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普教育与研学旅行调查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zxc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科普教育是我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科研单位利用自身的优质资源,以实践活动为手段,开展科普教育类活动,有利于提高科研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有利于大众了解新型农业科学技术和知识。研学旅行是科普教育活动的创新发展,旅教合一的融合性发展,有利于青少年树立热爱自然、尊重劳动的观念。基于农业科普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成果,探讨科研机构依托园区开展科普教育和研学旅行的发展历程、意义和运营模式。
  关键词:科研单位;农业科普教育;研学旅行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6-0155-04
  一、農业科普教育的发展历程
  农业科普教育是普及科学知识,促进人们尊重农业、热爱农业,提高全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我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我国农业科普教育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我国现代教育大家陶知行提出“修学旅行,旅行为增长知识,扩大眼界之教育方法”,其资助的新安儿童旅行团成为我国修学旅行的典范,2006年山东曲阜市举办了中国第一个研学旅行节庆活动——孔子修学旅行节[3],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修学旅行产品需求开始显现。
  在国外,研究性学习和中小学科普教育开展得较早,学生通过科普旅行活动中获取感兴趣的课题,自主思考、研究设计与总结评价,以培养实践学习能力,以更好地获得文化知识。日本的研学旅行称为修学旅行,1882年栃木县第一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了第二届劝业博览会,被认为是日本学生修学旅行的开始。1896年,长崎县立长崎商业学校到中国上海进行修学旅行,是日本首次国外修学旅行。在日本修学旅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一次集体的学习活动,通常以小团体的方式组织学生参观,在大规模博览会举办年期间会举行很多参观博览会的修学旅行活动。大城市圈内的学校则组织学生去北部地区,以加深对农业等大城市圈外产业的理解。
  科普旅行在美国也是一项普遍开展的教育活动,学校安排学生参加科普研究性质的学习活动,以满足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研学旅行、科普旅游、修学旅行等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用课堂知识来观察和分析自然与社会。例如,加州的学校会组织学生去国会大厦研学,感受政府机构的运行。美国的高中还有专门的名校游,利用假期到名校参观学习了解学校的特色,为大学择校做准备。
  台湾也是我国农业科普教育优先发展的地区之一,早在1948年便开始试办五年制的农业职业学校,以传授年轻人专业的农业技术和农场经营技能。到1986年台湾地区农业职业学校的数量达21所[4],农业科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到了21世纪初期,台湾地区的农业科普教育活动更加丰富,每年举办一次科学普及活动,称之为科学周。2002年底,台湾地区制作了第一部科普教育影片,共18集,总时长为16个小时——科技万花筒,每周六在电视台播放,广受欢迎[5],先进的科学知识得到了有效传播。
  二、科研单位开展研学教育和休闲旅游的运营模式
  农业科研机构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源头,其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科研成果、科技信息,为人们亲近自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支撑,同时其也担负着农业科普教育的任务。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法,也是促进我国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
  近些年,我国国民收入不断提高,休闲消费、旅游消费升级发展,科普教育和休闲旅游形式多样,研学旅行作为素质教育的革新载体,覆盖多个行业,包括自然景区、示范型农业基地、特色小镇、大型企业等。2014年教育部印发《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践活动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要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生存体验、科学实践、专题教育等活动,“科学实践”主要包括科学探究、技术与设计、科学与艺术等项目,旨在指导学生了解自然探索生命,激发研究欲望,提高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基地从类型上看,分为科研科普基地、爱国革命基地、企业工程基地等。科研机构利用自身优质资源,结合资源特点,开发课程和旅游线路,突出主题特色,引导民众树立爱护生态的意识,学习现代化技术,增强科学精神。
  研学旅行产品按照资源类型可分为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6]。研学旅行是指,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相关的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意见》提出了研学旅行操作性方面的指导性意见,规范了教学主题、协议规定事项、行前培训等具体内容,为行业划定了基本标准和规则。研学旅行成为部分科研单位开展科普教育的新形式之一。针对青少年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农业类研学旅行把课本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让青少年参加平时难以体验到的种植、栽培、实验类活动,近距离体验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关联性。
  (一)运营和营销
  从目前调查研究来看,研学基地以依托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来运营为主,独立的企业经营模式较少,公私结合的经营模式少量存在。科研机构开展研学旅行也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是能否满足目标客源市场需求,二是基地选址依托的自然、科技等资源是否具有可开发性,三是交通便利性,四是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五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保障性,六是安全措施和应急能力等因素。对于研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国家尚未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因此科研机构利用基地或园区开展研学教育是基于已有的行业和地方标准来建设实施的。
  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普教育和休闲旅游的运营模式包括委托式经营模式、租赁经营模式、联合组建公司运营模式、部分委托经营模式等见表1,其中农业科研机构为甲方,合作机构为乙方,根据调研情况可以看出不同的运营方式,收益分配和经营难度也各有不同。烟台科技示范园区采用市场经营的管理体制,按照“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7]管理和经营园区,按照要求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运行机制灵活的企业制度。总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模式[8],烟台科技示范园区属于企业化的管理,风险和收益并存。   除了表1中的运营模式,还有划分转租、长短期租用、划拨制等规划方式。划分转租是指,将园区分成若干功能区,再根据不同功能转包给专业机构来运营。长期租用的运营方式是指,事业单位或科研基地招标有资质的企业,根据农业科普教育的发展规划,租用园区内部分土地进行自主经营。部分科研机构还会要求企业租用园区的同时确定主导产业,通过定向投入和服务的方式,引导发展相关产业,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划拔制是由政府通过有偿征用,把土地先行集中再划拨给有关部门进行综合开发[9]。农业科研机构多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基地的建设资金,主要为政府投资和融资的组合方式。例如,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旅游园由省政府全额投资建设,现为国家级的农业旅游示范区,集科技創新、成果展示、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科技产品营销于一体,是黑龙江农业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的亮点工作之一[10]。该园有系统的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和完善的园内设施设备,还会定期开展公益性质的科普活动,有效提高了政府机关单位的社会影响力。
