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之观察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ndanlidd12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与欧洲联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积极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导致“乌克兰民主运动”在基辅展开反政府示威(亦称“乌克兰亲欧盟示威”)。对此,亚努科维奇于2014年1月17日签署新法,“禁止几乎所有形式的抗议活动”,但这个结果再度引发“民怨”——军方与警察保持中立、缓和的态度,冲突接连不断,政局迭起,社会动荡,造成77人死亡,600多人受伤,迫使亚努科维奇于2月22日下台。
  乌克兰的政治争斗,社会冲突,使得亲俄的克里米亚不顾乌克兰临时政府和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决意实施公投,结果在俄罗斯的军事占领和精心筹划下,历史上原划入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回归了俄罗斯。

橙色革命死而复活


  2004年11~12月,乌克兰发生轰动世界的“橙色革命”——亲美国及西方的反对派领导人尤先科,利用乌克兰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存在的所谓“舞弊”现象,发动大规模“广场政治”、“街头斗争”,迫使乌克兰当局作出让步,重新举行投票。因这场运动在中使用橙色作为抗议颜色,故称“橙色革命”。尔后,尤先科在第三次投票中以51.99%的选票获得胜利,把原本赢得选举的时任总理亚努科维奇硬是拉了下来。对此,各方反应全然不同:尤先科欢欣鼓舞,宣称“这是乌克兰人民的胜利”;亚努科维奇输掉了选举,提出严重抗议和多项申诉,辞去总理职位,开始短暂蛰伏;美国及西方国家深表“满意”,认为它是“自由的、公正的、符合民意的”;俄罗斯和许多独联体国家则十分不满,强调这次投票存在大量违法舞弊行为,“是非法的”。

  “橙色革命”后,乌克兰修改了宪法,将权力转移到议会中。2006年,亚努科维奇领导的地区党赢得议会选举,组成联合政府,他本人再次成为总理。“橙色革命”的胜利者尤先科没得意多久,不得不面对政敌亚努科维奇再次担任总理、掌握实权这个事实。
  2007年,尤先科利用总统职权成功解散了亚努科维奇政府,由季莫申科领导的“橙色革命”政党以微弱优势组阁。而尤先科和季莫申科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明朗化,尤先科的支持率很快下跌,坐收渔利的亚努科维奇成了乌克兰最受欢迎的政客。

  2010年,新一届乌克兰总统大选,亚努科维奇战胜了季莫申科,亚努科维奇当选总统后,推翻了2004年修改的宪法,权力又回到总统手中。
  戏剧性的政局变化总给人们带来翻天覆地的意外。10年后,乌克兰再次成为东西方政治实力的决斗场,“橙色革命”政党又一次在乌克兰死而复活,上演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亚努科维奇被赶出权力核心,走上逃亡之路。
  乌克兰的政治动荡,不仅凸现了乌克兰国内两大派别的“对立”,而且凸现了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对立”,特别是俄罗斯与美欧国家地缘战略利益的“对立”,进一步加深了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裂痕”。“对立”的焦点在于苏联解体后,美欧的北约东扩和欧盟东扩,把过去属于俄罗斯势力范围的中东欧国家企图纳入西方版图,使它们彻底“融入”西方体系,以便构筑一个北起波罗的海、中经黑海和高加索、南接中亚的“弧形包围圈”,妄图死死捆住俄罗斯的手脚;俄罗斯则试图打破美国及欧盟国家的包围,争取更大范围的战略空间。

措施不力冲突升级


  随着“乌克兰民主运动”在基辅展开反政府示威的加剧,乌克兰政府在经历了数周的政治危机和僵局之后,有关部门终于定下了对反对派抗议者大本营——基辅独立广场进行“清场行动”的决心。行动中,双方爆发了激烈冲突,乌强力部门使用声光弹、发烟罐等,试图驱散聚集在那里的示威人员,而示威者丝毫没有退却之意,使用燃烧瓶、爆竹等予以还击。广场上可谓火光冲天、浓烟弥漫,多个帐篷被烧,临时垒筑的墙体被推到,广场上抗议示威者的演讲声音与爆竹声、爆炸声混夹在一起,警方呼吁“妇女和儿童赶快撤退”与乌克兰反对派“示威者决不离开”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现场秩序一片混乱。

