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美学特征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uche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自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其对后世的艺术歌曲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是分析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其创作于1932年6月,歌词由龙七所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陆续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歌曲,以音乐来鼓舞中华儿女的抗日斗志,社会影响极大。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旋律与歌词中的美学价值,演唱技巧中的美学价值,《玫瑰三愿》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黄自;玫瑰三愿;旋律与歌词;演唱技巧;社会意义
  一、旋律与歌词中的美学价值
  黄自在出国留学时研究了西方作曲家的技术,对和声与音乐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但他一直主张创造中国自己的音乐和具有中国民间特色和灵魂的音乐。他在创作艺术歌曲时对于音乐与诗词在韵律上的契合非常考究,在《玫瑰三愿》的这四小节前奏里,把和声织体处理的句法清晰,虽然还没有诗词的进入,音乐中已经充满了咏叹的语气。我认为这可以称为意境的先现美,还没有唱出歌词却已感受其中的情感。第一段由两个乐句组成,速度为“行板”,第一句作者采用了大量的七和弦,使音乐充满了离调的色彩,能表现出主人公心中满怀的赞叹和怜惜。第二句采用了动机模仿的手法,对第一句进行了变化与发展,情感有所加强,音乐表情术语pocoagitato的标记,意思是比前一段“更激动一些的”。同时这个乐段在旋律方面的音程跳进,表现出情绪的变化,“红颜”达到全曲的最高音时力度也是最强的。作者采用了以导七和弦为背景,也有减七和弦,展现出的旋律色彩让人心灵为之纠结、颤动,让一声声“玫瑰花,玫瑰花”的呼唤充满了不尽的“欲说还休”。在第一段结束时主音落下的瞬间,和声的织体改变了,低声部以三连音由低向高运动,像是平静的水面掀起了波涛。这一改变,达成了音乐画面的迅速切换,将演唱者的情绪从低吟浅唱带到了激情倾诉中。在此,主人公的意识也从冥想中回到了现实,面对玫瑰凋零的凄凉景况,唱出了三个愿望“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进入全曲的结束时,和声“主—属—主”的结构支持了主调E大调的调性回归,“三愿”的最终目的也展现出真面目——“好叫我留住芳华”。最后,全曲在弱奏的主和弦上结束,宛如一声轻轻的叹息。这其中不仅包含了旋律里的和声美,配乐美,还包括了诗词里的对仗美,押韵美等等。
  二、演唱技巧中的美学价值
  在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 主要注重两个方面的练习:呼吸和咬字。首先呼吸在练习和演唱中是至关重要的, 呼吸贯穿于整个演唱过程, 是歌唱声音的动力源泉。我认为自然流畅且深沉的呼吸方式, 才有利于歌唱的进行, 而非去深入讲解胸式呼吸的原理。在正确自然的呼吸状态下, 演唱时胸式呼吸的方式就會自然形成。而我自己也深刻意识到呼吸的重要性以及演唱器官协调的重要。因此, 《玫瑰三愿》这首艺术歌曲中呼吸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整首作品为6/8 拍, 在引子进入时, 我们就应该按照节奏调整呼吸的频率和速度, 要求呼吸和旋律的节奏一致, 这样才能更好地演唱歌曲。第一段中的最后一句“烂开在碧栏干下”, 尽量使这一句完整地演唱下来再进行呼吸, 否则会使作品音乐形象会发生改变。在此,也可以体现完整的美。像这样的句子有很多, 如第二段排比进行的乐句都应一个呼吸口贯穿下来, 如果在演唱时气息不够, 可以在“风雨”和“游客”前进行呼吸调整, 最佳状态是不换气, 并且可完整支撑整个乐句而不虚软, 这样才能使整首歌曲流动起来, 而正确的呼吸流动, 才能使歌曲的结构完整明确展现,然后才可以体现出句子美的存在。
  歌唱中的咬字也是至关重要的。当我们在演唱时, 注意口腔状态不要夸张但是要圆润清晰, 所以在演唱歌曲前应尽可能地在一定的口腔状态下进行朗读, 尽量做到统一呼吸下状态也要统一, 要求字句清晰。在《玫瑰三愿》的歌词中我们要注意, A段是以“a(啊)”结尾归韵的, 因此, 不要在演唱时从a变成ha等别的音。本首歌曲的难点在第二段中, 第一句o-an-a-u的过渡, 一定不要改变口腔状态, 整体归于韵脚, 不要闭口收声。第二句o-an-a的演唱, 特别是直推高潮处的咬字归韵尤为重要, “我愿那红颜”中的过渡音为o-an-a-ong-an, 软腭应上抬, 保持鼻咽腔和头腔的共鸣。同时注意《玫瑰三愿》的演唱技巧及情感处理中音色、喉咙打开位置要统一, 注意状态放松统一, 呼吸连续顺畅。只有把字咬清楚才能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准确无误的展现给观众,带给他们直击心灵的演唱,让观众感受到歌曲的美。
  要想把歌曲唱好,“情”有着主导和统帅的作用,当然是基于掌握了演唱的技术方法的情况下, 否则“情是带不出声”的, 更谈不上“声情并茂”了,高超的演唱技术本来也是一种美。在歌唱表演中, 如果你的演唱情感丰富, 将自己带入歌曲的角色中, 歌曲就会美到更高的一种境界。《玫瑰三愿》是一首极具感染力的艺术歌曲,作者通过玫瑰花的三个愿望描写出一位不甘命运, 渴望美好生活的女子,所以在演唱时既要唱出那种被压抑的心情, 更要释放一种追求自由却又充满畏惧的情绪,演唱者要体现出作曲者和作词者内心美好愿望的表达,但又有纠结,在愿望的背后又是对自己身世的感伤,从而可以引发听着的深思和同情,歌曲演唱完之后给人们一种渐行渐远飘然而去的美感,所以情感的投入尤为重要。
  三、《玫瑰三愿》的社会意义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的战乱之中,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玫瑰三愿》就是在这个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时期创作的。通过欣赏和了解《玫瑰三愿》这首歌曲后, 深切感受到了作者所表达出的对当时社会上歧视妇女、侵犯她们正当权益的不公正行为的不满, 以及对受欺凌的弱者的同情,更深层的是反映当时多数知识分子的内心,对国破家亡的忧愤之心。由此看来, 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不仅能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 还能带给人们更多的心灵的触动。只有理解每一首艺术歌曲表达的音乐内涵, 才能更好地表达每一首艺术歌曲所赋予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李肖肖 黄自《玫瑰三愿》的分析与演唱。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二卷)