  农业科研园区功能集科研开发、休闲娱乐、实践教育于一体,再通过不断的农业和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来达到提高园区综合效益的目的,进而发挥园区的辐射作用,发挥科研园区的多样化功能。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学教育业务与公司共同开发建设,其中科普教育工作和旅游相关产业由山东寓教于乐研学旅行公司独家运营,目前研学旅行相关业务已步入正轨,是属于公私合营的经营模式。
  农业科研园区不但承担开发新技术、研究新产品、新成果的主体任务,还利用单位的研究成果和设施条件进行旅游活动及营销相关衍生产品。消费群体以学校、政府单位、社区团体、家庭为主,园区的销售方式通常采用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相结合的方式,通常在起步阶段以间接销售为主,成熟以后以直接销售为主,结合采用以取得理想的销售收益。直接销售流程短,操作环节少,是一种对业务能力要求较高的销售方式。间接销售流程长,操作较复杂,分为多级市场,级次越多,销售费用越多,销售价格就越高,适合新设业务的销售机构。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农事教育体验基地为例,该基地运营时间不长,市场营销工作刚刚起步,销售经验短,宣传能力不足,因此营销方式采用间接销售为主,通过与旅行社、中介机构、销售公司以及政府单位等合作,形成一种合作销售模式,采用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提高销售总水平[11]。目前关于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教育的营销模式的研究较少,主要因为公立性质的研学旅游主要以公益性为主。
  (二)课程规划
  课程是研学旅行、科普教育的核心部分,主要服务对象主要为青少年。开展研学课程首先要符合研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提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并把研学旅行课程纳入课程规范[12]。文化和旅游部制定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提出了相关课程的规范要求,包括教育服务项目、教育服务流程、教育服务设施及教材、教育服务导师主导实施、教育服务评价机制在内的五个方面。地方教育局在不同层面上对课程制定也有要求,武汉市教育局提出研学课程设计要包含目标课程、课程内容、课程安排、课程评价四大要素。
  研学旅行和科普教育中的课程设计环节要结合实际,拓展知识认知的深度、广度,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及劳动技能水平[13]。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就要全面把握劳动的内涵,除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之外,有规划、有目标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性、服务性、生产性的劳动,接受身体锻炼和意志磨炼,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农业类研学课程主要以劳动教育为核心设计的实践探究类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户外拓展训练、劳动生产、集体生活、实践调研等,通过这些活动,提升学生团队意识、身体素质等,把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把研究性学习和实践体验相结合,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吃苦精神,开阔胸襟视野,提升全面素养。
  三、开展科普教育和休闲旅游的实践经验
  现如今科研单位兼具教育、科研和旅游三重功能,借助自身的开发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可以有效建立科研、旅游、教育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创建农业旅游品牌来开展科普旅游能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4]。例如,黑龙江农业科学院下属的农业科技旅游园是以科技为主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还是周边城镇居民近郊旅游的主要目的地[15],喜爱自驾游、周末游的市民和有科普教育需求的家庭构成了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旅游园市内主要客源市场[16]。除此之外,华南农业大学利用校园广阔的土地资源优势,利用学校品牌积极发挥校园观光旅游的功能,园区在建立之初就定位为在对教学、科研服务之外,兼顾发展观光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功能,至今已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数据显示,华南农业大学在1999—2001 年接待3.5万人次,2007年接待7 000余人次[17]。
  开展农业科普教育研学旅行也能为周边农户带来收益,湖南欢乐果乐园农场把中学生团体作为主要客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并与当地贫困农户签订“基地+农户”合作协议,将农产品销售、农家餐厅业务分给当地贫困农户,并引导贫困农户种植基地活动所需的农产品。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下半年,贫困农户增收达20万元,农业科普教育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四、开展农业科普教育的意义
  “研学+科普+旅游”的合作模式有效的整合和利用了科研机构、学校、旅游等部门的物质资源,推动和促进了农业与教育的融合、高效发展,提升了旅游的品质和附加值。这种教育形式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并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这种学习形式有利于拓展创新能力,也能有效提高科研单位的社会影响力。   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是以科技为支撑的教育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是面向人民群众和服务民众的平台[18],能让参与者切身体验到自然的真实,教学过程往往是引人入胜、潜移默化的,使参与者深刻体会日常生活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深层关系[19]。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更渴望多学习、了解科技知识,地方政府设立的以科研机构为主导的科普教育基地满足了人们对科技知识的需求,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对普及农业知识,培养青少年劳动观、自然观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
  五、启示
  农业科研单位利用园区开展科普教育与研学旅行的新机制,对青少年的职业发展、学习思维、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现代化科研园区直观展示农业生态环境、生产设施与高新科学技术,为居民观光、青少年学习提供场所,拓展了传统科研机构的单一化功能,促进了教育、旅游、农业的相互发展。研学旅行的创新发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研学旅行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类研学旅行实施案例较少,课程设计、评教标准、安全保障、基地建设等方面亟待深入探讨和改进,需要更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投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申延平.中国农村社会转型论[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立舒.梅州市农业科普产业发展问题与路径选择[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6.
