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UNGKWOKK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造就一代符合未来挑战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教育目标之一。本文从国内外高校对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出发,介绍了开展本科生创新训练活动的实践及成效,并揭示出当前高校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本科生;科技创新;高等院校;培养措施
  作者简介:王蕾(1987-),女,内蒙古通辽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北京 102206)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所以我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科技创新工作是高校实行科技发展的一项重点战略举措。加强本科生创新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把创新教育纳入正规的专业教学之中一直是各高校探索的重点课题之一。[1,2]
  一、国内外高校开展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的培养目标由全面发展的人向创新性人才转型,科研训练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受到重视。在本科生科研理事会(CUR)、全国本科生科研大会(NCUR)、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CFAT)等组织的推动下,现在几乎所有的研究型大学都在开展某种形式的本科生科技创新计划。[3]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业计划竞赛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起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自1993年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创业计划竞赛以来,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十多所大学每年都举办这一竞赛、Yahoo、Netscape、Excite等公司就是在美国大学的创新氛围中诞生的。创业计划大赛大大推动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在我国,开展本科生科技创新训练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加入这一行列。如清华大学与浙江大学分别于1996年及1998年正式实施了旨在资助本科生开展科研项目的SRT(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也陆续设立了正式的大学生训练项目。[4]华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包括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工程实践训练计划、各级各类创新性竞赛活动计划等内容,设计与学生现实状况相适应的立体综合培养模式,将第二课堂进行的科研训练以及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等全面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随着对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和大力培养,本科生参与的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多。如ADI中国大学创新设计竞赛,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最早的创业计划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和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分别承办了第一、二、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竞赛的成功举办在全国高校中掀起了创新的热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讯飞、中华行知网、澳视等一批学生创业公司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实际运行阶段并逐步走向成熟。
  二、培养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学管理体制的一些方面尚不太适应实施本科生科技创新工程,比如:本科生科技创新工程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尚未完全确定;学生课程多,时间不能充分保证等。[5]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时间和精力有限
  在大学四年中,一年级学生时间充裕但缺少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四年级学生忙于考研或者就业,精力有限;大二、大三的课程安排相对较紧,除了学校规定的课程外,各种等级考试占用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学生想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有一定的难度。
  2.缺乏学习交流的平台
  学生第一次参加某项创新项目或比赛时往往缺少完备的知识和经验,而学校提供的交流平台相对有限。学生参与初期不免迷茫,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组织团队,正确地选择题目以及有效地解决路径。学校的组织力度不够,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得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无法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3.指导教师数量有限
  专业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学生有效完成创新项目或比赛的重要保障,师生比例低不利于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学生可以获得的建议和帮助根本无法满足完成该项目或比赛的知识需求。以2009年我校“电力科技杯”创业大赛为例,全校约有330支团队参与比赛,项目内容主要涉及专业技术、营销和财务三大部分,而我校营销和财务的专业教师总共约有30人。师生比例低导致参赛团队能够获得的专业指导非常有限。
  4.缺乏完备的科技管理制度
  对科技创新价值的认识对于科学管理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学校的科技政策侧重于如何调动教师个体的积极性,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这种政策调动的效果是有限的。另外,由于组织力量相对分散,制度不明确,宣传和管理缺乏效率,导致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最有效的发挥才智。
  三、提高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高校应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引导和鼓励本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措施,并且使之有效的落实,以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科技创新的能力。
  1.优化课程设置,将创新实践与本科教程相结合
  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是“教学型教育”,缺乏深入研究和实践的环节,使得学生进入社会后出现“学不能以致用”的情况。学校应该在本科四年的时间里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育。大学前期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训阶段,为以后的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大学后期是实践应用阶段,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使学生主动发现项目,从基础知识的积累到综合知识的融会,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
  2.完善制度,构建学生创新实验平台
  本科生参与的创新项目和竞赛既有共性,也有不同,共性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高校的科技发展,特性是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实践创新机会,增长技能。各创新实践基地应开设系列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菜单式的自选实践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或参加各实验设计类竞赛课题,在课余和双休日的时间自主申请到基地及相应实验室进行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学校应加强工程训练中心和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的互动、智力与非智力的协调发展,这样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3.实施本科生科技创新导师制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可以为学生提供思想的帮助,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掌握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迷惑;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学科、专业的最新进展,了解课本以外的广泛研究领域,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研究项目,学会捕捉社会生产中的奇异现象和科学难题,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概括抽象能力和创新研究的能力。[6]
  在实施导师制时,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指定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缩短盲目摸索的时间。学生可以有目的、有步骤、主动地投入到创新实践过程中。
  4.发挥优势,鼓励本科生进行科研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本科教育被视为以“知识学习”为主的阶段,研究生教育则是以“知识创新”为主的阶段,但是随着社会的需要,为提高本科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应实施“学”与“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美国给予本科生科研以很大的支持,鼓励支持达到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为此纽约许多大学设立了“本科生科研庆祝会”、“本科生科研研讨会”等学习交流平台。[7]
  实行本科生科研不仅有利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实力,提升人才素质和办学水平。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本科生科研实践平台,由专业教师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选择、领域分析和技术研究。
  5.设立“课外能力·素质”学分制,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
  为提高本科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设立了“课外能力·素质”学分。学生通过参加课外实验与实践环节训练、参加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以及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获得的成果,或在国内外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校期间取得的有关专业资格证书等情况,都可按规定折合一定的学分,作为“课外能力·素质”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以我校为例,学生每年的创新实践能力积分与最后的综合测评挂钩,“课外能力·素质”学分也是学校在免试推荐研究生、评优、颁发奖学金等方面的重要参考。通过采取这项措施,提高了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们有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项目研究和实践之中。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加强本科生创新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本科生科技创新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实现对本科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为其发展为科技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提高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不仅符合培养人才的需要,更能有效促进高校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茂华.论创新教育与高校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33):160-161.
  [2]周谷平.创新:建设一流大学的灵魂[J].高等教育研究,2002,(1):60-63.
  [3]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组织与管理[J].江苏高教,2004,(6):117-120.
  [4][5]刘欣,唐庆峰.科研训练——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83-86.
  [6]于影,等.以科技创新活动构架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工作平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135-137.
  [7]彭蕾,孙波.加强理工院校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4):70-79.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OREM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分析.方法 对9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实施预见性护理、OREM护理模式)和对照组48例(常规护理),对二组护理
目的 观察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判定预后及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82例经CT确诊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2例患者平均年龄62.7岁,既往有高血
摘 要:网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它是学生顺利开展网络学习的关键。本文从学习动机和网络学习的含义出发,提出了激发和维持网络学习动机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学习 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071-02     网络学习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在网络学习中,学习
Abstract:Walt Disney World is the happiest place in the world and it attracts people of all ages everywhere, especially the kid and parents. I took my internship there. As a cast member, I found that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寻找适合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52例糖尿病足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
总结80例老年肺癌患者术后急性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护理.老年肺癌术后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为疼痛、痰液阻塞、体温不升及药物对呼吸的抑制等.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有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化痰通落汤治疗前循环脑梗塞急性期45例,取得满意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82.2%,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在儿科手术中,特别是创伤、危重病人的抢救及大手术,如何快速大量输血、输液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因此,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基
钾离子对心肌、横纹肌等电兴奋组织的应激性有着重要作用,血清钾离子浓度正常值3.5~5.5mmol/L,当低于3.5mmol/L时为低钾血症,低于2.5mmol/L以下时容易产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