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实用温标的传递和海洋测温仪器

来源 :海洋技术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YYW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研制精密的海洋测温仪器,必须准确地分度与检定。而测温仪器分度与检定的依据则是计量温度的尺度——国际实用温标。本文简略介绍国际实用温标和它的传递,并就国际实用温标如何传递给海洋测温仪器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国际实用温标的产生和发展温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的测定结果直接影响着一切与之有关的导出物理量的测量水平。如何完善地度量这一物理量,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度量温度的尺度、即"温标",还要以先进的技术、精密的仪器和严格组织管理来准确地复现、传递这一
其他文献
美国国家宇航局公布了一个时机,让人提出利用空间技术研究板块运动和地壳形变的建议。 1979年美国国家宇航局制定了地壳动力学
期刊
E.Hanksson 分析了美国、苏联、中国、日本和冰岛已报道的70次氡异常作为地震前兆的性质。氡异常出现在大地震的较大震中距范围内。大地震(M≥6)前的氡异常,往往出现在100到500公里距离内。从异常开始到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随震级增大而延长,随测点远离震中而缩短。此外,氡异常在大地震前比
期刊
这篇文章有两个主要目的。其一说明大盆地划分为六个地震构造带,主要是根据晚新生代断裂作用的形式和强度以及历史地震活动性来划分的。其二是分析在六个地震构造带内1932~1973年间历史地震活动与推定的全新世(过去12000年)地壳应变率之间所发现的相互关系。每个地震构造带都是非常宽阔的,并包括有长期地震活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
期刊
地球重力场的扰动可以干扰几千公里以外人造卫星的轨道,而反过来通过观察人造卫星轨道的紊乱可以了解地球重力场的空间变化。把空间重力场的变化计算到大地水准面上,我们把这样的还原结果叫做人造卫星重力异常。像日本列岛这样小规模的构造,由于人造卫星一飞而过,所以在研究人造卫星重力异常时,像这样小规模构造的影响还很难说能否显示出来。如果用波长来表示,大概在数百公里到一千公里的范围。
期刊
阿拉斯加—阿留申弧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即使对于大地震(M>7.7),认为这条弧的历史记录是短暂的、不完整的,大震重复时间的资料可利用的极少。如果人们要更精确地估计地震灾害,了解俯冲作用,在地震预报方面取得进展,就需要对地震重复时间有更好的认识。我们从俄文文献中了解到1897年仪器记录之前的这条弧的地震资料。这些描述连同最近的仪器记录资料,使得我们有可能绘
期刊
1971年2月9日,在南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区阿拜巴查村北西三公里的康利古尔村,发生一次4.2级的地震,能量K=11,震中强度6,伴有两次强度 K=10的余震。震中位于塔什干挠曲的破裂带,后者沿着卡尔赞套山脉轴部的走向呈南西向延展。根据塔什干地震中心站的资料,主震的震源深度为20公里。盆地的地质构造,包括有古生代的岩石,以及中—新生代的岩石。根据钻孔资料,古生代岩石产出深度为2000—2100米,主
期刊
在研究土壤氮素损失问题中,粘土固定氨离子这一课题受到了世界各地的高度重视。本文作者对此进行多年的研究,1978年曾发表了研究成果,本文是在1978年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结果。在田间与实验室条件下,应用~(15)N示踪技术,对各种质地的土壤(粉壤,粘壤与砂壤)中NH_4~+的固定与释放的动态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土壤中"新"固
期刊
这次学术讨论会由日本文部省(教育部)科学研究厅自然灾害科学总合研究班主持,于1980年10月20日和21日在名古屋大学召开,讨论会涉及到自然灾害的各个方面,包括气象异常,河川灾害,海啸灾害,农林灾害,地震和火山喷发的预报,以及地震灾害和抗震工程等。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的论文共23篇,其中地震预报的论文基本上都在本年度地震学会秋季大会上宣读过,这里就不再介绍。关于火山喷发方面的论文,主要是分析1979
期刊
自从1966年10月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英国NIO(国立海洋研究所)联合颁布"国际海洋学表",并给出以相对电导率测量为基础的盐度重新定义以来,通过海水电导率精密测量计算盐度的方法为海洋工作者普遍采用。电导盐度计在海洋调查中取代了长期习用的氯度滴定法。近十多年来,实验室盐度计的技术性能更加精密化,现场CTD(电导率温度深度仪)日臻完善,业已达到实用化和商品化阶段。氯度参量已作为描述海水
期刊
水稻土系指分布在用来种稻的土地上的一类土壤,其地表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全部或部分时间渍水。正如各方面作者所指出的,"水稻土"这个名称是联系特殊土地利用方式而采用的通称。各种水稻土之间的共同特性在于其土壤湿度状况:水稻土是一种自然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