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传统实验教学存在某些弊端,筆者所在教研室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所占比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对教师也是一种锻炼和考验,有助于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有: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过程及对该过程的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及调控等。大部分本科生对生物化学课的印象是概念繁多、理论抽象、错综复杂,但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学好这门基础学科,其对于后续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
一、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
现阶段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实验以重复性、验证性实验为主。由于课程时间安排的关系,本来联系紧密的实验内容通常被机械地分割成几次相互独立的实验课,失去了原有的整体性。这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难以形成系统的认识,不能自主地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每次的实验内容都是经过了无数前人的反复验证,再加上教师在课上对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导致学生只需机械地按部就班操作,根本不需要“头脑”的参与,而实验结果也大多在意料之中,这就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朱志彪、田景惠等研究者提出的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例如,在酶学研究的教学过程中开设提取猪胰蛋白酶和研究其性质实验。其组成可包括以下几个小实验:提取猪胰蛋白酶;离子交换柱对猪胰蛋白酶的纯化层析;测定猪胰蛋白酶活性;反应时间影响产物形成状况等。
三、设计性实验与实验室开放相结合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设计性实验就是指学生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的一种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在开设设计性实验时,通常是由教师先结合实验室现有条件,提前给出若干个不同的研究课题以供学生选择;各实验小组的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精心设计实验方案,选择1~2个研究课题开展实验。例如,酶的特征性常数Km值测定方法的设计、抽查市场上各种水果或果汁维生素C含量并与产品说明加以比较等。
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
首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对实验全过程的训练。从查阅文献到确定实验对象,从实验原理到实验的仪器、药品,从实验数据的采集到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最后形成实验报告。一系列的实验过程,都是由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己独立完成,没有教材的固定模式,也没有教师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间。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由于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学生只能自己去思考实验该如何有效地开展,这就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工作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往往需要彼此配合,只有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对其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
另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和锻炼,在引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从拟定课题到审阅和修订方案,再到答疑以及批改报告,其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知的问题,这对教师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能丰富经验,提高水平,还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信作者:粟敏)
参考文献:
[1]田景惠,江新泉,陈强,等.生物化学检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探索[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4(4).
[2]胡春霞.研究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2(21).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有: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过程及对该过程的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及调控等。大部分本科生对生物化学课的印象是概念繁多、理论抽象、错综复杂,但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学好这门基础学科,其对于后续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
一、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
现阶段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实验以重复性、验证性实验为主。由于课程时间安排的关系,本来联系紧密的实验内容通常被机械地分割成几次相互独立的实验课,失去了原有的整体性。这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难以形成系统的认识,不能自主地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每次的实验内容都是经过了无数前人的反复验证,再加上教师在课上对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导致学生只需机械地按部就班操作,根本不需要“头脑”的参与,而实验结果也大多在意料之中,这就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朱志彪、田景惠等研究者提出的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例如,在酶学研究的教学过程中开设提取猪胰蛋白酶和研究其性质实验。其组成可包括以下几个小实验:提取猪胰蛋白酶;离子交换柱对猪胰蛋白酶的纯化层析;测定猪胰蛋白酶活性;反应时间影响产物形成状况等。
三、设计性实验与实验室开放相结合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设计性实验就是指学生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的一种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在开设设计性实验时,通常是由教师先结合实验室现有条件,提前给出若干个不同的研究课题以供学生选择;各实验小组的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精心设计实验方案,选择1~2个研究课题开展实验。例如,酶的特征性常数Km值测定方法的设计、抽查市场上各种水果或果汁维生素C含量并与产品说明加以比较等。
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
首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对实验全过程的训练。从查阅文献到确定实验对象,从实验原理到实验的仪器、药品,从实验数据的采集到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最后形成实验报告。一系列的实验过程,都是由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己独立完成,没有教材的固定模式,也没有教师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间。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由于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学生只能自己去思考实验该如何有效地开展,这就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工作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往往需要彼此配合,只有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对其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
另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和锻炼,在引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从拟定课题到审阅和修订方案,再到答疑以及批改报告,其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知的问题,这对教师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能丰富经验,提高水平,还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信作者:粟敏)
参考文献:
[1]田景惠,江新泉,陈强,等.生物化学检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探索[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4(4).
[2]胡春霞.研究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