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拉萨半程马拉松奔跑地球第三极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01newg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马拉松


  在国内所有的马拉松比赛中,拉萨半程马拉松绝对是最特别的那个。这场中国海拔最高的城市马拉松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跑者前来挑战。2019年的参赛人数从3200人扩大至5000人,赛事由B级赛事升级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全国A级赛事。
  近年来各地频频举行城市马拉松比赛让马拉松一下子从比赛跑道的神坛走下,城市马拉松已经成为了一种运动潮流,也成为了彰显城市面貌的一个窗口。国内海拔最高的比赛场地,让拉萨自然而然成为了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制高点”。
  马拉松本就是一项具有挑战性、运动强度大的体育运动比赛,选择在海拔3650米的地方跑马拉松,更是对参赛者勇气和身体极限能力的测试。高海拔,氧含低,对跑者的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要求非常高。

来之不易的入场券


  此次马拉松由中国田径协会、拉萨市政府主办,比赛设半程马拉松、10公里组、5公里健康跑三个组别。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爱好者齐聚西藏拉萨共同挑战这场中国海拔最高的马拉松赛事,半程马拉松组的现场参赛人数为465人,10公里组的现场参赛人数为524人,健康跑(5公里)的现场参赛人数为4011人。
  但拉萨半程马拉松的准入门槛之严格更是令人咋舌。据一个参赛选手回忆, “从领取体检表,到去医院的各个科室体检、验血,直到最终拿到‘通关文牒’,我算了一下,体检者至少需要徒步上下12层楼。”
  如果在平原地区,这确实不算什么。但在海拔3650米的拉萨,据拉萨市气象局数据显示,拉萨夏季含氧量66%,冬季含氧量63%。意味着你爬每—层楼梯都要比在内地平原地区耗费更多的精力,更何况是12层楼梯。这也算是拉萨半程马拉松给参赛者的第—项挑战。

我在拉萨跑半马


  A0135号。今年63岁的谢伟是中国老兵马拉松俱乐部的退伍老兵,来自郑州,1973年曾在羌塘无人区执行测绘任务。多年来,他不断到西藏参加各类徒步:珠峰东坡、希夏邦玛峰大本营、陈塘……
  “为了准备拉萨的半程马拉松,已经参加了好几个亚高原的马拉松赛事:包括大理、汶川、银川、兰州……终于能来参加这次拉萨半程马拉松,不敢说多激动吧,但算是了了一个心愿吧!”
  A1078号,来自福建厦门的凌鸿英女子半马组第一名,用时1小时47分。“拉萨的太阳很晒,拉萨的观众很热情。”在她的朋友圈这样写道。这是她高原半马首秀,却一举夺得头筹。谈吐间,她洋溢着健康自信的笑容: “我很喜欢西藏这片土地,想要用不一样的方式来体验这片高原的热情。”
  在龙羊峡完成了一场50公里的越野赛之后,凌鸿英特意提前10天回到拉薩,每天都会去布达拉宫打卡适应,因此在拉萨半程马拉松即将抵达终点之前她显得异常激动(拉萨半程马拉松的终点就在布达拉宫),而后无追兵的她最终稳定续航,用1小时47分拿下这场地球第三极半马的冠军。
  A0-129号,是来自西藏那曲的藏族小伙索南扎西。来自卓梦跑团的索南扎西很喜欢跑步,他每天坚持晨跑微信朋友圈打卡,到现在为止累计超过了500天。为参加这次的拉萨半程马拉松,他早早地就开始做准备。“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拉萨半程马拉松,比起上一次,这次的成绩提升了10分钟。而且这一路跑来,有哈达、有欢呼声,感觉很轻松。接下来有条件的话还准备参加纳木措徒步大会(18公里)。”
  A0391号,云南百马跑团的发起人是年逾古稀的杨小彪。他身着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服装,背一个坠满铃铛的布袋。赛道沿途除了加油欢呼声、还有他的丁零作响作点缀,精神矍铄的他根本看不出已经70岁了。他在云南组织了一支由中老年人组成的队伍——百马跑团,立志要跑完100场马拉松。跑团成员多次成功完成马拉松赛事,呼吁为老年跑友争取参赛权益。
  第一次来参加拉萨的半马,因为年龄太大,前期的报名程序比一般的报名选手都要复杂坎坷,直到比赛开始前9天他才被组委会通知可以参加比赛,老人家终于松了口气,随即买了机票飞上拉萨。 “我退休以后就跑跑步,国内外大小赛事参加了很多,包括100多公里的超级马拉松。我的理念就是——宁可倒在赛道上,也不想倒在医院里。这次半马我就一路玩着就跑完了,现在我可以回去告诉我们的团友,我跑得下来,你们也可以。我也想借此机会呼吁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办公室,多运动。运动使我们健康,运动带给我们快乐。”

