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调节与中医养生保健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广莘,1927年生,江苏人。早年学习中医,后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西医五年。曾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多年从事科研。临床、教学工作。1985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曾主持两项国家七五攻关课题。1986年任《中国人百科全书·传统医学》编奏会副主任。798了年奉派赴坦桑尼亚从事防治艾滋病研究。1993年访美柞“自我痊愈能力”主题讲演。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中国中医研宄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资深研究员。
  随着人卖对健康及生存质量的日益关注,健康医学逐渐成为21世纪的医学发展方向。而中医学雇几千年前提出的基本理论与国际卫生组织20世纪末所提出的健康医学理念极为相近,中国中医研究院陆广莘等著名专家从中西医结令的角度对健康医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奠定了我国健康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近日,本刊记者秆访了陆教授,请教了健康医学与中医养生问题。陆教授思路开阔,祝角独特,学术见解深邃、趋前,充分表现了其卓尔不群的大家风范。
  疾病医学走到今天,其局限性越来越突现,其所带来的新的疾病和危机令人类倍感忧虑。面对“药越吃越多,病越治越多”的困境,医学应该走向何方?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的报告中庄严宣布:“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医学科学院院长巴德曾在文章中这样表述:“如果我们过去所理解的医学主要是以防病、治病为主要任务的话,那么21世纪的医学,将主要以保持健康和增进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在医学思想发生重大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美国医学家恩格尔的影响比较大。1977年,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尖锐地指出:“今天统治西方医学的疾病模型,是生物医学模型。这个模型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至上命令,即它现在已成为一种教条,认为疾病的一切行为现象,必须要有疾病的物理和化学原理来解释,这是还原论的办法。而任何不能由物理和化学原理来解释的,或任何物理、化学诊断没查出来的就要从疾病中清除出去,把敢于对生物医学模型这个终极真理提出疑问并且建议用更加有用的医学模型的人视为异端。” 统治西方医学的医学模式在西方尚且如此,我们国家就更成为疾病医学模式的奴隶。
  多年来,疾病医学模式一直占统治地位。那么,什么叫疾病医学呢?总体来讲,看病就是找病因、病理、病位,如果这三个要素齐备的话,那么在疾病分类学上就有了它的位置。如果其中一个说不清楚,就称之为综合征,据说综合征也有几千种。诊断时,首先是找病因,发现了病因,就消除病因,发明一些药物,比如说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等;其次是找病理,发现了病理,就纠正病理,如血糖高就降血糖,血脂高就降血脂等;再次就是找病位,清除病位或直接切除,或用药物直接到靶点去对抗或补充,比如受体的阻滞剂、通道的抑制剂等。
  这种医学模式的发展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加速药物淘汰,如过去用青霉素,一天5万到10万单位,现在却要800万到1000万单位;另一个是病人对纠正病理的药物产生依赖,如降血压、血糖的药必须经常吃,一旦停吃,血压、血糖即刻就上去。实际上,这些药物仅仅是暂时帮你压下去,自1937年诺贝尔得主发明胰岛素以后,糖尿病病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而且糖尿病的合并症更多了。