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踩铃:不拘一格的文化传播者

来源 :现代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zsx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在短视频作品中,还是脱口秀节目《奇葩说》里,张踩铃都风格鲜明,她将生活变成段子,或纯享快乐,或批判自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为互联网上的新晋网红,视频最高观看量一度突破5000万。她是疫情期间迅速蹿红、坐拥340万粉丝的英国伦敦抖音博主,粉丝眼里的铁岭“石油公主”。
  她用颇具喜感的东北口音和妙趣横生的打油诗,勾勒出一个欢乐的跨国家庭。人们从她的视频中,能看到她与加拿大婆婆“斗智斗勇”、在双语环境长大下的孩子中英文能力井喷式爆发、沉迷中国文化的外国老公见到成龙喜极而泣……
  正是这一个个别开生面的小故事,让张踩铃和她的跨国家庭在观众心中留下了生动鲜活的形象。

机缘巧合下开始短视频创作


  2013年来英国读研究生,张踩铃笑称自己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象牙塔里度过。一直读书是她课业勤奋的结果,也是家人的选择。父辈对她的设想是一路读到博士,然后在大学当老师,度过安稳的一生。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在某些方面取悦他人的过程。学生时期的张踩铃很想让父母满意,但她发现自己似乎更热衷于校园外的无限可能。读书期间,她曾在茶叶店打工,也想过在伦敦当一个脱口秀演员,或者开一家中文学校。
  然而,正当她准备走出象牙塔大展拳脚时,疫情给所有人的生活按了暂停键。幸运的是,这也为她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疫情期间的百无聊赖,外加丈夫在3月初时咳嗽不停,张踩铃决定用短视频记录下家人在疫情期间的生活。第一个视频上传后,尽管制作并不算精良,甚至一个故事分成好几段,但也还是有观众。
  故事被人听到、看到,也让她产生了继续做下去的热情。为了能够参加《奇葩说》,她从伦敦颠沛回到中国,经历隔离等种种波折。
  不过回国参加《奇葩说》之前,她还是焦虑了一下,因为粉丝把她的视频搬运到YouTube,还加上了英文字幕,加拿大婆婆可以看到那些吐槽。起初张踩铃有一点儿担心,但后来发现,婆婆完全不介意,“她这人就这点儿好,她自己干了的事都承认,怎么吐槽她,她都接受”,现在婆婆也开始追她的更新,有意想不到的和谐。

“讲故事是与观众的心理战”


  疫情期间,许多網络红人脱颖而出,张踩铃也是其中之一。许多人初期以耸人听闻的国际新闻吸引人气,但当大家的注意力从海外疫情上转移后,却无法做到持续输出。
  张踩铃说,她想表达的始终是一个人在海外求学、求职的生活,一个妈妈和一个妻子的日常,不想蹭海外疫情的热度。粉丝对她持续的关注,也成为了她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涨粉比赚钱更让我觉得有动力”。
  “我录视频的时候,最火的形式是Vlog。”张踩铃说,许多海外博主会让观众随着镜头了解异国生活,但张踩铃却摒弃了这种形式,她尝试的是单人脱口秀风格,简单来说就是“不打针不吃药,坐这就是跟你唠”,她的视频主要是在镜头前为大家讲故事。
  也许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这样简单直接的形式,让她在半年时间内疯狂吸粉超400万。许多人都在她的视频底下留言:“我每天就等着你的更新,就喜欢听你唠嗑!”
  学习电影和编剧的经历,让张踩铃对讲故事更有天赋,她的唠嗑可不是简单的唠嗑,她的段子讲究押韵,笑点密集,你只要停下来看个一分钟可能就没法再从她的短视频里走出去了。她认为,无论是3个小时的电影还是3分钟的视频,核心都是让人想听。讲好故事,让观众津津有味地愿意听下去,“都是跟观众的心理战”。
  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把中国人看外国人的感觉和外国人审视中国人的感觉给表达出来,张踩铃就这样与短视频擦出了火花。

