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混合式教学r——以“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为例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yangji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构建一种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结合起来,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正逐渐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计算机技术的全面普及下,人工智能技术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而言,由于缺少相关的经验,就导致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无法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了更好地改变这一现状,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之下,开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现阶段,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各级教育重点目标,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课程思政,可以进一步实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本文从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管理学基础》构建课程思政的难点,并提出了构建《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的具体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传统营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营销也成为了高校普遍开设的课程,同时也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由此,本文提出了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工作室制”的新媒体营销项目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意识,掌握职业技能,能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科研育人是当前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结合在校学生实际,多种途径通过科研育人引导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积极向上热爱创新的学习氛围.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为科研育人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的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需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需要搭建相关的平台,塑造科研创新精神,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应对新时代新挑战.基于此,文章将针对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文章内容提出了实现科研育人的有效途径.
课程思政是寻求各科教学中尤其是高校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课程授业解惑、专业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它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本文给出了一种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方案,以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信号与系统》的教学为例进行了具体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是强调在专业课上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本文介绍急危重症护理课程如何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以胸外心脏按压为例,介绍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在传递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通信原理》是通信类专业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知识结构体系中地位十分重要.本文从教学内容梳理、教学条件创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创新四个方面研究了《通信原理》课程多角度高效的教学模式,重点研究了课程改革中创新运用的“三维一体”教学理念、“支架式”教学策略、“五角度”授课方式、“四位一体”学习生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通过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理实融合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教学环节相对集中,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施配备,备齐丰富教学资源、打造双师教师队伍,运用有效方法手段,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实现双证书一体化,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突出了职业技能的培养.
利用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以滁州市部分一线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幼儿教师对角色游戏的认知和教育支持现状为研究问题展开调研.研究结果表明:一线幼儿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来源、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入;幼儿教师在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存在介入指导“手足无措”和缺乏专业性的实践困境.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教育建议:幼儿教师应利用多种途径和条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重视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将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为例,重塑了课程德育目标;梳理罗列了课程知识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从哲学思维、国家力量、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及文化素养五个方面优化了课程思政内容;以知识点“环境分类—自然地理环境”为例,对教学方法及教学途径进行了探索;并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预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