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兜圈子的小男孩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1593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是思思5岁生日,爸爸妈妈带他去吃肯德基。可是到了肯德基店门口,思思却突然说不想吃了。“为什么?”“我不想浪费那么多的钱。”思思的回答让爸爸妈妈十分感动,觉得有如此懂事的孩子,真是自己的福气。
  过了一会儿,思思又发话了:“妈妈,我想买个东西。”“买什么?”“我什么都不要。”思思狡黠地笑了。一家人在大街上溜达着,思思不时冒出一句:“妈妈,我想买个东西。”但每次妈妈问他想要什么,他都回答说他什么也不要。爸爸妈妈终于明白,实际上,思思是真的想要买点什么。“我知道你是真的想买点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呢?”“我不敢说,你们肯定不让我买的。”思思终于扭扭捏捏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当爸爸妈妈向思思保证为了庆祝他的生日,会满足他的要求以后,思思才将真实想法说了出来:他想要一个梦寐以求而且价格不菲的玩具。
  为什么会这样
  为了表达某种心理需求
  人们总爱用天真无邪来形容孩子,认为孩子没有什么心思。其实不然,孩子很早就有了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有了自己的小心眼。所以,父母要细心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并引导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上述的思思就是跟大人耍了一个小心眼,说话兜圈子,把大人给忽悠了。孩子说话兜圈子,也是为了表达某种心理需求。孩子之所以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能与爸爸妈妈平时对孩子限制过多有关。孩子怕直接说出来不能如愿,所以只好跟爸爸妈妈耍心眼兜圈子了。可以说,是爸爸妈妈使孩子失去自信,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爸爸妈妈。这种过分压抑的心态对孩子未必是一件好事情。当然,孩子适当地学会一些交往策略,也不是坏事。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让孩子单纯率真一些好。
  爸爸妈妈怎么做
  及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一是及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对孩子的要求,只要合理,爸爸妈妈就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给予满足。不能满足的,或者不合理的,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让孩子自愿放弃要求。这样,孩子也就愿意直接表达,不再跟大人耍心眼兜圈子了。
  二是把握好满足孩子需求的度。如何满足孩子的愿望有个度的问题,比如,如果孩子和周围孩子差不多了,我们有什么必要让孩子的玩具比谁都多比谁都好呢?反之,如果周围的孩子都拥有众多的玩具,我们又何必限制自己的孩子呢?这个度,需要把握好。给孩子适当的成就感与挫折感是有必要的,给孩子宽松但又不放任自流的环境,来培养磨炼他们的良好心态。有良好心态的孩子,成人后才能健康地面对社会,最终走向成功。
其他文献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不应使用电子产品;2岁以上的儿童,应将使用时间控制在每天2小时之内。因此,儿子2岁前,我尽量不让他看电视,也不让他用电脑和手机,连我使用电脑和手机也是趁他睡觉时。我把更多的亲子时光花在一起去公园、图书馆,一起读书、做游戏上。  然而,仍然有很多时候,我依旧无法完全将他与电子产品隔离开来。比如,我带他去图书馆,他马上被专供幼儿使用的电脑吸引住了,坐下来去玩上面的一些
最近,女儿很喜欢涂鸦,简单的几根线条就是她心中快乐的世界。我总是问:“这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没想到,这更激起了她涂鸦的兴趣。  女儿画多了,我开始较起真来,常常有意无意地挑错:“画得不怎么像!你看,一条胳膊太长,一条胳膊又太短。还有,为哈手指画得比胳膊还粗呢……”她一边听一边皱着眉头说:“我喜欢嘛!”也许是因为她没接受过正规的训练,所以才画成这样。不久我便把她送到了画画班。  画画班的老师对小
你的嘴巴好臭呀!  小面包,别忘了刷牙!  胖乎乎的小面包是个粗心的男孩。
3岁的儿子当当到乡下奶奶家住了一段时间。回来后,小家伙变了:动不动就瞪着眼睛使劲跺脚生气。好好谈,他不理不睬:威胁“动武”,他主动把屁股凑过来,嘴里还念叨着“打就打”,真打了几下,他却狠狠地拧了我一下。为了让小家伙回到本来的样子,我们没少苦口婆心地教导,可效果不好。一天。事情出现了转机——  那天中午,准备给小家伙剪指甲,可怎么劝说他都不合作。无奈之下,我脱口而出:“你是小当当吗?”没想到,他竟愣
现在,隔代教养已是一种常见现象。父母亲将孩子交给老人带,这可能是整个社会生态的问题,年轻一代在父母角色和职场发展之间要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确很难。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隔代教养纵然可以给孩子精心的照顾、温暖的关怀,但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年轻父母的关注——  运动:  孩子“我要跑”VS老人“我跑不动”  从儿童发展的过程来看,在生命的早期,大动作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人的发展都是沿着大
暑假到了,孩子们开启了假期生活模式。那现在的孩子怎么过暑假呢?我们听到,有些孩子的暑假是和祖辈度过的;有些家长会让孩子奔走于各种兴趣班;有些家长则觉得“行万里路”的旅行是一个好选择。家长们的安排出于什么考虑呢?孩子们满意吗?  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关采访和调查,共发放113份问卷,回收104份。让我们来看看家长和孩子的回答吧。  调查篇  孩子以前怎么过暑假  江苏南京王艳:我会让我儿子花大半个月学
4月22日下午,2019年疏附县第二届“石榴籽”杯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小学组)在一场精彩的雨中对攻战中落下帷幕。来自疏附县的县、乡以及村级的12支小学足球队经过七天的鏖战,疏附县木什乡中心小学4:3戰胜明德小学获得冠军。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王再华副总指挥、广州援疆工作队唐力明队长亲临现场观看决赛,并为获得冠亚军的队伍颁奖。  “石榴籽”杯青少年足球比赛是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自2017年开始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智慧的爱,也有愚昧的爱。智慧的爱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成为他自己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是幸福的。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付出许多的耐心和爱。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没有可比性,他们的特性没有重复的可能。保护孩子的天性,父母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耐心。天性被完好地保护下来的孩子是幸福的,这样的孩子才拥有创造力。  懂得和做到还是两码事。比如妈妈为了应付外面的各种关系已经精疲力竭,回到家,孩子
让孩子在学习中有好的心情,孩子在好心情的驱使下主动学习,并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这一直是爸爸妈妈的愿望。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有好的心情呢?怎样能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呢?让我们来看看大家的方法吧。  想想妈妈的分享  乐中学,学中乐  家长有意识地把知识点融入到游戏中去,孩子一定可以学得很快乐。以3岁孩子为例,你机械地教他数量概念:“这是1,这是2,这是3,宝宝,你来说说看。”孩子就不太愿意学
妈妈:张瀚之  宝贝:蒋东辰  画画是孩子的语言  树果3岁不到时去上画画兴趣班,当时只是为了摆脱电视。没想到画了几个月他就爱上了,画画、做手工时他能安静地坐好久。3岁后,他开始涂鸦,比如一个小圈圈就是一个太阳,几根横线就是流水。慢慢地他开始对颜色有感觉了。最明显的是,画了一年后他喜欢自己搭配衣服,比如红色的毛衣搭配绿色的裤子,撞色得就像春天到了。  树果不是一个善言的孩子,但是他会通过画画,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