  [3]  林杜鹃.合肥市中小学修学旅行市场特征及开发策略[D].合肥:安徽大学,2014.
  [4]  周春建.台湾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台湾农业探索,2009,(2):17-18.
  [5]  富贵.台湾的科普教育[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4,(4):25-26.
  [6]  教育部关于印发《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践活动指南(试行)》的通知[EB/OL].河南教育厅网站,2014-04-22.
  [7]  李达球.再论农业企业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8]  郭尊东.烟台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9]  张兆敏,赵阳,任子君.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初探——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11,(8):11-15.
  [10]  李晓明,龚传胜,李冬.大力开展农业科普活动 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基于安徽省农村科普活动的调查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0,(1):71-74.
  [11]  唐存莲,王德芳,汤久杨.试论都市型农业科普旅游的开发——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农事教育体验基地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6):11-14.
  [12]  教育部.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12-19.
  [1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20-03-26.
  [14]  欧阳欢.农业科研单位资源开发与资产管理的实践[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6,(3):31-33.
  [15]  崔嵩岑.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旅游园的发展现状[J].中国林副特产,2012,(2).
  [16]  罗立秋.黑龙江农科院农业科技园资源概况[J].黑龙江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院刊,2006,(5):15-18.
  [17]  《华南农业大学百年校庆丛书》编委会.华南农业大学校史:第2卷[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180.
  [18]  韦星光,梁勇生,彭荣锋,毕晓磊,林亮.创意农业与科普教育创新发展模式的研究探讨[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3,(2).
  [19]  闫翠丽.河南省农业科普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D].郑州:河南大學,2014.
  [20]  周琼,曾玉荣,杨勋华,等.台湾农业科普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09,(7).
其他文献
对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土壤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壤的使用状况关系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升,将先进的信息
摘 要:直播电商自2016年发展以来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各个平台入局,同时直播带货作为一个应势而生的新型模式,一度成为时下热点热词,受到了人们的特别关注。介绍直播电商自2016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直播电商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人”“货”“场”三个方面对直播电商生态产业链进行浅要分析。  关键词:直播电商;发展历程;“人货场”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 要:音乐专业高校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如何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缩短进口产品的采购周期,最大化地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成为音乐专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进口产品政府采购的特殊性,对音乐专业高校进口产品政府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达到保证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关键词:进口产品;政府采购;管理现状;改进
摘 要:移动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在历经一系列监管措施后,最近两年迎来了快速的规模扩张。在疫情暴发后,无接触式的支付方式也被大多数支付场景所采纳,更是扩大了移动支付的覆盖面,提高了使用频率。但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漏洞实施犯罪也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多新的支付安全问题。因此,在不断推动移动支付发展的同时,也应当更加重视支付安全问题。对场景化移动支付行为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认识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问题,从
反渗透技术本身是一种隔膜分离新技术,其能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反渗透膜实现溶液中的溶剂、溶质的交融与分离.将反渗透技术用于制药用水系统,能有效地提升制药生产的品质.本文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对公路交通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道路交通信息化管理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要求,文章提出GIS技术在道路交通信
治疗肝癌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治愈手段是手术切除,精确的肝脏分割对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基于深度学习的肝脏图像分割方法能够更方便、快速地获取清晰、准确的分
摘 要:表情包的网络文化育人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其网络文化育人功能長效发挥问题也日渐突出。通过对表情包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机制的分析,基于符号互动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梳理和设计表情包网络文化育人功能运用的基本路径,进一步分析当前表情包网络文化育人长效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在价值认知、创作策略、体系完善、品牌创建、功能拓展、创作参与、效果反馈、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表情包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
隧道消防日益重要,虽有完善的消防设计,但为防止系统失效还需经常性地进烦琐的行人工巡检.一整套智能巡检系统(采用大物联网(专网)智能传感器+原来设备数据采集+大数分析管理
乌梁素海流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同时承担着遏制乌兰布和沙漠东侵、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任务,是黄河流域和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改革开放以来,乌梁素海流域生态问题日渐突出,流域生态结构受损严重、生态功能退化明显,严重威胁着我国西部地区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核心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乌梁素海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明确指示和具体要求。乌梁素海流域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从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