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宋诗中的“二十四桥月”意象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四桥月"是宋诗意象之一,它既继承了唐诗"二十四桥明月夜"中对扬城繁华的感慨赞叹,也注入时代内容,尤其是南宋与金人对峙时,扬州是战争的前线;南宋被蒙古所灭时,扬州又是爱国志士浴血奋战的沙场,由此,"二十四桥月"蕴含了沧桑之叹、黍离之悲。此为宋诗中"二十四桥月"的独特内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病人首次透析时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11月60例首次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
<正>80年代末,当时的王璞还只是东北电力系统的一名普通工人,他怎么也想象不到自己的未来会与MBA有着千丝万屡的关联……多年前的一天,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创始人王璞在看《
出现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唐传奇,是传统男权文化语境下的产物,也是由男性作家写作并以男性为想象读者的作品。然而,"女胜于男"现象基本上成为小说主流,直接体现了唐代知识分
<正> 时间是叙事文学的要素。生活中,时间以均匀的速度和严格的次序不通人情地流逝,对一切人一切事均不宽容。于是,人们以自己的需求“嫌”它,嫌快或嫌慢。人们从来就希望时
从建国后几十年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变革的脉络来看,干部岗位从停滞到流动,无疑是一种进步。在当前市场已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下,干部的合理流动,可以最大限度抑制地
<正> 情节曾经在小说艺术中占有显赫位置。小说艺术的古老历史支持了这么一种观念:在相当的程度上,小说的美学意义取决于它的情节。经过无数小说的积累,人们逐渐舍弃表层现象
我国打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打开国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人民也慢慢从解决温饱问题向着小康生活迈进。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建筑工程,好的建筑工程又依赖于好的
<正> 藏砚——庭前枯树忽着花,知是阳春到我家我的父母过世很早。六旬祖母带着我和妹妹住在一间又大又破的房子里,一家三口靠祖母搭麻(用作渔网的材料)过活,不时还需要卖点家
<正>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10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6次提高利率,货币政策措施之频繁、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从经济金融的运行结果看,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物价温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