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孩子成长的“助力剂”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wa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爱玩游戏是天性
  从婴幼儿的积木、拼图,到青少年热衷的网络游戏,为什么孩子总是比成年人对游戏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实际上,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必须适应一个不断变化的、由年长者主导的世界,而游戏恰恰创建了一个允许儿童青少年练习成人生活所需社会技能的场合,并提供巩固新认知结构的机会。在游戏中,儿童可以通过同化作用来满足自身认知和情感的需要。
  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偏爱的游戏方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有规则的竞赛游戏,分别对应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和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也就是说,游戏在孩子的生命之初就开始出现。
  2岁以前,他们发现在练习性游戏中控制自己的行为能产生一定的效应,自信心便得到增长。比如,当儿童意识到把头向后转能看见某个玩具,就不断地转头向后,这样的行为就是练习性游戏。
  2~7岁时,儿童更偏爱象征性游戏。他们在该游戏中将自己看作具体角色,如在“过家家”中扮演爸爸、王子、妖怪等,在游戏过程中逐渐体会对自我的独特理解和认知。
  随着年龄增长,有规则的竞赛游戏是他们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助力剂。在竞赛游戏中,儿童可对因果关系、人物关系和先后顺序等进行梳理,在潜意识中应用分类、比较等概念。
  孩子喜爱网络游戏有原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网络游戏逐渐成为儿童青少年热衷的游戏种类。据统计,当前我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超过2亿,占青少年网民的66.5%。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动机需要层次理论”,能够解释儿童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的动机:游戏中的“PK”、组队、过关、交流等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如安全、归属、爱的需要等。“内在动机理论”将参与游戏的内在动机分为集体动机和个人动机:集体动机主要为与人合作,获得他人尊重及竞争的乐趣;个人动机主要为满足好奇心、挑战自我,以及获得掌控感。
  “寓教于游戏”让孩子在玩乐中成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游戏具备的趣味性符合儿童青少年天真烂漫、想象丰富的特点,将之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让孩子乐在其中,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能推动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游戏化的场景不仅为儿童创建了安全试错的学习环境,帮助儿童“消化”新学到的知识技能,还能帮助他们开始新的学习与尝试。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主动地探索,自发地调动全身能量解决问题,能够激活他们的思维,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团体类游戏还可在模拟现实的社会化情境中,增强儿童青少年与人沟通、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游戏还有助于开发儿童的各项智力,提高学习能力和注意力。注意力分为有意注意力和无意注意力。无意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会限制教学效率。为弥补无意注意力的不足,教育工作者会让孩子沉浸在游戏世界里,提高他们的有意注意力和专注性,提升听课效率。例如,如果孩子协调性有待提高,可引进适当的游戏活动,教他们完成各类细致、复杂的动作,并鼓励他们开动脑筋完成最终的任务,以锻炼他们身体的灵活性、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可以反映儿童的某些特质,而且被许多心理学家用于治疗儿童心理异常。沙盘游戏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师的陪伴下,来访者自由地选择他们喜欢的沙具,放置在盛有细沙的沙盘里,以沙盘中的场景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研究发现:高攻击型的儿童在沙盘游戏中高频率使用攻击性玩具,和谐性较差;而高焦虑水平的儿童在沙盘游戏中有完美主义倾向,并高频率使用防御性玩具。进行多次沙盘游戏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症状可逐渐缓解。
  此外,家人与孩子一同参与游戏,不仅能增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还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慧”选游戏,因势利导,用好这把“双刃剑”
  孩子热衷于游戏并不是坏事,游戏中既有阻碍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精神毒瘤”,也有助力成长的智力“催化剂”。爱玩游戏并不等同于“游戏成瘾”。为了充分发挥游戏这把“双刀剑”的优势,避免可能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家长要理性看待游戏,顺应孩子的天性,对孩子的游戏行为进行良性引导和有效监督,选择适当的游戏方式,并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哪些游戏有益于他们的心理和智力发育呢?大致有以下五类:
  观察类游戏
  在这类游戏中,儿童通过观察整个版面,着眼于微小的细节完成游戏任务,从而提升对局部和整体的观察力,如拼图、“找不同”(找出两幅图的不同点)、“连连看”等。
  空间计算类游戏
  此类游戏通常会搭建出二维或三维空间,要求儿童遵循一定的规律或规则,快速、准确地在大脑中运算出获取胜利的方式,以提高手与眼的协调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和计算能力,如“俄罗斯方块”、魔方、围棋和象棋等。
  表演类游戏
  此类游戏需要儿童提炼出事物的特点,发挥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并协调肢体做出形象、直观的表演,令他人领悟自己的意思,如“你劃我猜”等。
  记忆力游残
  此类游戏考察并提高儿童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记忆内容可以是数字、文字和图像等,能多方面锻炼儿童的记忆功能。
  推理类游戏
  在这类游戏中,儿童需要根据指定场景中的已有线索,对既定情况进行推演、判断和选择,从而寻找原因或达成指定任务,以提升信息加工整合能力及推理能力。
