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sey型问题及其应用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45395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Ramsey问题是组合数学、离散数学、图论、算法研究领域的著名难题和热门课题,Ramsey理论在上述各数学分支中所处的地位举足轻重。文中简单介绍了Ramsey问题的相关理论,并把一些定理进行了推广;讨论了Ramsey理论的具体应用,分类介绍了数学竞赛中Ramsey问题的基本理论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一些基本技巧,同时也探讨了Ramsey数在通信中的应用 。
  【关键词】Ramsey型问题;Ramsey数;竞赛数学;通信
  1 Ramsey型问题及相关背景
  Ramsey理论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最初由英国数学家F.P.Ramsey提出,其思想已日益被人们理解、接受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于Ramsey数的研究,以取得初步成果。下面就介绍一下关于Ramsey的理论知识及其性质定理以及Ramsey型问题在数学竟赛和通信方面中的应用。
  2 Ramsey型问题的基本定理与性质
  2.1 Ramsey定理
  对任意给定的自然数及都存在时,对的所有元集的任一种染色(每一个元集染上种颜色中的一种),必有一个有一个元子集,它的所有元集是同一种颜色的。
  2.2 若干推论
  对Ramsey型问题有以下结论:
  2.2.1 对6个顶点的完全图的边用红蓝二色任意着色,结果至少有两个同色的三角形。
  2.2.2 10个人中若不是3个人互不相识,则必有4个人互相认识。同样10个人中若不是3个人互相认识,则必有4个人互不相识。其实此结论只要有9个人就够了。问题相当于9个顶点的完全图用红,蓝二色任意着色,必然是红色三角形和蓝色的完全四边形两者必有其一。类似地有红色完全四边形和蓝色边的三角形两者必有其一[2].
  2.2.3 18个人至少有4个人或互相认识或互相不认识。这个问题相当于对18个顶点的完全图的边用红,蓝二色任意着色,则至少存在一个同色完全四边形[2].
  以上推论可写成
  2.3 Ramsey数的一些简单性质
  Ramsey数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如下所示:
  2.3.1 . (对称性)
  2.3.2 .(个顶点的完全图的边用红蓝两色染色或存在一个个顶点着红(蓝)色的完全图,或至少存在一条着蓝(红)色的边)。
  2.3.3 对任意正整数存在
  2.3.4 对任意正整数,有.
  推论:对所有整数和 ,若和是偶数,则. (详见参考文献[1])。
  2.3.5 对于有.
  3 Ramsey数的推广
  定理3.1 对任意的正整数有
  定理3.2 对任意的正整数有
  。
  定理3.3 对任意正整数有
  定理3.4 若则.
  4 应用
  4.1 竞赛数学中的Ramsey型问题的分类解法与分析
  在各国的竞赛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有关图的染色的试题。其原因是,图的染色问题有着深刻的背景,即来自著名的Ramsey理论。这就促使辅导数学竞赛的一些文章和读物总要拿出一定的篇幅来讲述图论的基本知识、Ramsey理论的基本概念、定理以及处理图的染色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本文拟谈在数学竞赛中所遇到的有关Ramsey型问题的基本理论以及处理这类图的染色问题的一些基本技巧。
  4.1.1 构造法
  例1:给定空间的9个点,其中任何4点都不共面,在每一对点之间都连有一条线段,这些线段可染为蓝色或红色,也可不染色。试求出最小的值使得将其中任意条线段中的每一条任意地染为红蓝二色之一,在这条线段的集合中都必然包含有一个各边同色的三角形。
  解:本题的背景是以下两个熟知的结果
  引理1:对五阶完全图的边作二染色,存在一种染色方法使得染色后的图中没有单色边三角形。如图1.1所示,虚实线分别表示两种颜色的边。这时图中无单色边三角形。
  图1.1 图1.2
  引理2:对边作二染色的六阶完全图中一定存在单色边三角形。
  为了求解本题,借助于引理1。我们构造一个9点图,如图1.2所示。这个图的顶点编号为1,2,…,9其中边染成红(实线)。顶点1与2之间没有边连接,类似地,圆圈内的顶点3与4,顶点5与6,顶点7与8均没有边相连,显然,这个图中没有单色边三角形,容易算出,这个图中的边数是所以,另一方面,染色的线段至少有33条,则由于线段共条,不染色的线段至多3条。
  若点引出不染色的线段,则去掉及所引出的线段,若剩下的图中还有引出不染色的线段,则去掉及所引出的线段,依此进行,由于不染色的线段至多有3条,所以至多去掉3个顶点(及从它们引出的线段),这时至少剩下6个点。每两点之间的连线染上红色或蓝色,由引理2知,必存在一个同色三角形。
  综上所述,的最小值为33。
  4.1.2 抽屉原理
  处理Ramsey型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抽屉原理。
  例2:有17位科学家,其中每一人和其他所有人通信。他们通信中只讨论3个题目,且每两个科学家之間只讨论一个题目。求证:至少有3个科学家相互之间讨论同一个题目。
  证明:将科学家对应于点,两科学家之间讨论的题目对应两点连线的颜色。原题转化为:17个点两两连边,边用红,蓝,白之一染色,每边一色,证明必存在同色三角形。
  点引出的16条边,根据抽屉原理,其中至少有6条同色。不妨设6条边同为红色,另一端点分别为再考虑这6个点两两连线的颜色。如果其中有一条为红色则存在红色三角形,如果其中任一边都不是红色,那么只能是蓝白两色。于是由引出的五条边至少有3条同色。同蓝色,考虑的三边,若有一边为蓝,则存在蓝色三角形,若任一边都是白色,则为白色三角形。命题成立。   4.1.3 算两次
  对于同一数学对象,当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将整体分为部分时,则按两种不同方式所求得的总和应是相等的。这种方式称为算两次。算两次,不仅可以建立左右两边关系不大明显的恒等式,也可以建立不等式或其它关系。在反证法中,算两次又可用来构造矛盾。
