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ha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值春夏换季,雨水自然而然地多了,那淅淅沥沥的雨,打在了我的心尖上……
  ——题记
  我的家乡虽比不上多水的江南,但雨水也是很多的。
  记得我四五岁时,不怎么喜欢下雨,总是搬来小凳子,嘟着小嘴坐在屋檐下,听着那烦人的滴答声,心里就开始埋怨:“这该死的雨呀,什么时候能停下?”
  长大一点,我学会背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懂得了雨的宝贵,对雨的偏见慢慢地消失了。
  時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我已经14岁了,更喜爱赏雨、听雨了。
  放学回家的时候会经过一段乡间小道,我特别喜欢下雨后走在田埂上那种感觉,嗅着空气中淡淡的青草味,看着碧绿的庄稼叶上圆润的水珠,一天的疲惫便立刻烟消云散了。
  夏天闷热的夜晚,我喜欢在台灯下看书或者写作业。有时,当我正聚精会神地伏案疾书时,突然有什么东西“哒哒哒”地打在玻璃上,像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吓了我一跳,看向窗外,才发现下雨了,恼人的暑气也逐渐消散了。
  秋天,当我漫步在田野上,路过一片荷塘时,天空降下淅淅沥沥的雨,雨点打在那些还未完全枯萎的荷叶上,发出“啪啪”的响声,像放鞭炮,又像炒豆子,别有一番韵味。
  如果隔一段日子不下雨,我便会特别想念雨,就算来一次人工降雨也行,那种渴望甘霖的感觉,与古时求雨的人们的心情没什么两样。
  好不容易下雨了,我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撑起一把透明的小伞,在雨中或伫立或行走或聆听。雨点一会儿与屋顶亲吻,一会儿与树对话,一会儿又与小草跳舞……雨仿佛通晓音律的一群精灵,在我的心上跳舞,让我的心为之律动,抚平我的浮躁。
  我将手伸出伞外,一股凉丝丝的感觉遍布全身,大脑无论多么疲惫也会瞬间清醒。每到这时,我仿佛也成了诗人,头脑里诗情涌现,幻想脚下的水泥路变成一条青石板的街道,想起自己读过的一句很美的诗:“青石的街道向晚。”
  这看似极普通的雨,极有诗意和趣味,它淅淅沥沥地走过我的童年岁月与花季时光,教我感悟人生、品味生活。
其他文献
《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小时候是个“砸缸”的熊孩子,成年后是一个有趣的社交达人,这和他严谨保守的政治风格完全不同,和他楷书的规矩端正也截然不同。  司马光在六十四岁那年,一边在家里写书,一边和一群七老八十的老友发起了一个朋友圈,取名“洛阳耆英会”,人数有十二三个。他亲自撰写了《会序》,交代搞这个聚会的缘由是因为仰慕白居易搞的“香山九老会”。文人雅聚无非玩点曲水流觞诗酒唱和,本来也没什么太大的新意,
期刊
作为一种悠久的民间艺术、一种乡土风俗的载体,甚至作为一种“土得可爱”的旅游纪念品,中国年画储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不朽的美学意义。  五彩缤纷的画,多彩多姿的年  腊月的最后一天被称为“除夕”,人们会在门楣上贴春联,窗户上贴剪纸,屋子里贴满年画,把家里装饰一新迎接新年。自古以来,人们盛行用燃放爆竹来驱赶灾厄,在门上贴门神来镇住邪魔,而年画正是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随着绘画技艺的
期刊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见证着风化的记忆,也是无声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国古代建筑彰显着博大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它的土木结构,表现出古人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而成语是玲珑的语言珍品,方寸间演绎着千古华章。很多与我国古代建筑有关的成语,无一不折射出中华文化之光。一起来看看吧。  说典解故  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这一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
期刊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里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去阅读,都总有自己的独特感触,当种种情绪向我们袭来,似乎唯有以笔梳理与表达,体味与传递。读后感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读写结合写作任务,是学习者以语言为中介的对话过程。这个过程是对阅读文本的延伸和思考。那么,读后感写作有什么技巧呢?  1自然引入  我们写读后感时常常会看到例如“引—概—议—联—结
期刊
猜省份  1. 青海,甘肃 2. 山东,山西 3. 云南,海南  猜人名  1. 蒲松龄 2. 汤显祖 3. 诸葛亮  填对联(仅供参考)  1. 五谷 2. 天蓬 3. 文章  写横批(仅供参考)  1. 盛世大联欢 2. 春回大地 3. 辞旧迎新  对对联(仅供参考)  1. 桃符代代更新  2. 岁寒守歲岁无寒  3. 古神州 如骏马嘶风 豪气壮河山
期刊
苏东坡为何人?“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美食家,秉性難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他还是才华横溢的散文家、书画家、词人……  苏东坡,这样的一位旷世奇才,却在政治路途上屡遭贬谪,就连他自己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然而,他也曾少年出名,在别人“十年磨一剑”之时,他便已受到了万人景仰,连皇帝老儿
期刊
那些被针线缝起的布头,闪烁着我生命里细碎而温暖的光芒。  布 鞋  小时候,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很少有新鞋穿,奶奶觉得愧疚,便用家人不穿的旧衣服给我做布鞋。奶奶坐在明媚的阳光下,将手中一块块零碎的布头拼凑组合,然后眯着眼穿针引线,仿佛要把阳光缝进鞋子里。阳光照在布鞋上,暖暖的,也照在那枚细小的针上,明亮的光点随着奶奶手臂的挥舞走出一条条爱的针脚。  待奶奶做好布鞋,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在铺满阳
期刊
在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只能在男人们制订的各种“规则”下艰辛生活,她们或许在乏味的生活中变得麻木,或许心存不甘却无可奈何,只好不争不抢,逆来顺受。这是我认知里古代女子的处境和形象,我想,她们一定是软弱无知的,否则怎么会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说法呢?  但读了《镜花缘》这本书之后,我的认知完全被推翻了。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唐代书生的奇幻漂流故事。武则天当政时代,秀才唐敖仕途失意,随妻舅林之洋出海
期刊
在静谧的时光里与书邂逅,透过白纸黑字,你能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阅读的乐趣大抵如此,只要一张书桌一本书,你便能为自己拓展出无限宽广的视野,把所有你感兴趣的东西囊入脑海,深深埋在心中,让它们生长成滋养你的养分,伴你成长,闯荡世界。请你相信,那一本本你读过的书,一个个令你动容的句子,都将在今后的日子里成为你行囊中的宝藏。  【文题Show】  打开书本,我们邂逅了一个个精彩的人物,获得了一种种深刻的
期刊
@酷酷的JACK 读完朱嘉涵同学的《跨越时代的思想——读有感》,我深有感触。虽然作者一直把故事的内容梗概作为文章的基底,但是也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而鲍听雨同学的《处世高人苏东坡——读有感》又是另一番味道,文章化用了不少诗词,文采斐然,妙笔生花;最后,南力瑜同学的《花开花落难寻觅——读有感》更是语言细腻,笔触独到,读来有一种饱满的情感溢满心间。  @图图老师 总体而言,三篇文章各有特色,我个人最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