超豪华的比赛配置


  据最终统计,2019年拉萨半程马拉松年龄最大的跑者是来自绍兴的76岁选手宋孟斌,他的参赛项目是健康跑(5公里)。年龄最小的选手也出自健康跑,今年只有5岁,是拉萨本地的小女孩段懿珊。半马组年龄最大的选手是来自山东济南的72岁老人王美琪。半程马拉松的完赛率为95.74%。10公里跑的完赛率为98.165%。今年的赛道全程共设有22个补给站,几乎每1公里就有1次补给。赛道全程设有12个医疗点,每2.5公里设置有固定的医疗站,几乎是全国最高规格的医疗保障,由拉萨市卫健委派出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坐镇,50名专业义务人员定点蹲守,所有医疗点均配备AED(心脏除颤仪)。两辆急救车全程跟随,并还设有12辆救护车随时待命。拉萨师专组织618名志愿者,在经过培训后,赛事执行方朗途体育于每100米设置一名赛道监管志愿者,为赛事提供精细体贴的服务保障。朗途体育已成功在高原举办骑闯天路高海拔自行车及极限赛、参与跨喜马拉雅自行车极限赛等体育赛事,拥有丰富的高原赛事经验,这也使得连续两年拉马“零事故、零意外”。
  拉萨市表示,拉萨半程马拉松赛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举办此次赛事是拉萨市依托高原特色,以赛事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将致力于推动拉萨半程马拉松逐渐走向国际化,将拉萨半程马拉松打造为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这也使得拉萨这座城市的色彩更加丰富,文化内涵更加立体多元。
其他文献
2008年10月16日,欧盟27国首脑会议批准了《欧洲移民与难民庇护公约》,这标志着欧盟在统一的移民政策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近年来,特别是2004年欧盟大规模东扩后,从经济欠发达的新成员国和周边亚非地区大批劳动力涌入欧盟老成员国,非法移民大量涌现,移民犯罪日益猖獗,由此所造成的“移民失控”局面使各成员国无力招架,于是,超国家的“欧盟一体化移民治理模式”便应运而生。欧盟的移民管理是从制定统一的移民
2009年2月16日,尼泊尔蓝毗尼大区的布特瓦尔有些不同寻常,这座往日里安宁的县城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来自尼共(联)各个地区、各层组织的1820名代表以及14个国家的17个外国政党代表团与会,近20万群众参与了开幕式的庆祝活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刘洪才率中共友好代表团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2008年,尼国体发生巨变,君主制被废除,成立
在印度,共产党已有80多年的历史,而且不止一个,现已是印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力量。没有共产党的外部支持,正在执政的印度中央政府就会倒台。特别是在一些邦,共产党曾经或正在执政。其中时间最长的是西孟加拉邦,从1977年至今,共产党已经连续执政28年了,而且很有可能还会继续执政下去。    印度共产党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  印度共产党的建立是在国外和国内先后进行的。  先是在国外,曾是孟加拉秘密组织的成员的
【摘 要】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古典诗词作品极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美育价值。教师要站在发现美、鉴赏美、传承美、创造美、以美育人的思想高度,从营造意境、分层诵读、多元吟唱、拓展实践等途径,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歌唱的兴趣,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关键词】小学音乐;古典诗词;以美育人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瑰
应老挝人民革命党、越南共产党以及柬埔寨人民党和奉辛比克党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率中共代表团于9月10~19日对上述三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中联部副部长刘洪才和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明波陪同访问。  访问期间,俞正声与往访国的党、政等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中国共产党与老、越、柬各政党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合作关系,深化了与
“吃石锅鸡,住扎西岗”已经成为鲁朗旅游的形象代言。鲁朗小镇不过是十几年历史,而扎西岗和东巴才等村已经在鲁朗度过了数不清的岁月。  他们不是符号,纵然走在天下最美的森林和田野上,却也同我们一样,有着沉甸甸的生活和期望。国际旅游小镇的建设,将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变化?  扎西岗:现代而又古老的村庄  飞翔的房屋  从德木拉山口上看去,能看到鲁朗藏在大海般的山地之中,沿着阴暗的山脊一路向上,三座雪山火焰般兀
一次旅行,3种体验!  这是一次寻找中国最美春天的旅行,在婀娜绚烂的野桃花下看雪山柔水;这是一次探访林芝神秘人文民俗的深度旅行,深入嘎拉村的农牧民家打酥油揉糌粑;这是一次震撼视觉和心灵的摄影之旅,南迦巴瓦、色季拉山、巴松错、尼洋河乃至纳木错都是全世界摄影爱好者的梦想之地!  自然之旅  三月是桃花盛开、高原万物从隆冬渐渐苏醒的季节,在尼洋河畔观看成片百年野桃花,尽享世外桃源的静谧与惊艳。素有“小江
在拉萨,如何传承与发展传统手工艺,对于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在拉萨随处可见西藏各地的氆氇、皮具、藏毯、藏靴、木碗等民族手工艺品销售点。2014年,拉萨市33家主要从事民族手工业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就高达4.3亿元,拉萨民族手工艺产业已成为拉萨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拉萨八廓街鲁固小巷,一家用黑色藏式氆氇作为招牌的“乡村手工业商店”看起来特别地醒目。小黑牦牛驮着糌粑、身穿藏袍的织布娃娃,
玛吉拉康建在草原边的半山坡上,寺里来自16村的一位在家修行的僧尼贡觉德吉是他们的临时厨师。见到我们拍照,她刻意地放慢了下山的脚步,并友好地笑了笑。山坡处果然是拍全景的好地方,草原的绿色也变得更加有层次、天空也更加深远。眼前的视角远比相机的表达都要开阔。(邱衍庆 / 摄)麦地卡“世界的色瓦”  你的家在哪我是知道的。也有人说你的家,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上苍的给予。  野马趟河的时候露在水面的只有马鬃
《西藏古乐谱研究》  作者:更堆培杰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内容简介:搜索了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在不同时期形成、发展、传承的大量的诵经音乐“央译”乐谱和器乐音乐“瑞辞”乐谱,并初步解析了不同乐谱系统的谱式形态,以及不同符号的称谓、含义和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规则和要求等关键性问题,为后人对藏传佛教古乐谱的研究,乃至对整个藏传佛教音乐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藏音乐史略》  作者:更堆培杰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