  例3:将的每边染成红色或蓝色,证明必有两个同色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颜色不一定相同)。
  证:考虑自同一点引出两条边。如果它们颜色相同,就称它们组成一个“同色角”。设点引出条红边,条蓝边。则点引出的同色角共个。
  易知上式在或3时取得最小值4。因此中至少有4个同色角。另一方面,每个同色三角形中有3个同色角。每个边不全同色的三角形中只有1个同色角。设同色三角形有个,则不同色的三角形有个。
  因此,同色角共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得从而
  对于竞赛数学中的Ramsey型问题的分类解法与分析以上列举了三种,其实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枚举法、一般化,数学归纳法等等。
  4.2 Ramsey数在通信中的应用
  在通信过程中,由于信号通道上的噪声等意外因素的干扰,某些字母被认为“极易混同”。为了避免这种混同所带来的危害,人们首先想到,能否从现有的字母表中挑选出尽可能多的一组字母,保证在任何通信环境下,该组中的任意两个字母都不会混同,或者说,其可能混同的概率几乎处处为零。采取的一种方法就是:设字母集合以为顶点集构造一个完全图对中的两个不同顶点若二者容易混同,则连一条红线,否则,连一条蓝线。问题就变为在着色的上寻找最大的蓝色完全子图。该子图的顶点集就是要找的那些不易混同的字母子集。
  实际上,从26个字母中剔除容易混同的字母后,往往所剩无几。一个自然的想法就是用字母串来表示一个符号,然后再从中寻找最大的非混符号集。例如,可用长度为2的字母串来构造符号集,那么,字母串与可能混同的充要条件是下面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成立:
  (1)可能与混同,且与也可能混同;
  (2)=,且与可能混同;
  (3)=,且与可能混同;
  为了借助边2着色的完全图来寻找最大非混符号集,可设符号集,然后以为顶点集构造一个完全图 (即图与的正规积,记为),点与之间连一条红边当且仅当下面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成立:
  (1)和,且和在中連的都是红边;
  (2)=,和在中以红边相连;
  (3)=,与在中以红边相连;
  除此之外的边都为蓝色边。
  关心的是上最大蓝色完全子图的顶点集对此,有如下的结论:
  记中顶点个数为则其中,Ramsey数中的满足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Ramsey数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应用相当广泛,这里介绍了Ramsey数在通信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用途将越来越细。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阐述了Ramsey型问题的基本定理与性质。讨论了Ramsey理论的具体应用,分类讨论了数学竞赛中Ramsey问题的基本理论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一些基本技巧,同时也讨论了Ramsey数在通信中的应用。重点讲述了Ramsey型问题在数学竟赛方面中的应用。竞赛题既有非常抽象、非常专业化的题目,又有非常实际、非常生活化的题目。而无论哪类题目,Ramsey型问题都能满足竞赛题对内容的现代化、陈述的趣味以及技巧的独创的要求,而成为严肃数学和趣味数学的结合体“非常规题”。
  参考文献:
  [1] 孙淑玲,许胤龙.组合数学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2] 姜建国,岳建国.组合数学[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 Richard-A.Brualdi.Introductory Combinatorics(Third dition)[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
  [4] 杨振生.组合数学及其算法[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5] F.P.Ramsey.On a Problem of Formal Logic[P]. Proceedings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30(1930):264-286.
  [6] 董莉,佩捷著.最新世界著名数学智力趣题300个[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2011年6月27日,接到教育局通知,我离开了工作了11年的工作岗位,工作调整到了东区新建的东方红幼儿园,成为这所幼儿园园长。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面对陌生的岗位,心里除了忐忑,就是不安。因为学前教育这个领域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而局里要求9月1日就要正式开园,面对空空的教学楼,面对身边的三个工作战友(赵雪燕,由教育实验幼儿园调入,曾任该园教研室主任;张晓艳,由育英学园调入,曾任该园保教主任),
期刊
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抽象思維的发展,促进了创新教育的发展。其实,也只有选择好合适的媒体并进行多方面的优化,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 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的完成都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分析,探究其对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的影响,思考护理专业考试模式改革,提出中职护理考试模式均应与现行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加强思想教育,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考前强化,重组考试模式,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在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要求,提高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和就业率,同时也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地位
