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thiali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到2015年5月所收治的分娩产妇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40例,观察组产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时、产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产时、产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是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产妇产时及产后的出血量,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实施。
  【关键词】 综合护理 产妇 出血护理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危急并发症,来势凶猛,病情发展迅速,是致使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降低分娩产妇出血发生率已成为当前医学的研究重点[1]。综合护理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出血量,排除产妇产时、产后恐惧、焦虑心理,保证胎儿正常分娩。现探讨综合护理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的应用,旨在为日后产妇给予护理干预,减少产妇出血量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到2015年5月所收治的分娩产妇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40例,观察组产妇中,年龄最小的是20岁,最大的是43岁,平均年龄(34.2±2.4)岁;孕周最短的是36周,最长的是43周,平均孕周(38.1±1.2)周;初产妇27例,经产妇13例。对照组产妇中,年龄最小的是21岁,最大的是45岁,平均年龄(34.4±2.3)岁;孕周最短的是37周,最长的是43周,平均孕周(38.4±1.1)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1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作为对比数据。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综合护理。
  1.2.1 产前护理
  详细询问产妇的家族病史、分娩史,评估胎位、胎儿大小、骨盆等;指导产妇如何正确判断胎动,产前按时检查,保持良好的睡眠和营养;多和产妇交流,排除产妇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
  1.2.2 产时护理
  第一产程时,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产妇的胎心、宫缩情况,如果发现异常,需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第二产程时,指导产妇科学使用腹压,以促使胎儿下降分娩,同时,注意胎儿胎心变化情况。第三产程,护理人员把手放在产妇下腹部,用五指有规律地挤压腹部,放松产妇的子宫左右侧壁和宫底,用掌面按摩子宫前壁,用力要均匀,保证产妇无任何不适感。当胎儿生出后,及时告诉产妇胎儿已顺利生出,并向产妇表述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容貌等。
  1.2.3 产后护理
  产后24小时,尤其是产后2小时内,需密切注意产妇的病情变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按照无菌条件,检查阴道,明确出血原因。针对患者不同出血原因,给予相应的止血措施,若患者急需手术,需给予抗休克,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密切观察尿量、体温、皮肤温度、血压等,对异常出血情况,需及时通知医生。同时,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加强产妇健康教育,纠正贫血,在精神上,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适当增加活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出血量对比
  对比两组产妇产时、产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观察组产妇产时、产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两组产妇产时、产后的出血量对比(X±S,ml)
  2.2 两组产妇围生期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在围生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病例。
  2.3 两组产妇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的产妇39例,满意度为97.5%;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产妇30例,满意度为7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容易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威胁产妇的安全[2]。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护理也得到了诸多医学学者的重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最大程度降低出血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对产妇健康和胎儿正常分娩具有重要意义[3]。
  在产前,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关检查,掌握产妇、胎儿情况,并做好心理疏导,稳定产妇情绪,减少产时产后出血;在分娩时,护理人员需针对产妇不同产程特点,给予相应护理;生产后,加强护理干预,尤其是生产后2小时内,需密切注意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加强巡视高危产妇,一旦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防止发生出血。
  通过本次的研究对比分析,观察组产妇产时、产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妇产时、产后、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总而言之,对于产妇产时、产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有效减少产妇出血量,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促使产妇产后恢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曾馨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0,8(16):1456-1457.
  [2]陈清会.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7):1476-1477.
  [3]李向丽,王红玲, 李宇燕.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2(12):105-10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针灸康复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方案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5月入住我院的早期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且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针灸康复治疗方案。每个疗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RMI评分,并统计计算每组患者的RMI患者评分的平均值。同时在第四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
目的分析澳门某学院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生命态度的现况。方法2012年,选择澳门某学院健康相关专业(诊疗技术和护理)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台湾谢曼盈编写的《生命态度量表》对其进
人大依法开展预算审查监督,对规范预算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支出预算和政策的审查监督,下大力气推进预算审
文章根据2012年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成果,分析了临沂市森林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并对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通过对贵州省龙头大山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及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苔藓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共有45科93属181种(包括亚种、变种及贵州省1个新纪录种),而且单种科、单种属在植物
【摘 要】 目的:根据我院冠心病诊断中,运用CT与MRI检查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探討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疑为冠心病的患者中选取54例,分别安排患者接受MRI与CT检测,观测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在CT检测中,其阳性患者达到了48例,阳性率为88.89%;而在MRI检测中,其阳性患者病例达到了37例,阳性率为6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袋鼠式照护与母乳喂养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共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