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到2015年5月所收治的分娩产妇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40例,观察组产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时、产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产时、产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是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产妇产时及产后的出血量,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实施。
【关键词】 综合护理 产妇 出血护理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危急并发症,来势凶猛,病情发展迅速,是致使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降低分娩产妇出血发生率已成为当前医学的研究重点[1]。综合护理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出血量,排除产妇产时、产后恐惧、焦虑心理,保证胎儿正常分娩。现探讨综合护理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的应用,旨在为日后产妇给予护理干预,减少产妇出血量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到2015年5月所收治的分娩产妇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40例,观察组产妇中,年龄最小的是20岁,最大的是43岁,平均年龄(34.2±2.4)岁;孕周最短的是36周,最长的是43周,平均孕周(38.1±1.2)周;初产妇27例,经产妇13例。对照组产妇中,年龄最小的是21岁,最大的是45岁,平均年龄(34.4±2.3)岁;孕周最短的是37周,最长的是43周,平均孕周(38.4±1.1)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1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作为对比数据。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综合护理。
1.2.1 产前护理
详细询问产妇的家族病史、分娩史,评估胎位、胎儿大小、骨盆等;指导产妇如何正确判断胎动,产前按时检查,保持良好的睡眠和营养;多和产妇交流,排除产妇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
1.2.2 产时护理
第一产程时,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产妇的胎心、宫缩情况,如果发现异常,需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第二产程时,指导产妇科学使用腹压,以促使胎儿下降分娩,同时,注意胎儿胎心变化情况。第三产程,护理人员把手放在产妇下腹部,用五指有规律地挤压腹部,放松产妇的子宫左右侧壁和宫底,用掌面按摩子宫前壁,用力要均匀,保证产妇无任何不适感。当胎儿生出后,及时告诉产妇胎儿已顺利生出,并向产妇表述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容貌等。
1.2.3 产后护理
产后24小时,尤其是产后2小时内,需密切注意产妇的病情变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按照无菌条件,检查阴道,明确出血原因。针对患者不同出血原因,给予相应的止血措施,若患者急需手术,需给予抗休克,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密切观察尿量、体温、皮肤温度、血压等,对异常出血情况,需及时通知医生。同时,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加强产妇健康教育,纠正贫血,在精神上,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适当增加活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出血量对比
对比两组产妇产时、产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观察组产妇产时、产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两组产妇产时、产后的出血量对比(X±S,ml)
2.2 两组产妇围生期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在围生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病例。
2.3 两组产妇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的产妇39例,满意度为97.5%;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产妇30例,满意度为7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容易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威胁产妇的安全[2]。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护理也得到了诸多医学学者的重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最大程度降低出血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对产妇健康和胎儿正常分娩具有重要意义[3]。
在产前,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关检查,掌握产妇、胎儿情况,并做好心理疏导,稳定产妇情绪,减少产时产后出血;在分娩时,护理人员需针对产妇不同产程特点,给予相应护理;生产后,加强护理干预,尤其是生产后2小时内,需密切注意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加强巡视高危产妇,一旦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防止发生出血。
通过本次的研究对比分析,观察组产妇产时、产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妇产时、产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总而言之,对于产妇产时、产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有效减少产妇出血量,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促使产妇产后恢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曾馨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0,8(16):1456-1457.
[2]陈清会.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7):1476-1477.
[3]李向丽,王红玲, 李宇燕.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2(12):105-106.
【关键词】 综合护理 产妇 出血护理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危急并发症,来势凶猛,病情发展迅速,是致使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降低分娩产妇出血发生率已成为当前医学的研究重点[1]。综合护理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出血量,排除产妇产时、产后恐惧、焦虑心理,保证胎儿正常分娩。现探讨综合护理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的应用,旨在为日后产妇给予护理干预,减少产妇出血量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到2015年5月所收治的分娩产妇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40例,观察组产妇中,年龄最小的是20岁,最大的是43岁,平均年龄(34.2±2.4)岁;孕周最短的是36周,最长的是43周,平均孕周(38.1±1.2)周;初产妇27例,经产妇13例。对照组产妇中,年龄最小的是21岁,最大的是45岁,平均年龄(34.4±2.3)岁;孕周最短的是37周,最长的是43周,平均孕周(38.4±1.1)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1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作为对比数据。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综合护理。
1.2.1 产前护理
详细询问产妇的家族病史、分娩史,评估胎位、胎儿大小、骨盆等;指导产妇如何正确判断胎动,产前按时检查,保持良好的睡眠和营养;多和产妇交流,排除产妇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
1.2.2 产时护理
第一产程时,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产妇的胎心、宫缩情况,如果发现异常,需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第二产程时,指导产妇科学使用腹压,以促使胎儿下降分娩,同时,注意胎儿胎心变化情况。第三产程,护理人员把手放在产妇下腹部,用五指有规律地挤压腹部,放松产妇的子宫左右侧壁和宫底,用掌面按摩子宫前壁,用力要均匀,保证产妇无任何不适感。当胎儿生出后,及时告诉产妇胎儿已顺利生出,并向产妇表述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容貌等。
1.2.3 产后护理
产后24小时,尤其是产后2小时内,需密切注意产妇的病情变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按照无菌条件,检查阴道,明确出血原因。针对患者不同出血原因,给予相应的止血措施,若患者急需手术,需给予抗休克,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密切观察尿量、体温、皮肤温度、血压等,对异常出血情况,需及时通知医生。同时,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加强产妇健康教育,纠正贫血,在精神上,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适当增加活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出血量对比
对比两组产妇产时、产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观察组产妇产时、产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两组产妇产时、产后的出血量对比(X±S,ml)
2.2 两组产妇围生期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在围生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病例。
2.3 两组产妇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的产妇39例,满意度为97.5%;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产妇30例,满意度为7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容易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威胁产妇的安全[2]。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护理也得到了诸多医学学者的重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最大程度降低出血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对产妇健康和胎儿正常分娩具有重要意义[3]。
在产前,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关检查,掌握产妇、胎儿情况,并做好心理疏导,稳定产妇情绪,减少产时产后出血;在分娩时,护理人员需针对产妇不同产程特点,给予相应护理;生产后,加强护理干预,尤其是生产后2小时内,需密切注意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加强巡视高危产妇,一旦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防止发生出血。
通过本次的研究对比分析,观察组产妇产时、产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妇产时、产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总而言之,对于产妇产时、产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有效减少产妇出血量,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促使产妇产后恢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曾馨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0,8(16):1456-1457.
[2]陈清会.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7):1476-1477.
[3]李向丽,王红玲, 李宇燕.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2(1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