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2003遭遇非典 2004重振人气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ye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特征
  
  非典前的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2003年头两个月,我国旅游业开局良好,入境旅游、国 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发展。1~2月,入境旅游人数1586.03万人次,比2002年同期增长9 .25%。其中:外国人为206.71万人次,增长25.09%;香港同胞991.98万人次,增长5 .08%;澳门同胞331.88万人次,增长13.80%;台湾同胞55.47万人次,增长9.22%。
  1~2月累计,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86.54万人次,比2002年同期增长11.36%。其中 :外国人为163.55万人次,增长26.46%;香港同胞320.60万人次,增长4.83%;澳门 同胞54.06万人次,增长14.38%;台湾同胞48.32万人次,增长9.04%。1~2月累计, 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测算数为31.64亿美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14.01%。
  非典使我国旅游业遭受重创。进入3月份之后,非典疫情的爆发彻底阻断了中国旅游业 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非典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旅游业进入恢复振兴阶段,入境旅游止跌 企稳。2003年7月,我国入境旅游业务全面恢复开展。全月入境旅游人数为776.94万人次, 比2002年同期下降8.53%,但比6月份增长19%。2003年8月,我国入境旅游市场进一步恢 复,入境总人数已接近2002年同期。全月入境旅游人数为884.40万人次,仅比2002年同期 下降0.71%,比7月份增长14%。2003年9月,我国入境旅游市场进一步加快恢复,入境总 人数为807.58万人次,比2002年同期增长2.17%,扭转了自2003年3月份以来连续6个月负 增长的局面。
  出境旅游出现快速反弹。自2003年7月份开始,国家旅游局已经全面恢复了我国公民前 往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2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业务。2003年7 月,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为157.18万人次,比2002年同期增长12.74%;8月,中国公民出 境总人数为209.43万人次(其中旅客180.41万人次,员工29.02万人次),比2002年同期 增长34.48%;9月,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为193.61万人次(其中旅客165.19万人次,员 工28.42万人次),比2002年同期增长22.82%。1~9月累计,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为1378 .08万人次(其中旅客1145.93万人次,员工232.15万人次),比2002年同期增长16.01 %。
  
