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爱玩游戏是天性
从婴幼儿的积木、拼图,到青少年热衷的网络游戏,为什么孩子总是比成年人对游戏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实际上,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必须适应一个不断变化的、由年长者主导的世界,而游戏恰恰创建了一个允许儿童青少年练习成人生活所需社会技能的场合,并提供巩固新认知结构的机会。在游戏中,儿童可以通过同化作用来满足自身认知和情感的需要。
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偏爱的游戏方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有规则的竞赛游戏,分别对应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和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也就是说,游戏在孩子的生命之初就开始出现。
2岁以前,他们发现在练习性游戏中控制自己的行为能产生一定的效应,自信心便得到增长。比如,当儿童意识到把头向后转能看见某个玩具,就不断地转头向后,这样的行为就是练习性游戏。
2~7岁时,儿童更偏爱象征性游戏。他们在该游戏中将自己看作具体角色,如在“过家家”中扮演爸爸、王子、妖怪等,在游戏过程中逐渐体会对自我的独特理解和认知。
随着年龄增长,有规则的竞赛游戏是他们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助力剂。在竞赛游戏中,儿童可对因果关系、人物关系和先后顺序等进行梳理,在潜意识中应用分类、比较等概念。
孩子喜爱网络游戏有原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网络游戏逐渐成为儿童青少年热衷的游戏种类。据统计,当前我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超过2亿,占青少年网民的66.5%。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动机需要层次理论”,能够解释儿童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的动机:游戏中的“PK”、组队、过关、交流等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如安全、归属、爱的需要等。“内在动机理论”将参与游戏的内在动机分为集体动机和个人动机:集体动机主要为与人合作,获得他人尊重及竞争的乐趣;个人动机主要为满足好奇心、挑战自我,以及获得掌控感。
“寓教于游戏”让孩子在玩乐中成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游戏具备的趣味性符合儿童青少年天真烂漫、想象丰富的特点,将之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让孩子乐在其中,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能推动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游戏化的场景不仅为儿童创建了安全试错的学习环境,帮助儿童“消化”新学到的知识技能,还能帮助他们开始新的学习与尝试。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主动地探索,自发地调动全身能量解决问题,能够激活他们的思维,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团体类游戏还可在模拟现实的社会化情境中,增强儿童青少年与人沟通、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游戏还有助于开发儿童的各项智力,提高学习能力和注意力。注意力分为有意注意力和无意注意力。无意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会限制教学效率。为弥补无意注意力的不足,教育工作者会让孩子沉浸在游戏世界里,提高他们的有意注意力和专注性,提升听课效率。例如,如果孩子协调性有待提高,可引进适当的游戏活动,教他们完成各类细致、复杂的动作,并鼓励他们开动脑筋完成最终的任务,以锻炼他们身体的灵活性、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可以反映儿童的某些特质,而且被许多心理学家用于治疗儿童心理异常。沙盘游戏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师的陪伴下,来访者自由地选择他们喜欢的沙具,放置在盛有细沙的沙盘里,以沙盘中的场景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研究发现:高攻击型的儿童在沙盘游戏中高频率使用攻击性玩具,和谐性较差;而高焦虑水平的儿童在沙盘游戏中有完美主义倾向,并高频率使用防御性玩具。进行多次沙盘游戏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症状可逐渐缓解。
此外,家人与孩子一同参与游戏,不仅能增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还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慧”选游戏,因势利导,用好这把“双刃剑”
孩子热衷于游戏并不是坏事,游戏中既有阻碍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精神毒瘤”,也有助力成长的智力“催化剂”。爱玩游戏并不等同于“游戏成瘾”。为了充分发挥游戏这把“双刀剑”的优势,避免可能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家长要理性看待游戏,顺应孩子的天性,对孩子的游戏行为进行良性引导和有效监督,选择适当的游戏方式,并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哪些游戏有益于他们的心理和智力发育呢?大致有以下五类:
观察类游戏
在这类游戏中,儿童通过观察整个版面,着眼于微小的细节完成游戏任务,从而提升对局部和整体的观察力,如拼图、“找不同”(找出两幅图的不同点)、“连连看”等。
空间计算类游戏
此类游戏通常会搭建出二维或三维空间,要求儿童遵循一定的规律或规则,快速、准确地在大脑中运算出获取胜利的方式,以提高手与眼的协调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和计算能力,如“俄罗斯方块”、魔方、围棋和象棋等。
表演类游戏
此类游戏需要儿童提炼出事物的特点,发挥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并协调肢体做出形象、直观的表演,令他人领悟自己的意思,如“你劃我猜”等。
记忆力游残
此类游戏考察并提高儿童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记忆内容可以是数字、文字和图像等,能多方面锻炼儿童的记忆功能。
推理类游戏
在这类游戏中,儿童需要根据指定场景中的已有线索,对既定情况进行推演、判断和选择,从而寻找原因或达成指定任务,以提升信息加工整合能力及推理能力。
经常进行这几类游戏,对孩子的智力和心理发育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游戏的载体不必拘于现实或网络,现在已有很多顺应时代发展的益智健脑类电子游戏,能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更丰富、更便捷、更智能、互动性更强的体验,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