  经常进行这几类游戏,对孩子的智力和心理发育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游戏的载体不必拘于现实或网络,现在已有很多顺应时代发展的益智健脑类电子游戏,能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更丰富、更便捷、更智能、互动性更强的体验,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夏季高温天气时间较长,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全年最热的时候,每年都有超过35℃的天气,极端高温可达40℃。暑天气候闷热,常使人头昏脑胀、胸闷、心烦、口渴、食欲不振,容易发生感冒、腹泻,出现皮肤问题等。夏日烦恼何其多!本刊特邀中医专家巧用中药为大家去烦恼、保健康。热伤风可以理解为因气候炎热、调摄不慎而引起的感冒,也就是夏季感冒,传统中医称其为冒暑、阴暑。“热伤风”:防、治两手抓热伤风不同于普通
生活实例  高先生是独生子女,母亲从他小时就特别溺爱他。由于家庭条件一般,高先生自小就体会到母亲的难处。也许正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等高先生成家后,他小心侍奉母亲。每天给母亲添饭、捶背、梳头、洗脚;好吃的大部分留给母亲,妻子儿子只能分到很少一点。他每次出差,都会给母亲带上各种土特产。另外,每年都给母亲过生日,除了隆重的生日宴会,他还会购买昂贵的衣物和保健品送给母亲。相比之下,在妻子和儿子的生日里,他
“糖心病”,即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在糖、脂肪等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冠状动脉病变、心肌微血管病变、代谢紊乱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从而所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其中,冠心病是“糖心病”的最常见类型,约占80%。  “糖心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认为,糖尿病在心血管病发生机制中起到独立和主导作用。  糖尿病患者往往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并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
如果置身孤岛,只能选择随身携带一种药,你会选择哪种?有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它——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从1899年问世至今,已有119年的历史,它不仅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解热、镇痛、抗炎等方面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更在胃肠道肿瘤、高危妊娠、阿尔兹海默病等疾病的防治方面大放异彩。但是,在2018年8月25日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临床研究报告对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地位提出了质疑
从营养角度,只能说,原汁机比一般的榨汁机稍微好一些。与一般榨汁机不同的是,原汁机以石磨原理榨汁,以较慢的速度(每分钟70~80转)研磨水果和蔬菜,营养破坏确实要比榨汁机少一些,但也不可能“100%保留营养”。 至于用原汁机自己动手做豆制品,倒是不错的选择。  不管是榨汁机还是原汁机,只要固体的水果蔬菜被榨成了液体,就不可避免地都会有营养素的损失。而且,水果蔬菜的抗氧化营养素都很娇嫩,一旦暴露在空气
感冒清片(胶囊)是由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吗啉胍3种化学药物成分及板蓝根、大青叶、金盏银盘、岗梅、山芝麻、穿心莲叶6味中药组方而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功能主治为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肿痛、全身酸痛等症。近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分析显示,感冒清片(胶囊)致血尿等不良反应报告较多,因此,希望大家谨慎使用感冒清片(胶囊),防范血尿等不良反应发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国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会常委,国际神经病学联盟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研究委员会执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对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早期治疗、规范治疗是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不二法宝”。患病率上升,有一定年轻化趋势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
中医认为,湿与水同类,其性属阴,如入侵人体,则为湿邪。湿邪之性黏滞,从体表肌肤入侵人体,留驻于肌肤、腠理(皮肤、肌肉的纹理及其间的空隙)、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痹阻在关节,则出现四肢关节疼痛等症状。由于湿性黏腻,这些症状往往缠绵难愈,贯穿整个湿邪“泛滥”的黄梅季。防治这类关节疼痛,“除湿”很关键。梅雨“着痹”,中药除湿分寒热  在梅雨季出现的关节疼痛,常伴有肢体重着(沉重感和附着感)、食欲不振、
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消除疼痛,使髋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从而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随着技术的进步,術后人工关节的活动度越来越能满足患者对活动的更高要求,如盘腿、下蹲等。但是,人工关节的活动度会因手术技术、患者所患病种、关节病变程度的不同而不尽相同。比如:采取后外侧手术入路的患者,发生人工髋关节后脱位的风险较高;采用前外侧、前侧手术入路的患者,前方脱位的发生风险较高;关节趋于融合或关节高位脱位的患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钟逸斐主任团队及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合作研究的论文成果《牛蒡苷元通过激活足细胞中PP2A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发表在国际标志性期刊Nature的子刊上。  临床研究表明,牛蒡子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水平。牛蒡苷元是牛蒡子的主要单体成分,该研究首次从细胞层面揭示了牛蒡苷元的肾脏保护机制,证实了牛蒡苷元的抗炎症和抗肿瘤作用。  牛蒡是桔梗目菊科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