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性别与英语成绩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现代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led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性别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本项研究旨在调查民族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有无显著的性别差异。笔者采用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北方民族大学2010级5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国家四级成绩作为参考标准,先按照理工、文科和艺术三个类别进行了分类,然后对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英语班级采取随机抽样的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通过个别访谈作为辅助,来研究民族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性别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女生成绩略高于男生成绩, 但男女生的英语成绩并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民族高校 英语成绩 性别
  1.问题的提出
  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习得过程,它涉及诸多因素,Altman提出12种学习者个体变量:性别、学习经历、本族语水平、人格因素、语言学能、态度与动机、学习者策略等。Ellis(1994)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和情境社会因素两大类。国外关于性别与学习成绩的研究人们广泛的接受这一看法:女性比男性更早且更易掌握第一语言;但这一见地在第二语言及外语学习研究中被大大地忽视了。女性在外语学习中具有语言优势这一论点并未得以确立(Bacon,1992 Berninger和Fuller 1992)。刘婷从“男女性别差异在大学课堂中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发现女生的学习取向及自我表露和她们的英语学习成绩有统计上的相关性,其中,学习取向,寻求帮助,自我表露,这些因素对男女学习成绩有预测作用。《因性施教探研》中熊丹(2001)认为“女生的观察力较男生更敏锐、细致和全面”。女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视觉与听觉方面有了突出的发展,她们观察事物比男生快而准确,由于她们对英语比较感兴趣,英语学习动机比较强烈,上课注意力也就相对集中与持久。但不能忽略的是,性别差异也就意味着生理因素差异、语言能力差异、性格差异、记忆力差异及学习策略的差异等诸多方面。虽然人们对性别差异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由于界定不统一,人们对性别差异的表现的认识也五花八门,其中不乏无科学依据的偏见。麦考比和杰克琳(1974)在《性别差异心理学》一书中对多种传统偏见提出批评。但是如果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性别因素确实存在,那么我们就能对此采取一些措施,教师也能利用这一特点更好地指导学生,并对其学习过程进行更好地控制。有鉴于此,本项目组展开了一项有关民族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有无显著的性别差异的研究。
  2.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2.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北方民族大学2010级学生作为样本,按照文科,理科和艺术类三个类别,分别选取商学院、管理学院、文史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信计学院、计算机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与音乐舞蹈学院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英语班级采取随机抽样的形式选出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出4%的学生(n=20)进行了访谈作为辅助。
  2.1.2 测量工具: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为工具。以国家四级成绩作为参考标准,先从总体上了解我校非英语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过级率状况,然后再分别以高、中、低班三个层次为单位统计出男女同学过级率的差异。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学院、性别、年龄、民族、四级考试成绩等基本信息和部分封闭式问题。根据问卷结果,我们选取了国家四级成绩分析中性别差别不明显的班级的中学生的5%-10%进行个别访谈作为辅助,旨在了解除性别以外的其他变量,如:地区、学习英语环境、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偏好与习惯、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内在的原因。最后分析统计数据,得出结论。
  2.1.3 研究材料:研究的材料有2010级高、中、低班的英语四级成绩和过级率、用SPSS软件统计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以及访谈结果。
  2.2 研究过程。
  2.2.1 问卷发放阶段。
  项目成员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各学院、班级向同学们随机发放问卷,并现场监督他们如实填写问卷相关信息,随即当场收回问卷,最终用五天时间完成问卷调查活动。本次问卷调查实际所占比例较大的是商学院、文史学院、计算机学院、信计学院和设计艺术学院。
  2.2.2 个别访谈阶段。
  项目成员分成三组,分别对相关调查对象进行个别访谈,并对其回答作认真仔细的笔录。确定访谈对象性别后,进一步通过访谈聊天的方式,深入了解调查对象的民族、籍贯、英语学习背景、对英语的兴趣度、对英语相关活动的参与度以及他们平时的性格等。最后通过对访谈对象以上要素的记录分析,确定除了性别之外,影响学生四级成绩的其他种种因素。
  2.2.3 结果统计与数据分析阶段。
  首先运用SPSS软件对500份已完成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得出影响学生英语四级成绩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再根据个别访谈的记录结果,分析总结除了调查问卷中所得的主要因素外,其他影响学生英语四级成绩的因素。最终将这些因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学生英语四级成绩最主要的一些因素,旨在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提供参考。
  3.研究结果
  经过在挑选出的各个学院普遍随机进行了500份的调查问卷之后, 除去无效问卷72份,有效问卷428份,我们用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通过男女分组分别统计,排除缺失值,我们的得出了如下结果:男生178人,占总调查数的41.6%,过级人数75人,过级率42.1%;过级率;女生250人,占总调查数的58.4%,过级人数109,过级率43.6%。可见,不同性别的过级率相差很小,女生的英语成绩优势似乎并不明显。
  4.实验结果分析
  4.1 统计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两张表的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女生的平均成绩要稍高于男生,但是优势不明显;其次,女生的成績相对于男生较为稳定,差距明显小于男生但是女生的峰度和偏度较大。两者的分布大体相同,比如极大值和极小值及百分位数的分布。   4.2 访谈结果分析。
  通过对20名同学针对性的访谈,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4.2.1 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性格方面男生相对女生内向,不善交流,因此对英语口语来说,女生的交流能力较强。加之由于生理因素的原因,女生相对比男生感性、谨慎,细心,因此对语言学习相对具有优势。其次,女生更注重英语等语言方面学习,而男生注重数学和实践等具有逻辑性的学习。
  4.2.2 对于同一性别且英语成绩相差较大的学生,所处区域、大学前教育环境、学生个人因素均对学生成绩有很大影响。比如,新疆、西藏、青海等边疆地区教育水平与华北地区、沿海地区及江汉地区相比有一定差异,这些地区的学生成绩明显较低且差距较大;而一些比较重视教育的地区(河北、山东、湖南等高考大省及东南沿海)学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因为大学前的教育为他们打下了相对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学生的个人因素则对成绩的影响比较复杂:如,表示出对英语感兴趣的同学,不分男女,英语成绩普遍较好,相反一些表示对英语学习厌恶或一般的同学成绩不论男女普遍较差或不突出,甚至有些迷茫。
