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把国家比作大海中的航船,战略研究者,就是一个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的瞭望者,戴月披星,栉风沐雨,不断提醒船上的人们防备冰山,绕开暗礁,避开风暴。
——金一南

1998年初,美国新任国防大学校长切尔克特到访我国防大学。他一进会客厅大门,屏幕上立即打出了这位校长的大幅照片,让惊喜的切氏没有想到的还在后头。会见中,我方对他个人情况掌握的详细程度,使他惊异不已。原来,得知切氏要来访,国防大学马上集中起数位专家,汇集有关这位新校长的资料。但由于其上任前声名并不太高,所以,多数人都说不详细。最后,还是由当时还在图书馆工作的金一南,提供了他的照片、简历、优长、弱点,甚至近期发表的论文。事后,专家都奇怪,“金一南怎么弄到这些材料的?”。原来金一南在海湾战争时,就注意到了当时任美军作战部长的切氏,他是清楚海湾战争作战方案的四人之一。所以,从那时起,金一南开始了对他的追踪研究。
在很多人眼里,国防大学战略学教授金一南,无疑是一位国家安全的忠实守望者。
勇者孤独,智者忧虑。在黄莺的眼中,也许处处都是鲜花翠叶。而啄木鸟的眼睛,却到处寻找害虫。金一南说,自己的使命就是要发现国家发展中潜伏的矛盾问题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又主宰命运。”虽然有些拗口,但却是绝对经典的归纳。正是这种理智强悍的性格,使金一南在对国家安全方面的各种挑战面前,总能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和中国军人的内涵与风采。
2007年3月16日,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组织《伦理与价值:当代中国外交的困惑》研讨会。参加者多是地方著名学者,军方只有金一南教授。研讨会上,一位在欧洲学习刚回国的教授给金一南提出了一个有关中国给外界的形象问题。她说:“欧洲有过利益冲突,有过苦难记录,但新世纪的欧洲是以和平、人权为理念,站在了国际政治和伦理价值的制高点上;如今情况反过来了,欧洲人认为中国赤裸裸地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太注重国家利益,在很多地方损害了中国的形象,影响了中国的外交价值观,这种现象该怎么解释?”金一南从历史到现实,从现实到未来,从经验到教训,从西方的利益观、价值观到中国的利益观、价值观,深入地分析全球化时代我们的国家追求及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给全场以震撼。他说:“价值观念不是谈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对新中国来说,只有在坚决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切实构建自己的外交价值理念。真正对自己负责,才是对世界负责;否则马克思也不会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不能丧失自己的主权,更不能丧失自己的话语权。全球化条件下怎样把国家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才是对我们核心价值观实实在在的检验和极其具体的实践。”当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尽管会议时间已经拖延,但大家都没有离去的意思,甚至有人提出把自己的发言时间节省下来让金一南继续讲。
世纪之初,金一南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时,学院要选两名学员介绍各自国家的基本状况,包括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国防建设等。抽签的结果,金一南被排在第一个发言。面对那些投过来的兴奋目光,金一南清楚大家感兴趣的不只因为他是第一个发言者,更因为他要介绍的是一个与他们国家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同班30名军官来自东欧、西欧、中东、南美、东亚及南亚26个国家,其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中国。他们很想听听中国军官如何阐释自己国家的社会制度。
好心人劝他回避难点。捷克军官米洛斯·罗德维尔悄声对他说:“何必真按要求讲,特别是一定不要按泰勒教授说的讲什么‘意识形态及其存在理由’。规定时间有限,讲一下国家人口、自然面貌、物产和风土人情时间就到了。政治问题可以绕开。”金一南明白罗德维尔中校的好心,也明白发言时间规定15分钟有空子可钻。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历史文化悠久,现实成就醒目,只要把众多图片堆上去,把众多数据列出来,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惊奇不已了。但他更明白大家的期待。很多学员最大的期待恰恰是要想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中国与他们国家大不一样的“政治性问题”:为什么要共产党领导?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只有两个晚上的准备时间。两个晚上,金一南总共只睡了5个小时。站在讲台上,他选择了最简明直观、哪怕对中国一无所知的人也能够听明白的百年对比,回答那些“为什么”:整整100年前的1900年,中国是一个跌倒的巨人,被八国联军侵略,庚子赔款4.5亿两白银,任东西方列强掠夺、凌辱;整整100年后的2000年,中国是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巨人,独立自主,繁荣昌盛,钢铁、煤炭、水泥、化肥、电视机等工业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外汇储备为世界第二。