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辽河油田曙1-20374井目前存在的油帽粘度高、关井时间长、在套管内形成死油帽,难以进行捞油作业等问题,进行了生物酶稠油降粘在捞油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分析了降粘机理及影响降粘率的各个因素。结果表明:生物酶稠油降粘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原油的粘度高而难以采出问题;当温度为50℃时,生物酶降粘效果最好;超过50℃,降粘效果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生物酶用清水配样比用污水配样效果好,对超稠油效果不明显;生物酶稠油降粘技术相对成本较低,增油效果明显。
关键词:捞油井 生物酶 降粘 稠油
一、概述
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械捞油技术在辽河油田广泛应用,使大量停产井恢复了生产,由于其施工成本低而得到了大力推广。然而对于某些区块的稠油、超稠油低产井,形成的油帽粘度过高,给捞油过程中的提升和运输造成了很大困难。并且很多井在停产一段时间后在套管内形成死油帽,利用现有的捞油技术无法对其实施措施捞油。这就使我们必须找到一种经济有效的捞油井降粘技术。
二、技术原理
生物酶稠油降粘剂是将从国内外引进的菌种与从辽河油田高稠油、高凝油中提取出来菌种用放射性元素进行放射穿壁,然后进行细胞融合,杂交繁殖,人工改良训化选育出最好的新一代微生物菌种,将该菌种加入到装有高凝油或高稠油、氨基吡咻唑,左旋氧化氨基羟基酸,右旋离子载体羟基油酸,乳化双重异构水、清硫剂、清氨剂的发酵罐中进行培养,通过合成、发酵、乳化等过程石油裂解酶制剂。
三、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情况
1.实验主要仪器与制剂
NDJ-1型旋转粘度计;DIW—4型电子恒温水浴锅;生物酶稠油降粘剂SUN600,东营盛世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SRJ稠油降粘剂,上海四达石油化工科技公司;玻璃棒、烧杯、量筒、电子天平、捞油井稠油油样等。
2.实验步骤
2.1将稠油油样加热到地层温度(40℃),测其原油含水粘度;
2.2将生物酶稠油降粘剂和普通降粘剂配制成质量百分数0.5%的水溶液;
2.3将稠油油样分别用清水和污水按油水比为7:3配制成混合液体,储存备用;
2.4在混合液体中分别加入配置好的生物酶制剂SUN600和普通降粘剂SRJ,在40℃恒温水浴中放置24小时后分别测其粘度,并计算降粘率,按下式计算降粘率:降粘率=(原油粘度-加药后粘度)×100%/原油原始粘度;
2.5再将加入SUN600的稠油油样分别50℃、60℃和70℃的恒温水浴中放置24小时,测其粘度,并做出曲线图以做比较。
3.实验结果
通过室内实验得出结论:生物酶降粘剂清水配样比污水配样效果好,在稠油捞油井油样中降粘效果显著,但对于粘度在10万以上的超稠油效果不明显。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3.1 40℃时普通降粘剂的降粘效果是95%-97%,而生物酶降粘剂的降粘效果能达到99%左右,降粘性能优越。
3.2温度对生物酶的降粘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50℃时降粘效果最好,当温度超过50℃后降粘效果下降。这是因为任何酶都只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有活性,生物酶降粘剂中酶的活性在50℃時达到最高,继续升温酶的活性下降。
4.现场应用情况
曙光采油厂捞油公司曙1-20374井原油粘度高、关井时间长、在套管内形成死油帽,捞油效果不明显。2006年10月我们对其进行实施生物酶降粘施工,措施前5天一捞,平均每天产液0.83t,产油0.72t,含水14%,措施后2天一捞,平均每天产液2.54t,产油1.5t,含水41%,措施效果明显。
四、经济和社会效益
现场实施的1口井,措施共投入材料费、车组费、部分油井作业费及人工费等14.4万元,创产值17.4万元,创利润3.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2,达到挖潜增效的目标。
五、结论
1.生物酶降粘剂SUN600能显著降低捞油井中的稠油粘度,降粘率可达99%
2.生物酶降粘剂用清水配样比用污水配样效果好,对原油粘度超过10W超稠油效果不明显;
3.生物酶降粘剂受温度影响,50℃时降粘效果最好,50℃后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降粘效果变差。
4.生物酶降粘技术在曙1-20374井中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技术收益为正值,为稠油捞油井的开发提供了一项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修建,捞油井液面测定方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2007,2(3):31-33.
[2] 刘徐慧,陈强,陈馥,马宁.生物酶降解聚合物钻井液,石化技术与应用,2008,26(3):230-233.
[3] 王庆,赵明宸,孟红霞,杨峰,尹志青.生物酶在出砂稠油井解堵中的应用,油田化学 2002,19(1):24-26.
