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产学研合作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d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产学研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高校在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中始终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逐一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最后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产学研方面开展的工作。
  关键词:校企 产学研合作 科技特派员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63-03
  1 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20 世纪9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提出“从体制上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的方针,在此基础上,产学研被纳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 鼓励校、企、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合作,主要方式是产学研联合进行科技攻关;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进的深入发展,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是校企联合创办高新企业和共建研发中心、孵化器等机构。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推出,进一步指明了产学研的发展方向,提出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调了企业为主体的作用和市场的引导作用。自产学研提出以来,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就始终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积极推动各类产学研合作,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发挥大学在构建企业创新体系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国外产学研合作普遍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协同高校发挥其教书育人和科技创新的作用,有的国家更是形象的称为“官产学研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目前正在向着“官产学研中(介)金(融) ”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多年的发展证明,产学研是发展高新技术,实现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教书育人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着显著的意义。2010年国家七部委联合颁布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规划, 2012年教育部正式出台“2011协同创新”计划,其中都重点突出了高校发展产学研工作的重要性。
  2 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校企氛围和观念上的矛盾、大学管理体制适应性、合作机制欠缺以及政策法规不健全等方面。
  2.1 校企在氛围和观念上的矛盾
  企业优先考虑的是生存和发展问题,而高校是国家拨款单位,不存在破产转制等危机因素。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目的往往是面向市场需求,寻求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有一些中小型企业转型快,在技术需求上有着“短、平、快”的要求,缺乏一种长效的发展机制。而高校往往具备学术自由、提倡科技创新的氛围,加上高校科研工作者没有危机感,缺乏企业管理者的大局观和紧迫感。因此在双方合作过程中,企业更为关心的是高校参与者在研发过程中的进度和责任心。高校科研工作者更加关注的是与科研评价体系或直接利益相关的合作内容。从这二个方面来说,双方在合作目标上有着观念和氛围上的矛盾。
  2.2 高校管理体制问题
  高校在管理体制上也存在很多不利于产学研合作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科研评价体系,产学研管理能力滞后和人力因素三个方面。当前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目前还无法很好的满足产学研合作的要求,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大多是关注重大项目、高水平论文、各类科技奖励、专利等,很少与产学研相关的推介成果转化,产业化等相联系。这一方面对于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教师来说缺乏吸引力,使得科研人员参与产学研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而管理能力滞后也是制约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原因之一,高校经常收到大量名目繁多的产学研合作推广会和各类产学研合作信息,信息量过大带来的就是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对于与自身学科相关信息的筛选和利用也不够充分。有限的产学研管理人员面对这种海量信息往往力不从心。企业往往重视高校在某个领域内的高水平人才,但是高水平人才往往有着大量教书育人的工作和科研工作任务,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顾及产学研合作的工作。
  2.3 合作机制欠缺
  企业和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往往是一蹴而就,企业的市场需求一旦能够对接高校的相关学科专业,二者往往一拍而合,甚至缺少合作的具体协议约束。即使签订了有关协议,也往往流于形式。企业缺少足够的耐心去孵化科技成果,而高校对于科研人员参与产学研合作缺乏有效的保障和考核机制。校企的产学研合作除了约束机制以外,还普遍缺乏严格的激励机制。政府部门在面向众多的产学研合作形式下,明显缺乏有效的识别和资金支持。对于面临生存和发展需求的企业和科研评价优先的高校来说,资金来源也是困扰产学研工作切实开展的因素之一。
  2.4 政策法规不健全
  政策法规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产学研合作的保障体制不健全,影响了产学研合作的全面和深入开展,使得产学研合作形成虎头蛇尾的局面。产学研合作涉及面广,政府管理部门、大学、企业、科研院所等都是产学研合作的不同参与者。国外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高校和企业的管理体制相对规范,加上政府部门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在资金支持、政策法规方面相对健全,因此产学研合作达到的是多方受益的局面。就目前而言,我国还缺乏较为完善的政策和法规来保证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开展。往往出现政府、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在合作中脱节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产学研合作缺乏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使得校企合作的成果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学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3 建议与对策