邓小平提出2000年中国经济“翻两番”的目标1995年已经提前实现。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接着,金一南反问道:从1900年到2000年,连接中国百年天翻地覆、苍海桑田的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是共产党改变了中国,是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救国之路和发展之路。台下异常安静。一张张全神贯注聆听的面孔有黑色的,有黄色的,也有白色的。虽然他们生活在与中国不一样的社会制度中,但他们的国家很多有与中国类似的命运。当金一南单刀直入,用清楚有力的事实说话的时候,他们不但理解了他要表达的意思,而且开始从金一南的悲欢中体味他们自己的悲欢。最初被认为是“敏感的政治问题”在国家命运与民族命运的交织之中,变为如何根据本国国情寻找摆脱贫穷、落后、战乱、被掠夺与被肢解命运的道路,如何真正完成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对金一南15分钟的发言,全场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厚积薄发,金一南所喷发出的炽热激流,只是他巨大蕴藏的冰山一角,机遇所垂青的总是有准备的头脑
35年前,当工人的金一南就读完了《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和《战争论》;上世纪80年代初,当技师时,他已在深入研读党史、军史、世界通史和西方哲学史。
1980年,当时还是一名通信技师的金一南醉心于西方哲学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初无任何功利目的获取的知识,20年后会因为自己的“储备”,使国家赢得异国军人的尊敬。2000年大年三十这天,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首次迎来了来自中国军队的学员。课程是从西方哲学和历史开始的。金一南对西方哲学和历史深刻的把握,对问题的独到思考,赢得了各国军人的欣赏。在结业考试“危机模拟对抗”中,主持对抗的两名德国专家指名要金一南扮演危机中的美国“总统”——他们想验证一下,一位社会主义中国的军人,会在“民主政体中的防务管理”这门课中学到什么呢?危机模拟的是一支在科索沃的巡逻队遇袭所引发的国际冲突。为期一周的对抗中,金一南熟练地调用“美国”的军事和外交力量,充分动员联合国、北约、欧安会等各种不同组织,巧妙地利用缔结的条约协议,在危机的不同时期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主导了整个危机处理进程。这次对抗,也启发了金一南。回国后的第二年,全新的“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课程就出现在了国防大学的课堂上。
为了掌握第一手前沿资料,他早在1995年便开始使用互联网,并在35岁时自学了英语。几年间,金一南跑遍了全军所有的大军区和军兵种,先后访问过7所外军院校和10多个外军基地。他曾躺在火车硬座底下赴东北搜集资料,曾乘坐吉普车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塔里木油田,也曾在出访中设法登上戈兰高地,在弹痕累累的阵地前感受中东激烈的争夺。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天生的教员”即使在假期,每天睡眠也不足6小时。有时,大年三十还在修改讲课提纲。
学问背后是品格,品格背后是信仰。支撑他始终“安分”不下来的应该是一份崇高的责任。他身上有一种对国家、对民族很深的感情,很强的责任感。他常说,新中国的任何一个公民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国家的主人。
1999年10月21日,一堂“科索沃战争后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统一问题影响”的授课正在进行。授课的金一南教授,淡定中饱含着激情,平实中透露着深刻,人们无法不为他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风度所折服。不了解金一南的人,绝对不会相信,他只是个涉足“教坛”不到两年的教授。1998年,46岁的图书馆馆员金一南才调到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真正获得了从事战略研究的岗位。而此后几年中他一口气推出的“从俄罗斯在科索沃冲突中的地位看经济转型时期的国防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军队建设方向发生重大转变”等一系列深具冲击力的研究成果。从国防大学战略决策训练模拟系统专家组成员到社科院重点课题“国家安全论”课题组成员,金一南很快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大忙人:为决策层提供咨询,为国家应急机制的建设提供建议,参加高层学术研讨……2004年,在“高校国际政治高层研讨”中,金一南关于“21世纪的中国国家安全”的发言,震动了当今中国研究国际政治的一流学者们,令专家们惊叹不已。
