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来源 :中国教育探索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00582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活化” 学生生活 “语文化” 语文素养
  小语《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
  1.回归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1.1 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
  1.2 在教学中加强“说、演、练”、再现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根据课文开展心得交流会、辩论会,让学生说一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升华对课文的理解;或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再者,可以以各种生活化的训练让学生加强的情感体验与实践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
  1.3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事必躬身亲为才会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对课文的感悟亦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通过身临其境或创设教育情境等方式,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随机采用“模仿——创造——迁移”模式,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JP4〗2.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教学资源,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和谐统一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教学资源,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2.1 以校为本,联系学校生活教学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懂练达即文章”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参与学生生活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让学生写自荐书上台演讲;每堂课前请一名学生作“2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都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让学生写《我设计的主题队会》说明书;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2 立足家庭,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2.3 走向社会,联系生活进行语文教学。《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 XX 啤酒,步步领鲜”、“使用 XX 牙膏,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开放、自由、灵活、阔大无比的空间,它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这就是“语文教学生活化”。
其他文献
【摘要】贫困学生,是中职学校中需要特别予以关注的特殊群体。我国从2007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行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这一举措有效地缓解了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对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作为中职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效益与效率。同时作为中职学校对贫困生援助管理要提出多元化的政策和方法,才能更好的做
期刊
【摘要】幼儿天生好奇,我们应该利用这种好奇心,让幼儿自己去摸索、发现,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幼儿对所有好奇的事物或外部环境的探究,是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中心的,凡是与儿童的现实生活有关的世界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或日常活动中不仅要注注儿童最关心或与儿童有直接联系的生活,采用探究、操作、观察实验等方法,激发幼儿全身心投入,还要不断扩大儿童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激发他们更广
期刊
【摘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 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 培养  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期刊
【摘要】加强高校干部文化建设是文化立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广大干部要准确把握干部文化的内涵,切实落实阳光向上、诚信踏实、廉洁求新等高校干部文化建设基本要求,通过修身自律、科学管理内外双修的方式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用先进的理念影响和规范干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工作方式,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劲足的氛围,为完成“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重任,建设高水平
期刊
【摘要】教师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上活初中历史课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此,我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善于联系实际、遇事明辨是非,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充分利用“引文”、插图,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 教学 经验  长期以来,历史课的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
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作者简介:谢红雨(1980-)男,河南南阳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教育与边疆发展。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军的侵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千里南下在云南昆明组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在抗战八年期间坚持办学,为中国的抗战和战后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
期刊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使学生的两种注意规律有节奏地交替进行,善于用多样的艺术的手段来处理“有意”与“无意”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活动 注意规律 教学效果 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不持久等情况,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不光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与老师的组织教学也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遵循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期刊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即掌握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即掌握思想方法)。这样对于克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积极性 主动性 提高  大部分中学生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认为数学抽象,数学枯燥、乏味,数学难学,成为一般学生对数学的第一印象。但是迫于考试的压力,却又不得
期刊
【摘要】在读懂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困难、学习路径、思路想法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读懂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果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对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教师 教学 关注 读懂 学生  在我们的教学当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学生会提出一些课前没有想到的古怪的问题?学生的之间的差异怎么如此之大?反复强调了,还是经常出错?……这些问题就是教师  没有真正关注和读懂学生,如果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这是全国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由于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职高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职业中学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提高 创新 意识  国家的兴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