  整个处置过程中,军队保持中立,不参与处置。2013年12月4日,乌克兰国防部长帕维尔·列别杰夫通过新闻局发表声明,称“根据乌克兰宪法,军队的使命是维护乌克兰国防安全,捍卫乌克兰主权、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完全不可能参与任何内部政治斗争”。2014年1月27日,列别杰夫又重申“乌克兰武装力量不介入国内政治冲突局势”;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尤里·伊万诺维奇·伊利英也发表声明,“武装部队不会卷入政治冲突”。一些政治和公共组织向乌克兰军队的指挥员发送各类信息,试图纵容乌克兰军队参与政治活动,也有一些组织政党要求军队和重型坦克参与驱散游行示威,但都被军方拒绝。自乌克兰独立以来,乌克兰先后5次制宪、修宪,但武装力量作用、职能、任务几乎一字未变,使得国家在内部冲突中,武装力量始终保持中立。
  强力部门参与处置,但方法措施不力。“乌克兰民主运动”在基辅展开反政府示威初期,警察及强力部门以警戒巡逻、疏通道路为主,只要不损害生命财产就不参与处置,即便是交通堵塞、社会混乱也未曾使用警力驱逐,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时难以处置。2月16日,乌克兰反对派与乌克兰当局谈判,双方以反对派撤离基辅市政厅与当局宣布“大赦法”正式生效为交换条件,各方以为乌克兰局势缓和。然而,在18日首都基辅再度风云突变,警察与反对派示威者在议会大楼附近街区发生激烈冲突。虽然警方当天将部分抗议者逐出基辅中心地带,但由于警力较少、装备落后、天气寒冷、清场后的地段防范不利,其他抗议者又重新占领了已撤离的市政厅,事件反弹。政府强力部门当天还关闭了基辅的地铁,宣布从午夜开始限制一切进入该市的交通,但乌克兰西部有三个地区的抗议者向基辅增援。“清场行动”持续进行了24小时,反对派领导人克利奇科、亚采纽克和前总统亚努科维奇也进行了紧急会面,但谈判失败,更惨烈的冲突在所难免:警方在拆除广场周围的一些街垒和帐篷、驱散示威者过程中,示威者不仅用燃烧瓶、鞭炮和石块同警察展开激烈对抗,而且还在广场上焚烧轮胎,制造火墙、使用武器,阻止警方行动。警方则使用高压水龙头、橡皮弹、催泪弹和声光弹还击,导致冲突扩大、升级,一度不可收拾。

投票公决脱乌入俄


  乌克兰的政治动荡、社会混乱,使得克里米亚共和国迅速摆脱乌克兰,加入到俄罗斯联邦共和国,这是乌克兰动荡的副产品。
  克里米亚东临亚速海,西南被黑海环绕,占地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262万,其中俄罗斯人约占70%。克里米亚历史悠久,其军事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争夺、归属沿革曲折,较近的是为庆祝乌克兰的哥萨克人与俄罗斯“结盟”300周年,赫鲁晓夫主导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在1954年通过决议,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
  随着乌克兰国内危机的加剧,亲俄的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俄罗斯人占绝大多数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在亲俄派民众呼声中,决定就克里米亚的地位,包括是否脱离乌克兰举行公民投票。与此同时,俄罗斯于2014年2月28日派军队进入到克里米亚地区,多架直升机飞至克里米亚南部地区,陆战队包围了乌克兰海岸警卫队总部。俄军占领了克里米亚的军事、交通、基础设施,并且与乌克兰的军事形成对峙。有报道说,大约60辆俄罗斯军车在24小时内由陆路和水路进入克里米亚;在没有接到俄罗斯军方命令的前提下,一些身着军服和平民服装的亲俄武装分子袭击了乌军在克里米亚的一座雷达站,捣毁了里面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全面占领了克里米亚。
  3月16日,克里米亚及乌克兰直辖市塞瓦斯托波尔一同举行全民公投。选票结果表明,投票率为83.1%,96.77%参加投票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俄罗斯总统普京随即签署总统令,承认克里米亚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同时,普京又在议会上下两院发表关于克里米亚问题的演说,并立即与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允许两地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3月21日,普京签署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法案,使其正式生效。
  随着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乌克兰驻该地的193支部队全部升起俄罗斯国旗,包括乌海军25艘辅助船只和6艘战舰也升起俄罗斯国旗,并申请加入俄罗斯军队。至此,克里米亚真正成为俄罗斯一员,国内动荡的乌克兰及不介入国内政治斗争的乌克兰军队只能发表一点“不予承认”的声明而已,包括乌克兰临时政府及美欧西方国家也只能是发表公投“非法”、不予承认、实施制裁等,对克里米亚和俄罗斯的行动却束手无策。
  乌克兰的政局动荡、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启示我们,一个国家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国外敌对势力只能乘虚而入;军队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国家领土安全,国家的主权问题寸土不让。
其他文献
期刊
LWRC国际公司一直以生产活塞导气式M4系卡宾枪为主,公司新近推出的SIX8 UCIW短突击步枪也采用活塞导气式自动方式,其名称中的“UCIW”是英文“Ultra-Compact Individual Weapon”的缩写,意为“超紧凑型单兵武器”。SIX8 UCIW短突击步枪发射威力更大的6.8mm SPC弹,如其名称一样,外形短小紧凑,枪托伸展时全枪长692mm,枪托收缩时全枪长609mm,与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详细介绍了N2O的高温分解、催化分解(金属氧化物、Co-Mg/Al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及循环灰)、改进燃烧(采用分级燃烧、反向分级燃烧、生物质和混合爆燃烧、CFB解耦燃烧、烟
国际及国内关于早期乳癌根治及改良根治术的比较 ,认为乳癌改良根治术与根治术 5年及 10年生存无明显差异 ,为我们开展此项手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也为我们开展保留乳头的
期刊
总溶解氧(TPO)的测定是为预测和改善瓶装啤酒风味稳定性提供基本信息的一个标准方法。现有方法已经有超过25年的历史。一种方法是否具有足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
对作为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3个组成部分(电能表误差、互感器合成误差以及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引起的合成误差)之一的TV二次回路压降引起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造方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