金一南主要从事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包括大国关系和我国同周边各国的关系,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近年来,他参加了国防大学多个班次的教学。金一南授课的内容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语言精炼凝重,掷地有声。不管是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的发言,还是几百字、几千字的文章、几十万字的书,他都一样字斟句酌。绝不回避问题,绝不用领导讲话证明自己的观点,每一堂课都以最新的学术观点作支撑,选最新的国内外事件为例证,引古今中外相关史料为佐证,用严密的逻辑和能感动自己也能打动别人的素材谋篇布局。听了他的课,让人切实体会到古人所讲的“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境界,这也逐渐成为他独特的授课风格。

金一南知道自己只能走“大巧是拙”这条没有捷径的攀登之路。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我不比别人聪明,只比别人执著!”这是金一南本人给出的答案。 他从来不是一个幸运儿。其实,在他人生的每一个岗位,他都做到了很高的境界。当今社会,“速成”、“秘笈”、“某法”盛行,却忽略了“慢功出好活”的古训。
金一南告诫博士生:“我不是在最肥沃的土地上培育出来的。做事不要仅仅与周围比,做事不比周围高出一大截,就不可能被别人认可。要真正强,绝不能是周围的一般标准。随大流不会有成功!”
金一南当车工时,通常在下半夜,当其他人都偷懒睡觉时,全车间只有他车床前的一盏灯是亮着的,他仍然在坚持工作!在工厂暗记迟到人员的本子上,也只有他一人没有一次迟到记录。他勤恳踏实,不为环境左右,践行不投机不取巧的信念。一位颇有威望的师傅称赞他,你可以干到八级车工。其他师傅也交口称赞他,“天生是个好工人!”
别人都想在紧张的连队生活中,寻觅难得的休闲娱乐机会,金一南却躲在电影院的厕所间津津有味地研究电台原理。队长上厕所看到这种情景后,感动不已,当即宣布,“今后,金一南可以不参加集体组织的看电影活动。”当金一南被破格提拔为连技师时,一些人称赞说:“金一南天生是当技师的料”。
金一南在空军部队时,进入空军航空兵的资料室,里面有朝鲜战场、中美空军作战的战例情况。这些跟他以前所接触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例如,在看了很多美方的、日方的资料后,他感到非常吃惊,觉得这才叫资料、这才是真正的知识。从那时开始,他就暗下决心,将来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多看这类东西。成为图书馆员之后,他就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得无厌”。学计算机,学英语,下部队搜集资料,还组织人手历时3年开发出“国防相关信息系统”。3位参加鉴定的工程院院士认为,这个系统“缩小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图书馆拿回了一个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简单的报刊资料整理一下子跃升到了信息管理的层次。1997年,金一南到美国国防大学学习信息资源管理。在美半年没有逛过一次街的他,带回国的是厚厚一撂美军新军事变革的报告——这些在校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文章,早已超出了图书馆信息化的范畴。
2001年4月1日,就在金一南被安排讲授新课“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的前三天,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回避它、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内容讲固然保险,但如果理论不能剖析现实,那么理论的生命力又在哪里?紧张地修改教案后,一上课,金一南就单刀直入,直指撞机事件这个“烫手山竽”,课中又以古巴导弹危机、韩国飞机被击落等一系列危机事例为佐证,运用危机处理的理论和规则,对当前危机的延伸、双方的决策和对抗进行剥皮扒笋式地分析,让在场的将军学员顿时豁然开朗。
金一南成长的轨迹佐证了他自己的说法:“一个人如果热爱生活,就从热爱工作开始。一个人如果热爱祖国,就从干好工作开始。”
战略研究需要理性,但金一南认为,支撑这种理性的,必须是一腔赤诚的热血。只有对祖国毫无保留的爱,才能使他超越自身的利害,在国家安全受到一个又一个威胁和挑战时敢于忘情地批判和呐喊。无爱之处,不能生诗。在他记载无数精深思考的笔记本上,吸引笔者的竟然还有这样一段工工整整的简单文字:一位是邓小平,一位是张学良;一位是共产党,一位是国民党;一位是三起三落的传奇领袖,一位是大起大落的传奇囚徒;一位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一位说,我是个爱国狂,国家要我的命,我立刻就给,要我的脑袋,拿去就可以。
——金一南

1998年初,美国新任国防大学校长切尔克特到访我国防大学。他一进会客厅大门,屏幕上立即打出了这位校长的大幅照片,让惊喜的切氏没有想到的还在后头。会见中,我方对他个人情况掌握的详细程度,使他惊异不已。原来,得知切氏要来访,国防大学马上集中起数位专家,汇集有关这位新校长的资料。但由于其上任前声名并不太高,所以,多数人都说不详细。最后,还是由当时还在图书馆工作的金一南,提供了他的照片、简历、优长、弱点,甚至近期发表的论文。事后,专家都奇怪,“金一南怎么弄到这些材料的?”。原来金一南在海湾战争时,就注意到了当时任美军作战部长的切氏,他是清楚海湾战争作战方案的四人之一。所以,从那时起,金一南开始了对他的追踪研究。
在很多人眼里,国防大学战略学教授金一南,无疑是一位国家安全的忠实守望者。