又如,对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按理说发展为心血管病患者的数量理应减少了,但实际上,中风的病人、充血性心衰的病人减少了,但缺血性脑病、缺血性心脏病反而增多了,这些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被发现和证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医学模式不断受到冲击。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卡逊写了《寂静的春天》一书。春天本应是鸟语花香、生机勃勃、草木繁茂的季节,为什么却寂静了呢?因为书中描述了农药和化肥的祸害,揭示了以农药为代表的直接对抗和化肥为代表的直接补充带给人类及具生存环境的化学污染。例如,农药DDT曾获诺贝尔奖,但后来被取缔了。可是几十年后,在我国的沈阳,从哺乳妇女的乳汁里还发现有DDT。DDT进入土壤,被菜吸收了,之后人通过饮食而间接吸收。
  70年代初,苏联的《消息报》有一篇文章谈到,不管人们怎么奇怪,许多疾病的发生恰恰是因医学,甚至是药理学引起的。与此同时,当时的西德医学界也认识到与药物有关的化学污染问题,西德的两个科学家拜因豪尔和斯马克提出一个命题:“对调节机制和防卫反应的活动原则,如果一旦有所阐明,这就意味着医学的发展具有质的飞跃。”这里只提到了抗病、防卫和调节能力,到了1977年又加上了心理和社会因素。
  医学领域的头号问题是整个医学观念需要改变。应该把我们的注意力、诊疗思想放到自身的调节能力、抗病能力,即自我痊愈能力上来。医学应该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生态医学、稳态医学转化。
  1993年,美国邀请我去讲学,讲的就是自我痊愈能力。回国后,美国的哈斯汀研究中心发给我们一个邀请信,邀请我们参加他们在1992年发起的一个国际研究计划——“医学的目的再审查”。他们为什么要发起这样一个研究计划呢?因为:一、当代世界性医疗危机;二、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达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二、药物的加速淘汰,药用的研制难度越来越大。病菌出现了抗药、耐药、多元抗药,现在抗菌素的效果越来越差。例如,用广谱抗菌素可以引起胃肠道的伪膜性肠炎、菌群失调、菌交替症,呼吸道同样也可以造成菌群失调;消除纠正病理的治疗,如降血糖、降血脂的药一旦停服,血糖、血脂立即又上来,只得一直服用,清除病灶,针对靶点直接对抗也导致了一系列不良结果:血细胞正常值8000—12000,现在下降为4000~6000,男性的精子数下降了1/3到一半,女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发病率达30%。所以,抗菌素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说:“抗菌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应该是微生态的时代。”微生态就是细菌和人和平共处。我们不但不能全部消灭细菌,有时还要提供细菌。因为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的细菌数是体内细胞的10倍。杀完细菌,人也就完了,认识这个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淘汰这种制造疾病的医学模式,因此《医学的目的再审查》报告提出:“当代世界性的医疗危机,源于近代医学模式的主要针对疾病的技术统治医学的长期结果,就是技术统治医学。”这句话非常尖锐,生物医学模式相当于我们在医院里找病,哪个医院水平高,就是确诊的能力强。医学的发展似乎只有一个标志就是诊疗技术能力的提高,然后根据病源病理发明相应的药物。例如降血压,原来是靠微循环,后来靠肾素,结果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70年代有人提出,医学的发展要有质的飞跃,其诊断思想必须转到人的自我健康能力、预防能力、抗病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上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曾写过一本书《躯体的智慧》,他提出了内稳态的概念,认为人体各种指标都能调节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并认为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任何破坏稳态,使稳态振荡的东西,都要加以利和宫的价值标准,都要服从、服务于稳态这个命题。