[4] 杨倩云,郭保雨.生物酶可解堵钻井液降解动力学模型研究,钻井液与完井液,2004,24(1):15-17.
[5] 杨德华,董治学,罗波.生物酶解堵技术现场试验研究,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6(30):321-323.
作者简介:黎蜀平(1966-),男,汉族,辽宁盘锦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捞油井 生物酶 降粘 稠油
一、概述
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械捞油技术在辽河油田广泛应用,使大量停产井恢复了生产,由于其施工成本低而得到了大力推广。然而对于某些区块的稠油、超稠油低产井,形成的油帽粘度过高,给捞油过程中的提升和运输造成了很大困难。并且很多井在停产一段时间后在套管内形成死油帽,利用现有的捞油技术无法对其实施措施捞油。这就使我们必须找到一种经济有效的捞油井降粘技术。
二、技术原理
生物酶稠油降粘剂是将从国内外引进的菌种与从辽河油田高稠油、高凝油中提取出来菌种用放射性元素进行放射穿壁,然后进行细胞融合,杂交繁殖,人工改良训化选育出最好的新一代微生物菌种,将该菌种加入到装有高凝油或高稠油、氨基吡咻唑,左旋氧化氨基羟基酸,右旋离子载体羟基油酸,乳化双重异构水、清硫剂、清氨剂的发酵罐中进行培养,通过合成、发酵、乳化等过程石油裂解酶制剂。
三、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情况
1.实验主要仪器与制剂
NDJ-1型旋转粘度计;DIW—4型电子恒温水浴锅;生物酶稠油降粘剂SUN600,东营盛世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SRJ稠油降粘剂,上海四达石油化工科技公司;玻璃棒、烧杯、量筒、电子天平、捞油井稠油油样等。
2.实验步骤
2.1将稠油油样加热到地层温度(40℃),测其原油含水粘度;
2.2将生物酶稠油降粘剂和普通降粘剂配制成质量百分数0.5%的水溶液;
2.3将稠油油样分别用清水和污水按油水比为7:3配制成混合液体,储存备用;
2.4在混合液体中分别加入配置好的生物酶制剂SUN600和普通降粘剂SRJ,在40℃恒温水浴中放置24小时后分别测其粘度,并计算降粘率,按下式计算降粘率:降粘率=(原油粘度-加药后粘度)×100%/原油原始粘度;
2.5再将加入SUN600的稠油油样分别50℃、60℃和70℃的恒温水浴中放置24小时,测其粘度,并做出曲线图以做比较。
3.实验结果
通过室内实验得出结论:生物酶降粘剂清水配样比污水配样效果好,在稠油捞油井油样中降粘效果显著,但对于粘度在10万以上的超稠油效果不明显。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3.1 40℃时普通降粘剂的降粘效果是95%-97%,而生物酶降粘剂的降粘效果能达到99%左右,降粘性能优越。
3.2温度对生物酶的降粘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50℃时降粘效果最好,当温度超过50℃后降粘效果下降。这是因为任何酶都只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有活性,生物酶降粘剂中酶的活性在50℃時达到最高,继续升温酶的活性下降。
4.现场应用情况
曙光采油厂捞油公司曙1-20374井原油粘度高、关井时间长、在套管内形成死油帽,捞油效果不明显。2006年10月我们对其进行实施生物酶降粘施工,措施前5天一捞,平均每天产液0.83t,产油0.72t,含水14%,措施后2天一捞,平均每天产液2.54t,产油1.5t,含水41%,措施效果明显。
四、经济和社会效益
现场实施的1口井,措施共投入材料费、车组费、部分油井作业费及人工费等14.4万元,创产值17.4万元,创利润3.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2,达到挖潜增效的目标。
五、结论
1.生物酶降粘剂SUN600能显著降低捞油井中的稠油粘度,降粘率可达99%
2.生物酶降粘剂用清水配样比用污水配样效果好,对原油粘度超过10W超稠油效果不明显;
3.生物酶降粘剂受温度影响,50℃时降粘效果最好,50℃后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降粘效果变差。
4.生物酶降粘技术在曙1-20374井中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技术收益为正值,为稠油捞油井的开发提供了一项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修建,捞油井液面测定方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2007,2(3):31-33.
[2] 刘徐慧,陈强,陈馥,马宁.生物酶降解聚合物钻井液,石化技术与应用,2008,26(3):230-233.
[3] 王庆,赵明宸,孟红霞,杨峰,尹志青.生物酶在出砂稠油井解堵中的应用,油田化学 2002,19(1):24-26.
[4] 杨倩云,郭保雨.生物酶可解堵钻井液降解动力学模型研究,钻井液与完井液,2004,24(1):15-17.
[5] 杨德华,董治学,罗波.生物酶解堵技术现场试验研究,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6(30):321-323.
作者简介:黎蜀平(1966-),男,汉族,辽宁盘锦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