勇者孤独,智者忧虑。在黄莺的眼中,也许处处都是鲜花翠叶。而啄木鸟的眼睛,却到处寻找害虫。金一南说,自己的使命就是要发现国家发展中潜伏的矛盾问题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又主宰命运。”虽然有些拗口,但却是绝对经典的归纳。正是这种理智强悍的性格,使金一南在对国家安全方面的各种挑战面前,总能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和中国军人的内涵与风采。
2007年3月16日,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组织《伦理与价值:当代中国外交的困惑》研讨会。参加者多是地方著名学者,军方只有金一南教授。研讨会上,一位在欧洲学习刚回国的教授给金一南提出了一个有关中国给外界的形象问题。她说:“欧洲有过利益冲突,有过苦难记录,但新世纪的欧洲是以和平、人权为理念,站在了国际政治和伦理价值的制高点上;如今情况反过来了,欧洲人认为中国赤裸裸地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太注重国家利益,在很多地方损害了中国的形象,影响了中国的外交价值观,这种现象该怎么解释?”金一南从历史到现实,从现实到未来,从经验到教训,从西方的利益观、价值观到中国的利益观、价值观,深入地分析全球化时代我们的国家追求及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给全场以震撼。他说:“价值观念不是谈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对新中国来说,只有在坚决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切实构建自己的外交价值理念。真正对自己负责,才是对世界负责;否则马克思也不会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不能丧失自己的主权,更不能丧失自己的话语权。全球化条件下怎样把国家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才是对我们核心价值观实实在在的检验和极其具体的实践。”当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尽管会议时间已经拖延,但大家都没有离去的意思,甚至有人提出把自己的发言时间节省下来让金一南继续讲。
世纪之初,金一南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时,学院要选两名学员介绍各自国家的基本状况,包括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国防建设等。抽签的结果,金一南被排在第一个发言。面对那些投过来的兴奋目光,金一南清楚大家感兴趣的不只因为他是第一个发言者,更因为他要介绍的是一个与他们国家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同班30名军官来自东欧、西欧、中东、南美、东亚及南亚26个国家,其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中国。他们很想听听中国军官如何阐释自己国家的社会制度。
好心人劝他回避难点。捷克军官米洛斯·罗德维尔悄声对他说:“何必真按要求讲,特别是一定不要按泰勒教授说的讲什么‘意识形态及其存在理由’。规定时间有限,讲一下国家人口、自然面貌、物产和风土人情时间就到了。政治问题可以绕开。”金一南明白罗德维尔中校的好心,也明白发言时间规定15分钟有空子可钻。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历史文化悠久,现实成就醒目,只要把众多图片堆上去,把众多数据列出来,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惊奇不已了。但他更明白大家的期待。很多学员最大的期待恰恰是要想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中国与他们国家大不一样的“政治性问题”:为什么要共产党领导?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只有两个晚上的准备时间。两个晚上,金一南总共只睡了5个小时。站在讲台上,他选择了最简明直观、哪怕对中国一无所知的人也能够听明白的百年对比,回答那些“为什么”:整整100年前的1900年,中国是一个跌倒的巨人,被八国联军侵略,庚子赔款4.5亿两白银,任东西方列强掠夺、凌辱;整整100年后的2000年,中国是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巨人,独立自主,繁荣昌盛,钢铁、煤炭、水泥、化肥、电视机等工业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外汇储备为世界第二。邓小平提出2000年中国经济“翻两番”的目标1995年已经提前实现。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接着,金一南反问道:从1900年到2000年,连接中国百年天翻地覆、苍海桑田的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是共产党改变了中国,是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救国之路和发展之路。台下异常安静。一张张全神贯注聆听的面孔有黑色的,有黄色的,也有白色的。虽然他们生活在与中国不一样的社会制度中,但他们的国家很多有与中国类似的命运。当金一南单刀直入,用清楚有力的事实说话的时候,他们不但理解了他要表达的意思,而且开始从金一南的悲欢中体味他们自己的悲欢。最初被认为是“敏感的政治问题”在国家命运与民族命运的交织之中,变为如何根据本国国情寻找摆脱贫穷、落后、战乱、被掠夺与被肢解命运的道路,如何真正完成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对金一南15分钟的发言,全场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厚积薄发,金一南所喷发出的炽热激流,只是他巨大蕴藏的冰山一角,机遇所垂青的总是有准备的头脑
