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企业面临复杂的经济环境,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日益激烈,人才、资金、质量、服务、公众舆论、行业竞争、环保以及自然及行政因素,经常会有突发事件袭来而措手不及。企业突发危机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如果处理不妥,对企业就有可能酿成灭顶之灾。“危机”意味着“危险”和“机遇”两层含义,面对危机,就看企业管理者如何应变以及将危机事件转化为新的发展动力,因此,恰到好处地处理危机,则是企业提升形象树立品牌的良机。
危机事件对企业的影响
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知、危及公众利益、易引发媒体关注等特点。发生了危机事件,社会大众、新闻媒体都会对事件给予高度关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的透明度更高,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愿望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突发事件的态度,要求信息透明,尽快知道详细的事实真相。媒体在对突发事件报道时,有时难免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又是不可预估的,小则受到经济损失,大则关乎企业生死存亡。因此,企业对待媒体必须要有正确的心态,不可让媒体产生任何埋怨情绪,更不可把自己推到媒体的对立面,而是应该积极地、主动的与媒体沟通,得到媒体的最大理解和支持,从而最大程度的解决和弥补危机所带来损失。
媒体对待企业危机事件
随着近年来新闻媒体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媒体的新闻需求、社会角色、发展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媒体对信息主导权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媒体在报道企业突发事件时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媒体作为危机事件它是以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所以媒体没有义务按照企业的理解和希望去确定报道的角度或重点;二是媒体可能因为不准确的语言描述而背离了企业所想表达的内容,因此,给企业留下了危机的隐患。三是媒体报道的及时性。也正是由于媒体报道及时性,需要第一时间把报道发出去,所以,造成媒体对报道的事实,缺乏足够的时间调查,从而为报道的失真埋下了隐患。媒体对事件的关注报道,可以帮助解决问题,也可以制造新的“麻烦”,所以,如何引导媒体,如何利用媒体,是企业处置突发事件时必须把握好的大问题。
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事件
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存。企业出现危机后,应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发生危机后,最好把它快速消灭在初始阶段,防止负面影响扩散。
反应迅速、快速行动 由于我们生活在24小时新闻滚动播出的时代,信息不断更新,现代媒体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造成的伤害大的特点,使得媒体质疑危机爆发的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企业在应对危机的时候要快速反应、快速行动。否则错过了处理危机的第一时间,企业在处理危机时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有效地掌握危机处理的各个过程。由此而造成的公司信誉和业务上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
真实沟通、态度诚恳 企业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与媒体、公众的沟通。而且沟通的时候态度要诚恳、信息要真实。要彻底转变对突发事件多报不如少报、少报不如不报的错误观念,树立及时报道、引导舆论的意识;企业要将危机的真实情况、将企业已采取或者将要采取的措施告知给媒体和公众,对媒体和公众表现出负责的态度,不要试图掩盖,以免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引发不必要的猜测和谣传。
高级管理层的参与和关注 高级管理层不仅要参与危机的应对,而且还要让媒体和公众看到他们的参与,确立亲临现场的印象。高层管理者的行动最起码表达了公司的诚意和关切。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我们的高层管理者亲临现场不仅可以更高效的处理危机,还可以有效的彰显企业以人为本,人道至上的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赢回信任和重视,为公司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对外宣传保持口径一致的原则 作为事件的焦点,媒体肯定会穷追不舍,不要企图回避记者,企业所有人员统一口径,对外界保持很好的态度。上至高层管理者,下至普通员工对于事件的询问都应该在事故发生后统一口径。这样既可以显出企业的诚意,也有利于企业正常工作的运行。要坚持以我为主,以正面为主,以事实为主的“三为主”原则,这是准确把握舆论导向的最基本原则,只有正确引导舆论,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
未雨绸缪,建立应对机制
企业要居安思危,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 要未雨绸缪,根据企业实际,制订好突发事件新闻处理预案。不能等到事件突发后再现拍脑袋想对策,那样势必会出现纰漏,造成更大被动。
健全领导机制,成立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确保对事件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 启动突发事件下领导机制,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做到管理有序、有力、高效,发挥整体协调能力。
启动紧急预案 企业一旦面临危机之后,应在第一时间启动相应的危机处理预案,领导小组、宣传工作者等人员按照预案迅速到位,根据事件本身特点,对预案进行进一步细化、调整,精心策划、确定新闻发布、报道统一口径,确立报道规模、手段、方式。
与媒体搞好通联工作 要想在危机来临时把握主动,就必须在日常的工作中与媒体建立互信双赢的伙伴关系。要与各路媒体广交朋友,善结“媒”缘,及时通过他们对外发布最新消息,善于利用媒体与公众进行沟通,以控制危机。同时,随时关注媒体对事件的报道情况,并收集新闻报道文章及影像资料等。如果发现媒体的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应及时、策略地向媒体指出并要求更正。
重视互联网的功能 传统媒体的力量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会受到版面或者政策的束缚。但是网络媒体它是万万不能忽视的。所以要及时监控,正确分析,了解舆论导向。
加强应对危机传讯培训 不要忽略企业的员工。让员工随时获知消息,有利于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加强高层管理者和普通一线员工的紧急事故处理预案的培训,增强员工的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企业出现突发公共事件后,要沉着应对,企业只有遵循快速反应、积极沟通、有过则改的原则,本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让人们了解事实真相,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的原则,力争把坏事变好事,把突发事件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企业才能顺利危机,迎来新生。