   中医学几千年的学术思想与现代稳态医学理念极为相似,中医学的原理是调动自我痊愈能力而达到治病的目的。阴阳调和的过程也就是对内稳态的适应协调过程。
  实际上,中医的原理是调动自我痊愈能力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自我痊愈能力归纳的话,一是肌表屏障功能;二是界面的全息效应;三是气血津液的流通。如痰由开始的稀和清的,变成后来的黄和稠的这样一个过程,西医认为清、稀是病毒感染,变得黄和稠是加重的表现,中医恰恰相反,从清和稀变成黄和稠,是由里及表,化热化燥的过程,说明要痊愈了。中医要把阳气动员起来化热化燥,稳态调节促使气血津液的流通。中医主要是通过发掘自我痊愈能力来实现治疗的全过程的。
  中医强调阴阳调节,阴阳是什么呢?阴阳可理解为维持生命的目标动力系统,是向生命的稳态的适应性调节。健康的核心问题是稳态,稳乃健,适应是为稳态服务的。所有适应都是为了稳态,为了生存服务,但过度的适应又会使人毁灭。比如说文化大革命中的过分适应者,在运动一结束就完了,而对文化大革命不适应、被关了牛棚的人,运动一过就又都起来了。因此,过分适应是不对的。
  稳态并不要求彻底消灭致病因素。中医强调稳,经常阴阳调治,并不要求全部都去解决,所以疾病去掉十之六七就行了,治之太过会伤及人体的元气,“正胜邪退”,其余的二、三分可经过锻炼,调动自我痊愈能力而自愈。例如小儿发烧,如果快速把烧退了,小孩儿却可能变成一个虚弱儿。烧是旺气,是机能的亢进,是机体没有达到抵抗疾病之目的的正反馈,因此应该帮助它去实现这个目的,目的达到了就不需要发烧。中医理论包含许许多多这样的道理。
  1993年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有一个航天学家问我:“中医的阴阳怎么解释?”我说:“相当于你们的导弹。”他很纳闷,我说,“你们的导弹是目标动力系统,打到哪儿是目标,怎么飞行是动力,阴阳的目标是内稳态,动力是适应协调。那么对稳态的适应协调过程,也就是阴阳调和的过程,调节是指一个机体在天人互相作用中,从环境中取到空气、水、食物等营养元素,将其自我生成,最终变成自己的。在自我生成、自主演化过程中,有个整合、管理的机制,就是服从于整体的稳态,这个多了不行,那个少了也不行。此外,要服从于对外的适应。这个调节机制是进化了几十亿年的。35亿年前,地球出现单细胞生物,10亿年前出现多细胞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经历了漫长的25亿年。多细胞生物和单细胞生物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多了一个多细胞间的信息网络,使得那么多的细胞能服从子一个整体的调整,这个信息进化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因此中医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在人的调整能力上去了。
  正确理解人的生理、病理现象,如果不能调节了,生命也就随之结束了;能正常调节的就是健康的,有调节,但不完善的,叫疾病。这样高水平的医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贡献度的体现。我建议你们把中医的养生思想传播出去。实际上,从阴阳调节的角度、从稳态的角度也可解释气功、太极拳能够健身的道理。现在健身运动搞得那么复杂没有必要。气功也很简单,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人静、意守、调气,时间可长可短,十分钟也可以解决问题,长期坚持,身轻体健,没什么奥秘。太极拳的道理也是一样。可是搞得太神秘了,适得其反。(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女人的身体有如一座舞台,不断上演“准备延续生命”的戏码,全靠荷尔蒙在背后主导。  剧团的成员统称为“荷尔蒙”。虽然来自不同的身体部位,但是借着彼此浓度的增减,知道什么时候该上场了,什么时候该退场了。  大多数女人并不认识这些荷尔蒙,只有在演出发生“问题”时才会想到它们。事实上它们不只影响女人的生育功能,也与整体的健康息息相关。    来自脑部的主导性荷尔蒙    创作这出戏的荷尔蒙,简称为GNRH
期刊
我国居民平均健康寿命62.3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观念中健康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对健康生活更加追求。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91个国家居民平均健康寿命排名榜,我国居民平均健康寿命是62.3岁,在世界上排名第81位。  位于这一排名榜中首位的是日本,平均健康寿命是74.5岁,其中男性71.9岁,女性77.2岁。    手指关节炎患者易患心脏病    芬兰专家通过对700
