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加强人才资源建设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yan905254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2004-2007开展温州市年度人才开发目录编制工作的研究成果,结合从事人才交流工作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了温州市人才资源建设现状,认为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已经影响到人才资源建设,制约了温州市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文章据此进行探讨,提出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人才资源建设的若干对策措施。
  关键词:温州 人才 公共财政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1-182-02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群众收入持续提高,离不开一大批人才的创业创新实践,特别是民营企业人才的创业创新活动。但是应当看到,人才资源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制约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根据2004-2007温州市年度人才开发目录编制工作的研究成果,结合从事人才交流工作积累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探讨,就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人才资源建设提出若干对策措施,为进一步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人才资源现状堪忧,制约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民营经济就是温州经济,温州经济就是民营经济。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45亿元,其中民营经济所占比重达到95%以上。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类创业创新人才的强力支撑。但是,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竞争的深化,我市人才资源建设的现状,已经对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新的制约。
  1.人才总量不足,供需关系紧张。到“十五”末,我市人才总量58.9万,人才数量指标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下,排在第6位;人才密度仅居全省第8位。从2003年到2007年人才市场供需统计来看,招聘职位数量和求职人才数量之比逐年下降,从以前的1:2到现在的1:1.2,人才的市场供应情况日趋紧张,人才增长速度指标排在全省第8位。
  2.人才竞争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够强。温州是个人口大进大出的城市,有200多万人外出创业,300来万人进来务工。出去的200万人,多数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新勇气,而进来的300万人,大多是创业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的务工人员。这一的巨大反差,再加上较高的企业人才流失率,客观上降低了我市的人才竞争力。
  3.领军型高新技术人才异常缺乏。高新技术领军人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绍兴县的精功钢结构有限公司通过引进一位德国专家、四位日本专家后,使企业一直站在建筑钢结构技术的最前沿,一举承接到目前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等重大项目。而我市这样的领军型高新技术人才可谓凤毛麟角,高新技术人才也是异常缺乏,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仅为人才总量的3.8%。这种状况,对民营企业的创业创新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二、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是影响人才资源建设的重要原因
  
  人才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是影响人才资源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
  1.人才开发经费投入不足,使我市在沿海地区人才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我市人才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专项1000多万元,这样的额度同人才资源建设的重要性难以匹配。1999年以来,我市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118个,以每个奖励100万元计,财政就要拿出1亿元,平均每年超过1000万元。奖励品牌创建的力度如此之大,相比之下,财政投入对人才开发的重视就显得十分不够。青岛市从2000年到2003年,连续三年市财政投入人才开发资金就超过9000万元。余姚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我市同他们的反差巨大。人才开发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人才资源建设,也造成我市在沿海地区人才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
  2.人才引进工作经费缺乏,加剧了我市人才供应的紧张状况。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国内其它城市引进人才活动,作为市委、市府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每年都定期开展,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缺乏经费保障,削弱了人才引进力度,使我市近几年的人才引进活动规模和效果下降,较之省内其它兄弟城市的大手笔,差距较大。最近几年,我市1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中,用于人才引进的工作经费年均不足10万元,却承担着组团3-5批次的招才引智任务,结果是年均参会单位规模不足百家,效果直线下降。从沿海其他城市看,青岛市每年用于人才引进的专项资金高达1000万元,宁波市每年举办的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其中仅安排作为求职人才路费补贴的经费就达到每年600万元,台州市去年组团赴武汉招聘人才,市本级一次性提供专项经费50万元,下属县(市、区)还另行配套。一边是我市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的削弱,一边是周边地区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此消彼长,分外地加剧了我市人才供应紧张状况。由于财政对人才引进经费投入不足,势必导致民营企业要加大人才招聘经费投入,而且经常是单打独斗,不能形成合力,招才引智越显困难。
  3.人才创业创新环境尚不乐观,削弱了我市人才集聚的吸引力。一是房价偏高,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凭薪水俸禄难以在市区购买商品房,使他们很难长期安心在我市企业工作。二是工资偏低,相同的人才,在我市民营企业能拿到的工资,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导致许多人才慕名而来,失望而归,企业费尽心思引进的人才往往是“另攀高枝”。三是培训偏少,多数中小企业在人才再培训方面显得比较“吝啬”,生怕培训完了,员工走了,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导致一部分人才因无法“充电”而另谋出路。
  
  三、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人才资源建设的若干对策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建设是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关键环节,我市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破解我市人才资源建设的难题,需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面从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角度,提出若干对策措施:
