然的生态和不能再生的历史文化遗存,就在这口号下被大肆涤荡,推倒重来,最终所剩无几。  今天,站在现代文明的立场看,这些口号是不文明的,甚至是野蛮的。或许,开始对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时候,
期刊
1978年3月,时年31岁的老鬼,30岁的罗中立、何多苓,22岁的刘学红,19岁的杨千走进大学校园。  他们是从570万考生中脱颖而出的幸运儿———在大学之门关闭了12年之后,1977年12月,每29个考生中有一个如愿以偿。  恢复高考的消息是在1977年10月间传出的,而此事最早被提上议事日程是在8月间,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召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时间紧,印考卷的纸张和考场都告急。邓小平拍板
期刊
第一眼,江就喜欢上她了。  女孩长得像个很乖的娃娃,不十分漂亮,总是温文柔顺的样子。新生晚会上众人都拥抢着吃东西,她落在后面,抱着书包,笑笑地却不知所措,让他心疼。是的,江对爱情最初的感觉,就是对一个人的心疼。  他对女孩子没有经验,每天见到她,还没打招呼就先红了脸,那女孩,后来他们昵称娃娃的女孩,也是很腼腆的,所以他们的招呼不是轻得几乎听不见,就是含糊草率,一擦肩就过去了。  江想,再等等吧,等
期刊
美国的富人圈子里都干些什么?我这个偏穷的人亲历不多。不过,不久前学校派我带几个学生参加一个宴会,算是长了点见识。  那顿晚饭,一千美元一个人。我和五个学生出席。名堂是庆祝波士顿的历史和科技创新。大概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个历史教授要出席的原因吧。地点在大名鼎鼎的四季饭店。平时自己吃不起,这次算来是一次美国式的公款吃喝吧。  大家衣冠楚楚地入席。桌子上的饭都摆在那里。每人面前,一盘色拉,主要是几个生菜叶和
期刊
几年前的一个寒冷的日子,我在路上揀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没有任何身份证明,只有三美元和一张揉皱的信,看起来好像有好几个年头了。  上面惟一能够辨认出的是破旧信封上的回信地址。我打开信,发现是在1944年写的,也就是60年前。我仔细读了一遍,希望能够找到任何识别钱包主人的线索。  这是一封绝交信。写信人娟秀的字迹告诉一个叫迈克尔的收信人,她的母亲禁止她再和他见面。但是,她将永远爱他。署名是汉纳。  这封
期刊
选择这个题材,就注定了要进行一次次艰辛的跋涉。这样的作品是用脚写出来的,但我看到,徐庆群更像是用心灵去跋涉。  一个美国人到中国上海,会惊叹,觉得它比欧美的许多城市都漂亮。但去到贫困地区,则觉得如见非洲。  今天亿万中国农民离土离乡到城市来打工,而一大批大学生志愿者则到艰苦贫困的乡村去,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去了之后,心灵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在那里究竟能做出什么?然后呢?是留下来,还是再去哪里?
期刊
2002年,全日本中学生的机器人障碍赛,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此次机器人大赛,组办方有着明确的规定,机器人的重量不能超过十六千克。身高统一在三十厘米。身体各部位可以随设计者的爱好,弯曲折叠不限。   比赛有爬坡,过河,穿越树林……一共三十七道瘴碍,总长九千米,看谁第一个到达终点.全程时间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比赛开始,十九名机器人昂首挺胸,大步向前,带着创造者的激情.   次次比赛虽然是中学
期刊
已经怀孕8个月的柴历历最近睡得越来越不踏实,到了孕晚期的她去医院检查的次数增至每周一次。虽然只是简单的测体重和听胎音,但为了那有限的十几分钟检查和与医生沟通,一家人要耗进去的精力成本却较之前期大大提高:为了能排上上午的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号,家住六环边上的他们得4点半起床,5点就得老老实实地站到排号大厅内等待7点半才开始的挂号。如果因为困得没起来8点才赶到,“那就等于要白搭出去半天的工夫,更不合算,还
期刊
一    那时我们都还太年轻,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我们都缺乏全面而理智思考和解决事情的能力,我们常常在突如其来的事情面前束手无策,在遇到挫折时,尤其是爱情的挫折时,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重新振作。  管辉是我同年级的校友,是我哥哥同学的弟弟。  可笑的是,那时的管辉比我更加高傲,他说,他不爱我,他甚至不爱任何人,他不打算在上学期间谈恋爱,他说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讨好女生上面,倒不如把时间均衡处理,散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