期刊
【摘 要】就目前中职学校的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而学生管理则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这不仅是学校管理层要思考的问题,也是班级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更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职校学生管理工作实际,就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浅见,愿能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尽些绵力。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多数基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使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各高中学校都应积极采取措施迎接,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可视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重,激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多媒体教学等相关设施逐渐走进了课堂,如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从动画、声音等方面进行多维的学习、认知,那么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  1 运用多媒体,读写更鲜活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读写”教学可以变无趣为有趣,增强情景直观化、趣味化,从多方面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信息,促进对文字的理解。河北版
期刊
【摘 要】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但运用多媒体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需要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  1 多媒体教学的定义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给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到
期刊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和要求,高中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除了教材内容的变化之外,教师更多地在学习新课程理念,进行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是执行课程目标的一种行动,也是一个由课程目标向课堂教学目标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代表了教师的个人意志,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团体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教师团体学习下的个人决断.  1 教学目标定位的偏差分析  教学目标的形成至少应该包括目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其应用更是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任何时代的先进技术都是同时代人类已有创造性能力和社会文化的浓缩和集中体现。掌握这些先进技术的过程也是一个好的学习者与时代同步的过程:认识信息技术本质,发展教师专业基础;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发展教师专业知识;开展信息技术实践, 发展教师专业技能;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发展教师专业素养。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而言是
期刊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工作都与信息技术结缘。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辅助了教学,便利了教学,使教学效果明显提升。我把多媒体这一优势,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作文教学做到了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的效果,调动起来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了写作的乐趣。  1 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作文现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