跨国夫妻的甜蜜生活


  谈起与丈夫Jamie的相识,张踩铃用“一场美丽的误会”来形容。
  在厦门大学读书时,一天傍晚,张踩铃在自习室写作业。Jamie看教室里就剩下她一个中国人,误以为她想跟自己练英语,就上前主动搭话。聊了两句后,他听到张踩铃说要自己一个人去外地旅游,觉得这个娇小的女生独立又可爱,正是自己喜欢的类型。
  “外国人的浪漫和咱们不一样。”张踩铃回忆,Jamie的追求朴实无华。两人确定关系后,张踩铃决定赴英国读书,Jamie也决定相随。
  这一段跨国情缘,成为了张踩铃日后视频创作灵感的土壤,她笑称自己“每天都生活在文化碰撞之中”。两人结婚时,就闹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误会”。
  中国人的婚礼向来讲究热烈喜庆,西方的婚礼则多为在教堂许下誓言的神圣隽永。两人在东北铁岭办婚礼时,张踩铃家人租了11辆豪华汽车,但大部分宾客都自己开车到婚礼现场,于是这11辆车就来接新郎的外国朋友,数量也正好是11人。
  上了“专车”的外国友人没见过如此阵仗,再加上当天是良辰吉日,小城里有上百对新人结婚,在他们眼中,就成了全城都在欢庆张踩铃出嫁,于是觉得张踩铃一定来头不小,说不定是石油大亨的女儿。“石油小公主”的故事就这样出现在了张踩铃的视频中,这个称号也成为了大家对她的昵称。

身份的转变与探索


  成为短视频创作者可以说是张踩铃“人生的转折点”。
  快到三十岁的时候,张踩铃发现身边有的人拿着高薪,有的事业已小有成绩,她也会对自己的人生感到非常困惑。但自从开始拍短视频,她心里就有了落地的实感,毕竟从文案创作到视频录制,都是实实在在的活儿“等着去干”。
  张踩铃之所以给自己取这个网名,是因为“自己天天踩着铃声进教室”。 在奇葩说里,她说自己本来想当个野编剧,但是野编剧一个月工资只有800块养活不了自己。于是她就去念了博士,想着以后可以当个大学老师。
  可是读博士期间她其实并不快乐,那些知识太理论太学术,不是她内心真正想从事的方向。
  “其实我对这种静止状态的学术东西非常受不了,我的心永远是活的,我总想干点别的。”
  拍短视频让张踩铃得到了快乐。拥有女博士的博学却不爱掉书袋,用最通俗的语言讲着生活琐事,和一般的网红不同,她的幽默很高级。
  对张踩玲来说,在抖音拍短视频也好,参加奇葩说当辩手也罢,都是传递和输出自己观念的渠道。
  自从有了大女儿Zelda,张踩铃生活的重心发生了巨大改变,但她却认为自己是“最不合格的父母”。
  旁人眼中,生长在跨国家庭的孩子似乎都会不止一种语言,Zelda也显现出惊人的语言天赋。但当谈到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张踩铃却表示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
  “父母尽量快乐地做父母,孩子也快乐地当孩子”是张踩铃的教育哲学。她认为,成年人的自制也表现在不把幻想和期待投射到孩子身上。自己能做好再要求孩子,“望子成龙”在这个幸福的四口之家没有任何市场。
  “只要未来她做的事自己喜欢,觉得挺好,那就行。”张踩铃说,“如果孩子喜欢学习,那是我的幸运。但我希望她热爱学习是因为自己感兴趣。”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及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68例,依据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评价IL-37和SAA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NIHSS评分、IL-37和SAA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让每一名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是“和乐”教育的追求。坐落在三袁故里、长江之滨的公安县实验小学秉承“享受和乐教育,放飞七彩梦想”的办学理念,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效,全方位构建“和乐”校园。近年来,学校把语文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紧紧抓住阅读、思考、表达等语文核心素养主线,突出体验性、参与性和融合性,以“ ”赋能,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苏笑嫣,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媒体人,有微信公众平台[苏笑嫣]。 作品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星星》《诗潮》《诗林》《青年文学》《民族文学》《美文》等报刊发表。出版有个人文集《蓝色的,是海》;长篇小说《外省娃娃》《终与自己相遇》;长篇童话《紫贝天葵》;诗集《脊背上的花》。 曾获第六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诗选刊》2010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中
尽管跨文化传播的鼻祖霍尔从未提及\"陌生人\"这一概念,但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实存的\"如何与陌生人有效相处\"这一核心命题依然旁证了\"陌生人\"在某种程度上为跨文化传播思想之渊薮。古迪昆斯特将此概念与跨文化传播的并置开启了众多学者围绕陌生人的文化适应问题而进行的理论探索。这些以传统移民国家为背景并大多基于陌生人个体与主流文化群体交往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在交往场景的移动化、网络化和个体身份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新常态,陌生人经验已经普遍化的后现代语境下时刻面临失去解释力的风险。对谁是陌生人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