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体会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ot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2012年~2013年收治的36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骨盆骨折患者36例经治疗均获救治成功,肢体及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无移位的骨盆边缘性骨折,骨盆环单处骨折,只需卧床休息3~4周。有明显移位的耻骨上下支骨折,可行下肢牵引复位。耻骨联合分离、骨盆环双处骨折伴骨盆环破裂者目前大都主张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并中心脱位者,可先行牵引复位,复位不满意者应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键词:骨盆骨折;稳定型骨折;不稳定型骨折;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092-01
  骨盆骨折多由于直接暴力引起伤势多较严重,向上传导的间接暴力,由于力量主要集中在髋臼上,多引起髋臼中心脱位及骨折[1]。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36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16~59岁,平均39岁。受伤原因:交通创伤17例,塌方砸伤9例,坠落伤7例,运动性质损伤3例。稳定型骨折24例,不稳定型骨折12例。伴多发伤12 例,多处骨折7 例。受伤到手术时间10h~14d,平均6 d。
   1.2 方法
   1.2.1 稳定骨折治疗:(1)骨盆边缘性骨折 无移位者不必特殊处理。缝匠肌可引起髂前上棘撕脱骨折,股直肌可引起髂前下棘撕脱骨折,胭绳肌可引起坐骨结节撕脱骨折。对于小的髂前上棘、髂前下棘撕脱骨折可在髋膝关节屈曲位卧床休息4周;坐骨结节撕脱骨折,则采用髋膝关节伸直、外旋位休息4周。髂骨翼部骨折需卧床休息4周,即可下床活动。对于较大的骨折块翻转移位可采用切开复位拉力螺丝钉固定,移位明显的髂骨翼骨折也可采用骨盆钢板内固定,手术不能改善功能,但可明显减少卧床时间,增加恢复速度。(2)耻骨支或坐骨支骨折或单纯的耻骨联合分离 对于单侧的耻骨支或坐骨支骨折,卧床休息,疼痛减轻后即可下床活动。而对于移位较大,并且没有生育的女性可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耻骨联合分离目前大都主张手术治疗,采用耻骨联合上横行切口,若合并有泌尿外科手术也可采用纵直切口,切开腹直肌附着,保护两侧的精索(女性为子宫圆韧带),以骨盆复位钳复位,保持前面和上面均光滑,以一块或两块骨盆钢板固定[2]。(3)骶尾骨骨折 以卧床休息为主,防止压疮发生。4周疼痛症状逐渐消失。有移位的尾骨骨折,可将手指插入肛门内,将骨折片复位。移位较大且有神经症状的目前也可采用导航技术行闭合穿入空心螺丝钉固定。
   1.2.2 不稳定骨折治疗:大都主张手术复位及内固定,除非合并普外科或泌尿外科急症时,一般均在伤后3~5 d病情平稳、无活动性出血后再手术治疗。(1)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 有移位但无并发症者可休息治疗,但手术恢复效果更好。术中可只固定两侧的耻骨上支,耻骨下支骨折多可自行复位。(2)骶髂关节脱位 先行外固定架临时固定或股骨髁上牵引,这有利于术中的复位。固定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后路髂骨和骶骨螺丝钉或螺栓固定,骨盆内入路钢板内固定,也可采用导航技术行闭合穿入空心螺丝钉固定。(3)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与同侧骶髂关节脱位或骶骨骨折移位复位骶髂关节脱位或骶骨骨折后则变成了单环的骨折,耻骨上、下支骨折可固定或不固定。
  2 结果
   骨盆骨折患者36例经治疗均获救治成功,肢体及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3 讨论
   骨盆骨折脱位分类的方法很多。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2种类型。稳定型骨折不影响骨盆环或者是骨盆环的单处骨折,稳定性未遭到破坏。分为:髂骨边缘骨折;髂前上、下棘或坐骨结节撕脱骨折;单纯耻骨上、下支或坐骨骨折;骶骨骨折。不稳定型,骨盆环两处骨折,其稳定性遭受破坏的骨折。分为: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骶髂关节脱位;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与同侧骶髂关节脱位或骶骨骨折移位;耻骨联合分离与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同时兼有骶髂关节脱位或髂骨骨折移位。
   骨盆骨折的诊断,依据外伤史、症状及前述骨盆骨折体征,辅以X线检查,诊断不难做出。重要的是应及时对其并发症及腹腔脏器损伤做出诊断。绝大多数骨盆骨折都能被X线片发现,并可确定骨折部位、移位情况、损伤程度及骨折类型。骨盆前后位片可显示骨盆全貌,应列为常规检查。为了清楚了解骨盆环联合骨折移位情况,有时须加摄骨盆入口位与出口位片。骨盆入口位片能较好地显示骶骨、两侧髂骨的后部,骶髂关节的上方,耻骨联合、耻骨支的上缘部和髋臼的顶部。骨盆出口位片可显示骶骨、髂骨翼、髋臼和髂耻隆突部位的骨折[3]。CT显示骨盆骨折整体不及普通X线片好,但显示局部微小损伤又较X线照片可靠。此外,CT能显示软组织阴影,这些对进一步判断骨盆损伤的稳定性都有帮助。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骨盆骨折的诊断,使骨盆完整、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医生面前,并且可以使图像任意轴向和角度旋转,选择暴露病变的最佳视角观察,对于判断骨盆骨折的类型和决定方案均有指导意义。骨盆骨折往往伴有严重合并伤,其常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应根据全身情况,首先救治危及生命的内脏损伤及出血性休克等并发症,其次才是骨盆骨折本身。以下分述骨盆骨折本身的治疗及合并伤合并症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邱贵兴.骨盆与髋臼骨折[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6511.