35年前,当工人的金一南就读完了《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和《战争论》;上世纪80年代初,当技师时,他已在深入研读党史、军史、世界通史和西方哲学史。
1980年,当时还是一名通信技师的金一南醉心于西方哲学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初无任何功利目的获取的知识,20年后会因为自己的“储备”,使国家赢得异国军人的尊敬。2000年大年三十这天,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首次迎来了来自中国军队的学员。课程是从西方哲学和历史开始的。金一南对西方哲学和历史深刻的把握,对问题的独到思考,赢得了各国军人的欣赏。在结业考试“危机模拟对抗”中,主持对抗的两名德国专家指名要金一南扮演危机中的美国“总统”——他们想验证一下,一位社会主义中国的军人,会在“民主政体中的防务管理”这门课中学到什么呢?危机模拟的是一支在科索沃的巡逻队遇袭所引发的国际冲突。为期一周的对抗中,金一南熟练地调用“美国”的军事和外交力量,充分动员联合国、北约、欧安会等各种不同组织,巧妙地利用缔结的条约协议,在危机的不同时期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主导了整个危机处理进程。这次对抗,也启发了金一南。回国后的第二年,全新的“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课程就出现在了国防大学的课堂上。
为了掌握第一手前沿资料,他早在1995年便开始使用互联网,并在35岁时自学了英语。几年间,金一南跑遍了全军所有的大军区和军兵种,先后访问过7所外军院校和10多个外军基地。他曾躺在火车硬座底下赴东北搜集资料,曾乘坐吉普车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塔里木油田,也曾在出访中设法登上戈兰高地,在弹痕累累的阵地前感受中东激烈的争夺。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天生的教员”即使在假期,每天睡眠也不足6小时。有时,大年三十还在修改讲课提纲。
学问背后是品格,品格背后是信仰。支撑他始终“安分”不下来的应该是一份崇高的责任。他身上有一种对国家、对民族很深的感情,很强的责任感。他常说,新中国的任何一个公民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国家的主人。
1999年10月21日,一堂“科索沃战争后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统一问题影响”的授课正在进行。授课的金一南教授,淡定中饱含着激情,平实中透露着深刻,人们无法不为他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风度所折服。不了解金一南的人,绝对不会相信,他只是个涉足“教坛”不到两年的教授。1998年,46岁的图书馆馆员金一南才调到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真正获得了从事战略研究的岗位。而此后几年中他一口气推出的“从俄罗斯在科索沃冲突中的地位看经济转型时期的国防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军队建设方向发生重大转变”等一系列深具冲击力的研究成果。从国防大学战略决策训练模拟系统专家组成员到社科院重点课题“国家安全论”课题组成员,金一南很快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大忙人:为决策层提供咨询,为国家应急机制的建设提供建议,参加高层学术研讨……2004年,在“高校国际政治高层研讨”中,金一南关于“21世纪的中国国家安全”的发言,震动了当今中国研究国际政治的一流学者们,令专家们惊叹不已。
金一南主要从事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包括大国关系和我国同周边各国的关系,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近年来,他参加了国防大学多个班次的教学。金一南授课的内容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语言精炼凝重,掷地有声。不管是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的发言,还是几百字、几千字的文章、几十万字的书,他都一样字斟句酌。绝不回避问题,绝不用领导讲话证明自己的观点,每一堂课都以最新的学术观点作支撑,选最新的国内外事件为例证,引古今中外相关史料为佐证,用严密的逻辑和能感动自己也能打动别人的素材谋篇布局。听了他的课,让人切实体会到古人所讲的“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境界,这也逐渐成为他独特的授课风格。

金一南知道自己只能走“大巧是拙”这条没有捷径的攀登之路。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我不比别人聪明,只比别人执著!”这是金一南本人给出的答案。 他从来不是一个幸运儿。其实,在他人生的每一个岗位,他都做到了很高的境界。当今社会,“速成”、“秘笈”、“某法”盛行,却忽略了“慢功出好活”的古训。
金一南告诫博士生:“我不是在最肥沃的土地上培育出来的。做事不要仅仅与周围比,做事不比周围高出一大截,就不可能被别人认可。要真正强,绝不能是周围的一般标准。随大流不会有成功!”