(作者单位 济南港华燃气有限公司)
危机事件对企业的影响
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知、危及公众利益、易引发媒体关注等特点。发生了危机事件,社会大众、新闻媒体都会对事件给予高度关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的透明度更高,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愿望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突发事件的态度,要求信息透明,尽快知道详细的事实真相。媒体在对突发事件报道时,有时难免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又是不可预估的,小则受到经济损失,大则关乎企业生死存亡。因此,企业对待媒体必须要有正确的心态,不可让媒体产生任何埋怨情绪,更不可把自己推到媒体的对立面,而是应该积极地、主动的与媒体沟通,得到媒体的最大理解和支持,从而最大程度的解决和弥补危机所带来损失。
媒体对待企业危机事件
随着近年来新闻媒体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媒体的新闻需求、社会角色、发展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媒体对信息主导权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媒体在报道企业突发事件时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媒体作为危机事件它是以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所以媒体没有义务按照企业的理解和希望去确定报道的角度或重点;二是媒体可能因为不准确的语言描述而背离了企业所想表达的内容,因此,给企业留下了危机的隐患。三是媒体报道的及时性。也正是由于媒体报道及时性,需要第一时间把报道发出去,所以,造成媒体对报道的事实,缺乏足够的时间调查,从而为报道的失真埋下了隐患。媒体对事件的关注报道,可以帮助解决问题,也可以制造新的“麻烦”,所以,如何引导媒体,如何利用媒体,是企业处置突发事件时必须把握好的大问题。
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事件
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存。企业出现危机后,应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发生危机后,最好把它快速消灭在初始阶段,防止负面影响扩散。
反应迅速、快速行动 由于我们生活在24小时新闻滚动播出的时代,信息不断更新,现代媒体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造成的伤害大的特点,使得媒体质疑危机爆发的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企业在应对危机的时候要快速反应、快速行动。否则错过了处理危机的第一时间,企业在处理危机时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有效地掌握危机处理的各个过程。由此而造成的公司信誉和业务上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
真实沟通、态度诚恳 企业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与媒体、公众的沟通。而且沟通的时候态度要诚恳、信息要真实。要彻底转变对突发事件多报不如少报、少报不如不报的错误观念,树立及时报道、引导舆论的意识;企业要将危机的真实情况、将企业已采取或者将要采取的措施告知给媒体和公众,对媒体和公众表现出负责的态度,不要试图掩盖,以免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引发不必要的猜测和谣传。
高级管理层的参与和关注 高级管理层不仅要参与危机的应对,而且还要让媒体和公众看到他们的参与,确立亲临现场的印象。高层管理者的行动最起码表达了公司的诚意和关切。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我们的高层管理者亲临现场不仅可以更高效的处理危机,还可以有效的彰显企业以人为本,人道至上的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赢回信任和重视,为公司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对外宣传保持口径一致的原则 作为事件的焦点,媒体肯定会穷追不舍,不要企图回避记者,企业所有人员统一口径,对外界保持很好的态度。上至高层管理者,下至普通员工对于事件的询问都应该在事故发生后统一口径。这样既可以显出企业的诚意,也有利于企业正常工作的运行。要坚持以我为主,以正面为主,以事实为主的“三为主”原则,这是准确把握舆论导向的最基本原则,只有正确引导舆论,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
未雨绸缪,建立应对机制
企业要居安思危,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 要未雨绸缪,根据企业实际,制订好突发事件新闻处理预案。不能等到事件突发后再现拍脑袋想对策,那样势必会出现纰漏,造成更大被动。
健全领导机制,成立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确保对事件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 启动突发事件下领导机制,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做到管理有序、有力、高效,发挥整体协调能力。
启动紧急预案 企业一旦面临危机之后,应在第一时间启动相应的危机处理预案,领导小组、宣传工作者等人员按照预案迅速到位,根据事件本身特点,对预案进行进一步细化、调整,精心策划、确定新闻发布、报道统一口径,确立报道规模、手段、方式。
与媒体搞好通联工作 要想在危机来临时把握主动,就必须在日常的工作中与媒体建立互信双赢的伙伴关系。要与各路媒体广交朋友,善结“媒”缘,及时通过他们对外发布最新消息,善于利用媒体与公众进行沟通,以控制危机。同时,随时关注媒体对事件的报道情况,并收集新闻报道文章及影像资料等。如果发现媒体的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应及时、策略地向媒体指出并要求更正。
重视互联网的功能 传统媒体的力量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会受到版面或者政策的束缚。但是网络媒体它是万万不能忽视的。所以要及时监控,正确分析,了解舆论导向。
加强应对危机传讯培训 不要忽略企业的员工。让员工随时获知消息,有利于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加强高层管理者和普通一线员工的紧急事故处理预案的培训,增强员工的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企业出现突发公共事件后,要沉着应对,企业只有遵循快速反应、积极沟通、有过则改的原则,本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让人们了解事实真相,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的原则,力争把坏事变好事,把突发事件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企业才能顺利危机,迎来新生。
(作者单位 济南港华燃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