  [2] 雷紅亮,曹清峰.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外科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6): 559- 560.
  [3] 潘进社,李亚洲,张英泽,等.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治疗[J]. 中华创伤杂志,2004,6(6 ):326-32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方法:对2012年以来收治的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紧急处理,期待治疗及分娩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孕30~36周14例,期待疗法11例,其中完全性4例,部分性3例,边缘性4例。延长胎龄18~65天。行部宫产术3例。孕37~41周13例阴道流血行急性剖宫术;5例择期行剖宫产术,1例临产妇阴道分娩。结论:保证孕妇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延长孕龄,止血、补充血容量及预防感染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心房扑动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房扑动40例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治疗后10例转为窦性心律,行食管心房超速起搏及电击复律14例,21例转为窦性心律,应用胺碘酮可维持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的9例全部成功。结论:房扑的治疗主要是复律。因为心房扑动时心室率不稳定,会因运动而突然加快,而长期控制房扑的心室率较困难。抗心律失常药可以防
期刊
关键词:肺炎;小儿;痰培养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060-01   肺炎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小儿肺炎的治愈率得到显著提高,但也导致儿童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的组成出现变化,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耐药菌株感染逐年增高,治疗难度增大。为了解小儿肺炎病原菌感染情况及对常用药物敏感性,现将我院2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吻合口狭窄梗阻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临床16例胃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临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多为吻合口炎性水肿或痉挛,大多数病例通过胃肠减压、补液及消肿等处理后,吻合口梗阻可以缓解。结论:吻合口狭窄梗阻的治疗应根据引起狭窄的因素而定,在早期未明确原因前可先进行保守治疗,同时进行排查,也为进一步治疗做准备。   关键词: 胃肠道手术;吻合狭窄梗阻;处理;原因 【中图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用下载诊断糖尿病,定期测定血糖。方法:对60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结果: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FPG)(6.75±0.15)mmol/L,服糖2h血糖(2-h PG)(6.32±1.15)mmol/L;糖耐量低减(IGT):空腹血糖(FPG)(5.50±0.15)mmol/L,服糖2h血糖(2-h PG)(9.90±1.3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3例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药物治疗好转48例(90%),恶化4例,死亡1例,随诊半年复发率为5%。结论:首先要静止下来,停止一切活动,重新安排日常活动。减少活动可使心脏负荷减轻,降低心肌需氧量,心绞痛明显减轻。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治方法疗效。方法:回顾本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急性肠梗阻患者10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99例痊愈出院,1例术后吻合口瘘,伴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死于败血症及肾衰竭。切口感染9例,肠瘘1例。结论: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手术解除梗阻、去除病因,手术方式可根据病人的情况与梗阻的部位、病因加以选择。   关键词: 急性肠梗阻;病因;肠粘连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手术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的资料。结果:克罗恩病慢性起病,以腹痛、腹泻、腹块为主,症状与病变部位有关。术后缓解40例,有效6例,复发10例。结论:克罗恩病手术治疗术后综合治疗可望减少复发,达到外科治愈的目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克罗恩病;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临床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强直性肌病患者30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个体差异较大。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症状轻者可接近正常寿命。先天性肌强直预后良好,多数患者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好转,对寿命无影响。强直性肌病是遗传性肌病的常见类型,强直性肌病的诊断过程首先要解决是否强直性肌病及何种类型强直性肌病[
期刊
摘要: 目的:总结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提高疗效。方法:对40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清除血肿,解除脑受压,减轻脑水肿。结果:经治疗良好26例,中残8例,重残5例,死亡3例。结论:手术宜在超早期进行,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对抢救重症患者的生命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益。   关键词:脑出血;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0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