  4.2.3 由于地域往往与民族相联系,不同民族对待英语的态度也不相同:如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英语作为他们的第三语言可能就不太重视;而相对汉族和处于非内陆地区的回族、满族等,学习英语的意识和英语成绩明显较强,但这种差异和地区的文化和教育水平密切相关。
  5.对策总结
  总体来看,我校不同性别同学的英语成绩相差不明显,女生只是在很小程度上优于男生,原因可能是语言本身,女性的语言能力要优于男性,而男性在逻辑分析上要稍强一些。造成不同英语成绩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地区与教育因素外,个人因素也占据了一定比重。由于个人因素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深层次研究。对此,我们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5.1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端正英语学习态度,摒弃各种客观因素,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5.2 从老师的角度出发,要排除性别歧视,同等对待学生,加强对不同性别学生英语学习行为动机等的研究,因材施教。
  5.3 从学校的角度,多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舞台,如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比赛、英语短剧比赛及经典英文电影鉴赏等,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学习兴趣。
  5.4 从国家角度,加强数民族聚集地区及边疆内陆教育的重视,注重这些地区教育资源的开发,鼓励支持西部的人才计划,提高该地区的教育水平,加强少数民族受教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Bacon,S.M.(199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comprehension, processing strategies, and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response in foreign language listening.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6(ii),160-177.
  [2]Bacon, S.M.,& Finneman, M.D.(1992).Sex differences in self-reported beliefs about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authentic oral and written input. Language learning and authentic oral and written input. Language Learning,43(4),471-495.
  [3]劉婷, 付曼 男女性别差异在大学课堂中的表现与研究[J].中国市场,2006(27).
  [4]李意如,熊丹. 因性施教探研[M].北京市华夏女子教育研究所,2001.
  [5]张若兰.英语中的语言与性别差异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2003(5):24-28.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体制的改革,幼儿园招聘制度的悄然形成决定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较大,并且都是年轻教师. 每一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都经历过新奇激情、迷惘困惑等“多感交织”的时刻,在缺乏实际教育教学经验的情况下,为加快新教师的成才速度,为了幼儿园的工作的正常开展,幼儿园在安排工作的时候一般都会采取老教师带新教师的方法.发挥骨干教师的优势,使新教师在成长道路上少走弯路。然而“老带新”的效益问题一直以来
期刊
【摘要】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音乐想像力是音乐想像过程的一种能力,大脑在接收音乐信息时,不仅能产生音乐的知觉形象和音乐表象,形成新的音乐形象,同时大脑还能将平时积累的知识和事物相结合,形成新的音乐形象。  【关键词】音乐想象力 演奏 地位及作用  1.音乐想象力在钢琴演奏中的地位及作用  钢琴的演奏,如果没有想象,那么,演奏将是没有生命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伽利略开创近代物理研究的先河开始,实验验证法就是物理学科研究的重要手段.而物理建模正是在这种研究思想的指导下提出的通过一定的抽象思维,适当地对物理研究对象进行理想化设想形成物理模型,进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下面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建模方面的问题谈点自己的意见。  1.什么是物理建模  1.1 物理建模的定义。  提到物理建模的定义,还是要从物理研究对象
期刊
【摘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是一所的农村中学,学生不仅基础较差,而且普遍厌学情绪较大。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提高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我总结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认为要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可从一下四方面做起。  【关键词】提高 语文课堂 教学效率  1.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鉴于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養识字能力。 识字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我们知道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
期刊
素质教育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結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那么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最为重要: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为全面落实生物新课程目标,与时俱进地有针对性地对实验室进行建设管理改革,不断完善实验教育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实验设计迁移运用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如何将实验从过多地为高考服务,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等方面,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革等还有很多要继续探索实践。  生物实验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培养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生物
期刊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作也是困扰师生的一个大难题。现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谈几点意见:  1.多倾听,多观察  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多倾听、多观察。  倾听,就是让学生倾听自然界里的一切声音,并能恰当地进行描摹,使之成为文章中的生动语言,例如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雷声、虫吟、鸟鸣等,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口号、应答、对话等,都应该成为小学生学习倾听的对象,久而久之,孩子们对声音就会
期刊
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当今课堂上,越来越呼唤“体悟”教学。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
期刊
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人皆有之。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体现。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教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使学生在创造的实践中激发兴趣,增和知识,增强自信,从而使学生体验的喜悦。  1.凭借好奇的心里,激发创新的欲望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好奇心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可以说它是一把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对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