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小组合作学习,改善语文课堂生态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gfeng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课堂患上了“失语症”
  新接了一个班,和学生处了一段时间,发现课堂氛围欠佳,自己设计的很多互动环节都流于形式,能参与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极个别思维较有深度的学生甚至占据了课堂发言总数的半壁江山。班里三分之二的同学被牵着鼻子走,甚至患上了“失语症”。面对此种情形,笔者又如何实现师生间的对话呢?很多执教高年级的语文老师会有同样的感受,年级越高,课堂上的师生交流越少,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成为了课堂的霸主。但是,这样的课堂并不是笔者想要的,更不是学生需要的。
  二、寻找改善课堂生态的有效途径
  建构良性的语文课堂生态,旨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对话的学习氛围中开展经验分享、质疑探究、总结交流等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感悟文字、提升情感、濡染文化,达成“三维”目标,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的学习时空,让语文课堂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改变现状的最好选择。
  1.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欲提高,使不愿意思考、交流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主动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方向有偏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这一模式对于优等生和中等生来说,能帮助其锻炼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而对于后进生而言,更为他们提供了发言机会,使其得到鼓励。
  2.小组合作学习的着眼对象为学生,更有利于创设学生为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小组合作的组成基于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合理搭配,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得多。
  3.教师角色转变为引领者、倾听者,从“一言堂”的形式中松绑。当教师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讲授时,就会精心设计抽丝剥茧式的提问,自己和学生都受累于牵引、被动的教学模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合作性教学,教师就可以在布置任务、明确要求后,轻松穿梭于各小组之间,既可听取各组发言、汇总各组意见,又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提高课堂实效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团队中完成共同的任务,是一种互助性学习过程。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在于改变不对等的师生关系,改善课堂生态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形成语文素养。在实施过程中,同时要避免产生“小组学习”形式化、自由化的负效应,实施策略如下。
  1.科学分组、分工合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科学、合理的分工合作是确保小组学习有效开展的前提。教师对班级整体的学况和每个人的学情要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知识掌握、学习能力、语言组织表达、智力水平及性别等方面的情况合理分配,将优等、中等、后进三类学生进行组合,每个小组4-6人为宜。每个小组中包含了这三类学生,保证各组之间的平等性、互补性、差异性。
  2.精选学习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首先,学习任务可分步实施。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选取那些有难度的内容,需要分步理解,又需要借助小组讨论,才能实现学生自读自悟的内容。其次,讨论有价值的问题。每篇课文、每次教学过程都有需要突破的重、难点。这些重、难点就是有价值的问题,一般都有其深刻性,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探究、启发从而发现其内涵。
  3.任务清晰、分工明确,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清晰的学习任务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由教师根据文本和教学设计提出。各小组根据个人所长、能力高低分配任务,组长负责组织问题研究和质量把关。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前,教师应对各小组的组长进行指导,并在课堂实践中及时给出组织建议。之后,小组长便轮换担任,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4.良性竞争,是保持小组合作学习热情的兴奋剂。学生具备一定的好奇心,同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良性竞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开展思辨过程,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竞争,不在个体与个体之间,而是在小组之间,这种竞争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增进情感交流。
  5.捆绑评价,是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水平的指南针。合作学习的根本是发挥小组内的动态因素,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要实现这一点,评价是关键。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是个体评价,而是团队的评价。此外,小组合作评价不能由教师一人说了算,还要让学生自评、互评。评价内容不能仅限于学习结果,要把学习兴趣与态度、思维方法和价值观纳入小组合作评价中,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小組群体发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
  6.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的保障。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在合作过程中,教师除了指导各组学生的合作,更要在听取各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善于启发、巧妙引导,教给学生探索的方法,这时教师是导演。尤其是当小组合作遇阻时,教师即变身为医生,及时诊断并处理问题,混乱时控制,冷场时激活。同时,教师身为信息收集者,及时把握各组的讨论进程和讨论所得,便于组织好各组的交流顺序,尽量使小组交流各有所指,互为补充。
  操作案例:苏教版五下课文《秦兵马俑》。
  (1)请各小组来当小导游。将课文语句与自己语言相结合介绍一种指定的俑,要求说清该俑的身份和个性。
  (2)介绍类型:将军俑(1、2组),武士俑(3、4组),骑兵俑(5、6组),车兵俑(7、8组),弓弩手俑(9、10组),马俑(11、12组)。
  (3)小组合作:各自明确介绍内容,抓住该俑的特点讨论解说词,可采用白描、可想象补白、可细节介绍等。
  (4)比一比:哪个组介绍得形象又具体,哪个组的配合最默契。
  《秦兵马俑》一文介绍了多种类型的俑,每种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但是逐一地照本宣科,似乎又显得乏味而无趣。针对这些兵马俑逐一学习,课堂呈现的是单一的问答,学生的思维也仅局限在教师的提问上,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语言组织的能力。这时,笔者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小组学习发挥作用,小组长组织组员开展阅读、交流,在合作中分工好或朗读、或发言、或举例、或补充的任务。交流分享时尤其要关注第一组的交流,因为第一组的展示所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要看准时机,及时点拨、引导、纠正小组交流中的学习内容、介绍方法、组织程序。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斯太尔载货汽车有行驶30~40万km而离合器摩擦片仍能正常使用的,也有的只运行十几万公里甚至几万公里,摩擦片就损坏了。如此大的差别,除了其它原因外,正确使用非常重要。现从几个方面谈谈
教学实践表明,单靠学习目的或其他外部条件来促进学习,其推动力是不能持久的,而以创设教学情景为中介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才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
论述了端面圆柱分度凸轮的维修设计方法及数控加工技术,分析了端面圆柱分度凸轮加工技术难点,并给出了解决方法。 The maintenance design method and NC machining technolog
李媛媛,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教师。  教学时长:一课时  目标定位:1.探讨女性追求独立人格的主题。2.赏析本文反讽和象征的艺术手法。3.通过当堂写作加深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并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任务分析:于漪老师曾高度评价《美国语文》“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时代性、实践性、丰富性、灵活性等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小时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女主人公在生命最后一小时里的精神
做为全国医改的样板,福建省三明市全面实施院长和医务人员年薪制获得成功之后,国内不少地方开始借鉴施行。然而,各地在推行时却发现很难操作,年薪制不能顺利落地,问题出在哪?
春风十里,不如坐下读书.如何在这样的好时光里高效阅读呢?下面历史名人的读书法值得借鉴.rn诸葛亮:“观其大略”rn三国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时,与颍川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
期刊
本文阐述活塞环等离子渗氮设备、工艺及渗氮层的检测方法。活塞环经过等离子渗氮处理 ,提高了活塞环的表面硬度 ,耐磨性好。通过磨损实验发现经等离子渗氮的试样摩擦力矩小 ,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课上应该触及学
第一次见到二胡,是在刚入学,老师让我们选乐器的时候。那时候,只觉得所有乐器之中,只有它最高贵、好看:光滑的胡身,紫檀木雕成的龙头,还有它拉出来那悠扬绵长的声音,我都很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也是当代世界最明显的一大发展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可回避地面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