  1.加大人才开发经费投入力度。要树立“人才开发投入是最具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投入”理念,市政府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地方财政年度预算,滚动使用,并根据需要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今后每年与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
  2.设立“温州市民营企业人才发展基金”。以政府投入为先导,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投入,设立“民营企业人才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民营企业人才工作的规划预测、研究,引才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经费(资助非公经济人才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等,充分发挥基金在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以及人才开发等重大活动方面的作用。
  3.大幅度增加人才引进经费。政府在制定人才工作经费支出方案时,充分调研我市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和兄弟城市的做法,大幅度增加人才引进经费,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公共财政投入比例。目前,每年至少应安排100-200万元的专项人才引进经费,今后做到逐年增加。
  4.对杰出贡献人才实行重奖。建议设立经济发展功臣、杰出人才大奖等奖项,对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高新技术领军人才实行百万重奖,增强我市对高新技术领军人才的吸引力。
  5.多管齐下解决引进人才住房问题。尽快建立引进人才住房问题解决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集聚环境。对高级人才,可通过优先提供住房、发放足额安家费或者发放住房补贴等措施,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的居住环境;对其他引进人才,还可以通过建立引进人才住房贴租机制等方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升温州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6.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加大人才工作经费投入,提高创新人才薪酬水平。积极探索允许民营企业以智力支出作为技术开发费投入的做法,对民营企业凡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等方面工作的投入,应允许单独设立科目,计入单位经营成本,实行税前列支;引导民营企业建立人才工作常规性投入制度,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力争达到年销售额的0.3%~1%;对年薪12万元以上的高薪聘请人才的民营企业,可按应缴纳所得税中地方部分以工作津贴的方式给予等量补助,降低民营企业引才的综合成本。
  7.鼓勵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到民营企业就业。严格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我市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市财政要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筹集“毕业生创新创业资金”,逐步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到民营企业就业。
  “业以才兴、财以才聚”。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人才资源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必解之题、必举之策。以公共财政投入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加大人才资源建设资金投入,共同推动我市“第三次跨越”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发改委.温州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Z].温州:温发改[2006]480号文件.2006
  2.毛瑞福等.浙江人才发展报告[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温州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 浙江温州 325027)
  (责编:贾伟)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物理知识点比较多,涉及的物理实验也很多。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高中物理实验,通过各种不同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
[摘 要]班主任工作应讲究艺术,传统的“专治”“保姆”型的管理会使班主任工作繁琐且低效。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中扮演“导演”的角色,实现“半自动化”管理。  [关键词]班主任;保姆;专治;导演;半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100-01  有人将班主任分成保姆型、管制型、朋友型、放羊型等。其实,在班主任工作中,很多班主任都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广泛应用,给财务工作带来了变革,同时也对企业原有的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挑战。文章通过对手工会计系统与电算化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的区别比较,以及目前电算
环境经济政策主要可以分为经济激励政策和管制政策两大类,它们大都是针对会计核算的主体——企业的,由此产生的新的经济事项,必将对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业绩等产生重大影响
农药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归宿的主要是指农药在环境中的分布、转移、变化、代谢、积累等各种行为。这些知识对指导农药的科学使用、进行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和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摘 要]根据我国教育部制定的要求,在学习其他国家语言时,需要对其他国家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知,尊重他国文化,进而加深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热爱。英语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文化教学缺失的问题,为此,高中英语教师应整合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明确东西方文化差异,提高学生英语文化感性认知,提升学
高校合并办学作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客观上存在着规模效益。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规模效益的形成机制及其制约因素,提出应理性地看待高校合并办学的规模效益
优势:协同增效:两种强内吸的产品协同增效,使其对小麦病虫害防效更突出。
文章从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出发,运用工作分析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提出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九大基本技能及培养途径,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对增强管理专业大学
摘 要:以地方院校为母体的独立学院,其生源质量、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与母体存在较大差异,若独立学院仍然按照母体的模式培养学生,很难保证教育质量。如何准确确立独立学院的教学定位,认真研究和构建同应用型本科性质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以管理类学科为例,提出了独立学院中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 管理类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