期刊
冯理达教授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和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的长女,是饮誉海内外的免疫学家、人体科学家、医学气功专家。曾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生物系,前苏联列宁格勒医学院,于1958年获医学博土学位。冯理达教授为全国政协委员、海军总医院副院长,现任北京中国免疫研究中心理事长、海军免疫学中心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等职。  只有有了健康的民族。才会有富强的国家。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小康社会的
期刊
周公济世堂验方  安徽怀远 周冠艺    一、济世愈糖散  方药:白粉葛10克,天花粉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五味子3克,甘草3克,糯米炒焦10克,凤尾草10克,鱼腥草10克,荷叶10克。首先加水煎服,待糖尿病病情控制后,按比例加药剂量研末,每次服9克,分装在胶囊内,1日3次。可用玉米须煎茶送胶囊。    二、济世三黄膏  方药:黄柏5克,大黄5克,硫磺4克,青黛4克,珍珠1克,轻粉1克
期刊
室藏珍品无价宝    我去祝好友段子诚乔迁之喜,一进门,“博览室”三个遒劲的大字映人我的眼帘,两侧是“老有豪气撼天地,室藏雅气通古今”的条幅,始知他爱好收藏。直达屋顶的收藏架上摆满了各种藏晶,分门别类,错落有致,千姿百态,令我耳目一新。  他收藏的有:  钱币:有古钱币500多枚,上自3000年前的西周和2000年前的秦汉时代始,下至唐、宋、明;近代硬币和纸币各有200枚(张),有明朝末年朝鲜、日
期刊
减肥期间除了运动以外,吃也要吃得正确、吃得健康,否则,你可能连做运动的力量都没有了。  第一个观念就是要告诉大家,三餐一定要吃,别以为少吃一餐就会瘦。因为少吃一餐,下一顿常会让你反而吃下更多的热量。你一定会觉得既然只吃两餐,那就吃好一点,这一下,不但少吃的那一餐补回来了,还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吃下去,所以就更胖啦!  第二个观念是晚餐要简单就好,所谓早餐要吃得像皇帝,午餐要吃得像平民,晚餐则要吃得像乞
期刊
赏玩奇石的人都很注意养石。要将奇石置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切忌油烟熏渍,否则,纳垢蒙尘,就会黯然失色。石表参差不齐的,如昆石和一些矿物晶体,最好放在玻璃柜中,避免积上灰尘。喜欢观赏石的人,都比较欣赏石头表面那种古朴深沉的色调。有的藏石家将质地优良的奇石置放在茶桌书案,喝茶聊天或看电视阅报时以双手抚石,使手气、乎润通过毛细孔作用渗入石肤石体,久而久之,石表形成一层黝然有光的皮层,俗称“包浆”。这史能体
期刊
上世纪的六零年,困难时期。“四两化,瓜菜代”,人人吃不饱,真难哪。就在那一年的春天,公社文教室调我去东辛各小学任教。学校教职员工21人,除了校长之外,都是青年人。可怜一个人一个月27斤粮食,每天9两(比社员尚多5两)。身强力壮的我,早饭吃过,不到中午就饿了,有时一转身就饿。你想,早饭每人二两,只一碗稀粥,不客气地说,一泡尿就完了。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一顿饱饭呢?人们盼啊,盼啊。机会真的来了!在一次校会
期刊
求真正良妻,不可求之于跳舞场;求真正志士,不可求之于讲演台。在跳舞场所得良妻,多是吊膀能手;在讲演台所得的志士,多是骗术大家。  一方慕色,一方贪财,所成的配偶,与买淫卖淫相等;只可名之为“混淫”,不当称之为“婚姻”。  俗语说:“好儿不用多,一个当十个。”对于女人,也应存这种思想。三妻四妄,左拥右抱,人多以为是无上乐趣,我则以为是无边苦恼。生前既无安闲,死后更觉可虑。要知世上多而不厌的,只有好书
期刊
当了女主人  小伟到大李家做客,看见大李正围着围裙在厨房里做饭,他感到十分奇怪:"怎么回事,你自己做饭啦?"  "现在我只得自己做饭了。"  "为什么?你的小保姆呢?"  "她结婚了,现在当了女主人啦。"  "是吗?跟谁结的婚?"  "跟我。"  (陈凡)    顶班    经理的妻子突然来到了经理办公室,她发现在丈夫的办公室里还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秘书在工作。  "景哲,你不是常跟我说,你的秘书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