  2004年旅游业发展形势分析
  
  2004年,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以下有利形势:一是国家有关部门继2003年5月份出台了 一系列扶持旅游等受非典影响较大的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2003年9月份又将这些政策延长 到2003年年底。二是旅游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依然牢固,市场需求依然旺盛。非典并没有从 根本上动摇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目前,国内旅游已经成为主要的基础性旅游 市场,并在非典后呈现出恢复速度快、反弹力度强的特点;2003年下半年我对外旅游宣传促 销力度进一步加大,将在2004年产生更大效果。三是我国旅游业恢复与振兴的外部环境总体 上有利。我国政通人和,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可支配收入和生活质量不断提 高,这是我国旅游业加快振兴的坚实基础。四是非典防控措施继续完善,旅游业应对危机的 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2004年的旅游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利或不确定因素:一是非典对“中国是世界上最 安全的旅游胜地”形象造成了损害,海外市场的旅华信心短期内还难以完全恢复。二是非典 疫情可能出现反复是我国旅游业恢复与振兴的不确定因素和最大威胁。非典是一种尚未被人 类完全认识的新型传染病,目前还不能完全排除疫情反复的可能。近期,海外媒体关于非典 可能在今冬明春再次流行的报道,进一步加大了海外公众对在华旅游健康安全的忧虑,使刚 刚有所恢复的旅华信心再次发生动摇。三是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目前,东南亚 、东亚、欧洲地区都在加强促销,千方百计招徕国际旅游者。最近,日本投入20亿日元,启 动入境旅游全球推广活动;法国政府也决定增加40%的旅游促销经费。可以预见,各国对客 源市场的争夺将在2004年愈演愈烈。
  根据对2003年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和对2004年旅游发展形势的判断,我们确定的20 04年旅游业发展目标为:
  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9500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90亿美元,比2003年分别增长7% 和14%;国内旅游者达到8.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实现3900亿元,分别增长20%和32%; 旅游业总收入实现5470亿元,比2003年增长26%。各项经济指标力争达到2002年的水平。
其他文献
历经3年调整后,从2003年3月中旬开始,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相继回升,并 迅 速波及到新兴市场。这次全球资本市场形势的好转,是与各国货币当局低利率政策形成的充 足流动性,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增加分不开的,但根本原因是企业盈利状况的好转和预期 收益的增加。全球资本市场形势的好转,会促进企业资产平衡表状况改善,促进私人投资回 升,从而加速世界经济增长。国际资本流动,已经成为决定全球资本市场资产
期刊
2003年,中国船舶工业克服非典和钢材涨价等不利影响,造船完工600万吨,比上一年 增长46%,再创历史新高。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获悉,2003年中国船舶工业承接新船 订单和累计手持新船订单为近1800万吨和2500万吨,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73%和93%。统计 显示,中船集团当年造船完工217万吨,同比增长超过一倍;承接新船订单870万吨,同比增 长253%,其中84%为出口船;累计手持新船订
期刊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组织表示,中国不仅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接收国,而且正逐渐 成为资本的输出国。贸发会议的数字显示,去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超过350亿美元, 目的地多达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贸发会议组织高级投资官员詹晓宁介绍,中国近些年来,特别是在最近的10年左右,不 仅一跃成为吸收外资的大国,在对外投资方面,也有一个很大飞跃。比如在1991年,中国对 外投资的存量已有30亿美元左右。到了
期刊
2004年铁路春运方案已出台,全国铁路将增开中长途临时客车237对,其中列车运行图 定客车延长运行区段14对。铁道部对春运期间的客车硬座超员率作出具体规定:特快列车、 双层列车严禁超员;其它中长途客车超员率为始发快速、普快列车不超过20%,途中快速列 车不超过40%,普快列车不超过50%。各铁路部门还要严格做好防控非典的各项工作,防止 非典反复。  北京铁路局确定明年春运票价  浮动的时间和范围 
期刊
我国2004年将适时启动进口产品“黑名单”制度,对屡次出现严重安全卫生质量问题的 进口商品及企业,要将其列入“黑名单”,必要的时候予以公布。  2004年将强化对重要进口商品的注册管理制度和进口备案制度。重点加强对进口棉花、 进口旧机电、进口废物原料、进口钢材、进口纺织品以及进口大豆、木材和木质包装、动物 源性食品等八大类产品的检验检疫监管工作。  质检总局还将根据相应的检测结果,及时公布国家重点
期刊
广东省国税局和地税局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全省税收收入实 现历史性突破,总量逼近3000亿元大关,达到2988.5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总量的1/7,连 续10年居全国第一。最新的广东税收快报显示,2003年广东国税系统完成税收收入1988.45 亿元,同比增长19.4%,增收323亿元。其中国内增值税收入945亿元,国内消费税收入85.5 亿元,企业所得税收入68亿元,涉外
期刊
根据“彭博社”对27位分析员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由于伊拉克将重返世界石油市场, 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产油国的增产,将可能使明年油价下跌13%。分析员 预计,纽约期油明年预计每桶平均报27.81美元,低于今年平均30.96美元,至于明年布兰特 原油平均每桶料报25.53美元,也低于今年平均28.45美元。
期刊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王众孚近日表示,2004年将在消除体制性障碍的基础上,放 宽六个领域的市场准入,积极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  这六个领域是:一是引导和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第三产业。二是引导和支持个体私营 经济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引导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 与国有企业相互参股、融资。四是引导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 业基地振兴。五是引导
期刊
至少投资7亿元形势基本乐观    由于我国整体经济形势看好,尤其是国家层面对信息化的重视,促使企业也更加重视信 息技术的应用,因此2004年整体应用会比以往更好。代表了大多数企业CIO对2004年信息化 形势的看法。  就拿中石化来说,其信息化投资每年都在逐渐增长,2003年仅总部投资更是达到4个多 亿,比2002年的2亿元增长了一倍。  在谈起2004年集团的信息化形势、信息化思路以及实施策略时
期刊
在近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2003年全省GDP预计完成2380亿元,比上年增 长12.5%,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2004年GDP的增长目标是9%。  2003年是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全省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 好势头,取得了近十年来的最好成绩,2003年全省GDP预计完成2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全省财政总收入373亿元,同比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