金一南当车工时,通常在下半夜,当其他人都偷懒睡觉时,全车间只有他车床前的一盏灯是亮着的,他仍然在坚持工作!在工厂暗记迟到人员的本子上,也只有他一人没有一次迟到记录。他勤恳踏实,不为环境左右,践行不投机不取巧的信念。一位颇有威望的师傅称赞他,你可以干到八级车工。其他师傅也交口称赞他,“天生是个好工人!”
别人都想在紧张的连队生活中,寻觅难得的休闲娱乐机会,金一南却躲在电影院的厕所间津津有味地研究电台原理。队长上厕所看到这种情景后,感动不已,当即宣布,“今后,金一南可以不参加集体组织的看电影活动。”当金一南被破格提拔为连技师时,一些人称赞说:“金一南天生是当技师的料”。
金一南在空军部队时,进入空军航空兵的资料室,里面有朝鲜战场、中美空军作战的战例情况。这些跟他以前所接触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例如,在看了很多美方的、日方的资料后,他感到非常吃惊,觉得这才叫资料、这才是真正的知识。从那时开始,他就暗下决心,将来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多看这类东西。成为图书馆员之后,他就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得无厌”。学计算机,学英语,下部队搜集资料,还组织人手历时3年开发出“国防相关信息系统”。3位参加鉴定的工程院院士认为,这个系统“缩小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图书馆拿回了一个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简单的报刊资料整理一下子跃升到了信息管理的层次。1997年,金一南到美国国防大学学习信息资源管理。在美半年没有逛过一次街的他,带回国的是厚厚一撂美军新军事变革的报告——这些在校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文章,早已超出了图书馆信息化的范畴。
2001年4月1日,就在金一南被安排讲授新课“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的前三天,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回避它、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内容讲固然保险,但如果理论不能剖析现实,那么理论的生命力又在哪里?紧张地修改教案后,一上课,金一南就单刀直入,直指撞机事件这个“烫手山竽”,课中又以古巴导弹危机、韩国飞机被击落等一系列危机事例为佐证,运用危机处理的理论和规则,对当前危机的延伸、双方的决策和对抗进行剥皮扒笋式地分析,让在场的将军学员顿时豁然开朗。
金一南成长的轨迹佐证了他自己的说法:“一个人如果热爱生活,就从热爱工作开始。一个人如果热爱祖国,就从干好工作开始。”
战略研究需要理性,但金一南认为,支撑这种理性的,必须是一腔赤诚的热血。只有对祖国毫无保留的爱,才能使他超越自身的利害,在国家安全受到一个又一个威胁和挑战时敢于忘情地批判和呐喊。无爱之处,不能生诗。在他记载无数精深思考的笔记本上,吸引笔者的竟然还有这样一段工工整整的简单文字:一位是邓小平,一位是张学良;一位是共产党,一位是国民党;一位是三起三落的传奇领袖,一位是大起大落的传奇囚徒;一位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一位说,我是个爱国狂,国家要我的命,我立刻就给,要我的脑袋,拿去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