  [2]王艳竹 中国近现代声乐作品演唱技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以《玫瑰三愿》为例。戏剧之家2015年24,期刊
  [3]李玥蒙 《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当代音乐2017年22期,期刊
其他文献
【摘要】小生是戏曲生行中的重要一支,表演是小生的生命。本文从小生的概念与分类、小生的地位与作用、小生的继承与创新三大理论層面,对戏曲小生表演这一重要命题,进行了探索和论述。  【关键词】戏曲;小生;表演;概念;分类;地位;作用;继承;创新  小生是戏曲生行中的重要一支,表演是小生的生命。然而小生表演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创造工程,涉及的范围广,触及的层面深,要求的水准也高。具体来说,戏曲小生的表
期刊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和而不同,對中国人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艺术创作者必须继承好、发扬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所谓继承,也不是一味的全盘吸收,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谓发扬,其中还包含了以创新性的形式去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期刊
作者简介:  王薇(1980.10--),性别:女,籍贯:湖南省长沙市,学历:硕士研究生,職称:讲师,工作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工业设计、产品造型及设计理论应用研究。
期刊
【摘要】气韵与意境是国画创作中点睛的关键。在对于国画进行鉴赏和分析时,我们很多时候并不以形似与否来判断一幅创作的好坏,而是更看重从形式与创作内容深处穿透纸背而来的气韵与意境。而油画创作则又是另外一种较为不同的评判标准。作为西方引进而来的绘画方式,油画的写实性一直是它的优势所在。本文将通过对于绘画作品中气韵和意境的内涵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气韵和意境对于绘画创作的意义,集中讨论气韵与意境在油画创作中的价
期刊
【摘要】人类从传统的造物开始就有了对于美的追求,而功能美是艺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要素。艺术设计功能美的内涵体现在它的适用性、人文性、经济性、精神愉悦性。明式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代表,注重功能美,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发挥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解读明式家具,来分析艺术设计中的功能美的表现及其内涵。  【关键词】功能美;艺术设计;明式家具;内涵  一、功能美之于艺术设计  (一)古代关于功能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黄庭坚的书法艺术。黄庭坚是中国书法史上少有的极富创新意识的书法家之一。黄庭坚的书风变化,主要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是学习阶段和创新阶段。黄庭坚一直在创新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探索,就是因为这种时间的积淀,使得黄庭坚在草书上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山谷体”。  【关键词】黄庭坚;书法;成就  一、黄庭坚的生平及学习生涯  (一)生平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
期刊
【摘要】现代设计的自然生态观为人们的居住提供了更加舒适和优美的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环境艺术与室内装饰设计的融合具有了更加现实意义和美学意义。  【关键词】环境艺术;室内设计;融合  1、环境艺术对室内设计的意义  环境艺术主要是以大自然为轴心,充分的将大自然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使人们的生活和利益更加的遵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艺术不仅可以将使用者的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贵州民族古籍文献保护工作都是贵州省古籍工作的重点。但由于贵州民族古籍文献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又出于对民族古籍原生性的保护,在此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和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再生性保护手段进行分析和比较,制定了强化贵州民族古籍文献保护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再生性保护手段;贵州民族古籍文献;保护  一、贵州民族古籍文献的种类和分布  (一)水族古籍  水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人们多集
期刊
【摘要】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人们对媒介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背景下,听觉媒介、视觉媒介等具备了较大的发展动力,赢得了民众的喜爱。为此,本文主要对平面广告设计中视觉创新进行分析,期望提高平面广告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视觉创新;平面广告设计;分析  现阶段,平面广告设计蓬勃发展,市场中广告设计作品的数量越来越多,满足了企业宣传的目的,但也带来了审美疲劳。一些广告设计作品没有创新,较为普通,人们对
期刊
【摘要】篆刻是汉字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考古金石学的兴起,西岭印社的成立,近现代的篆刻艺术一时巍然屹立,出现了一大批的篆刻艺术名家,齐白石就是其中的大家之一,诗、书、画、印各个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卓越成绩,篆刻方面又不同于他人,不管是章法的排列还是用刀的爽利,都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对后人的学习与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齐白石;金石学;篆刻  一、齐白石的篆刻成就  众所周知,齐白石是近现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