  3.1 积极研究和创新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机制
  高校和企业都应仔细分析和研究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和风险因素,针对不同的合作类型,积极制定双方风险和利益共同承担的合理机制,这才是解决双方氛围和观念矛盾的根本方法。只有具体分析问题,思考解决方案,明确好双方的责权利关系,才能有效的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更好的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开展,真正实现双方合作共赢的局面。这一方面的工作对于高校和企业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但也是必须积极思考和面对的共同问题。   3.2 构建符合高校特色的产学研管理制度
  高校当前在科研评价体系,管理能力和高水平人才参与产学研的保障体制三个方面都不适合全面推动和深入开展产学研工作。因此高校因积极研究和改进其科研评价体系,在体系中结合大学特色,增加成果推广、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的内容。高校还应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和畅通产学研信息渠道,更好的建立信息的交流沟通渠道。在高水平人才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保障机制上应予以改进,确保更多专家和科研工作者投身于产学研合作中。
  3.3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交流沟通机制
  高校在与企业对接过程中,往往是先收到企业的需求信息,然后联系二级院系的相关专家参加各类交流会或面谈。在双方交流达成共识后,往往以协议的形式来促成。这种协议往往只是一种形式,从责权利来说,高校和企业之间都不能去相互牵制,不可能存在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引入中介机构的介入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产学研合作一旦开展,由于不存在常设的机构来沟通和督促,对于双方长期建立交流和合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校企在地方共建产学研平台,或高校指派专人长期驻点企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建立有效的保障和激励机制,确保驻外产学研工作的长期有效。
  3.4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工作
  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进一步研究和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知识产权保护、资金保障、激励和惩罚措施、有效的合作机制等各个方面去完善现有的一些政策法规,以此来规范和协调产学研合作中各方的关系,从主导的层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保障体制。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产学研工作介绍
  校企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突出问题,总体来说在于体制机制、人员意识和交流沟通平台等问题。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针对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效开展了与企业的产学研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4.1 构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驻外产学研平台体系
  校外产学研平台是高等院校拓展发展空间,争取办学资源,推进产学研结合和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媒介和载体。我校自1999年开始,先后成立了北京办事处、深圳研究院、佛山研究院、贵阳循环经济研究院、天津滨海新区研究院、浙江研究院(筹)等驻外平台,拟在“十二五”期间围绕资源与环境问题建成在空间上布局合理、产学研契合点上重点突出的驻外学研平台体系,形成服务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为促进我校科技创新资源与广东省的产业需求相结合,学校以深圳研究院为支点,相继组建了顺德区环保涂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茂名高岭科技有限公司产学研基地、顺德勒流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南家电研究院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实验室、深圳空间信息技术产业园等一批直接面向广东省产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近年学校又积极加入《青藏高原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黑龙江省石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有行业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有理由相信,这些平台将在地校产学研用合作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4.2 探索以项目为牵引、人才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科技合作项目,特别是为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共性技术、关键问题而进行的重大合作项目对形成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我校与竹溪创艺皂素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黄姜皂素清洁生产技术”项目攻关,历时六年,在当地建成年产50吨皂素的清洁生产示范工程。解决了秦巴山区黄姜皂素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瓶颈问题,保证了区域支柱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再如,学校联合养殖龙头企业、省畜牧局、省环保厅承担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合作项目,在湖北畜禽养殖业集中区域,探索畜禽生态化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水污染控制模式、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建立了可推广的生态工程示范基地,有效缓解了日益严重的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
  实践表明,专家学者与骨干企业在具体科研项目合作上点的突破,是学校与区域经济产学研合作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合作水平的强有力的支点。为促进学校科研人员深度融入广东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学校依托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平台,2008年8月开始向广东各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现已累积派出教授、副教授20余名,2012年江苏省“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活动”有五名博士获批,学校合作领域涉及到珠宝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机械、电子、节能环保等诸多领域,联合承担各类科技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2010年8月,在省部产学研结合五周年总结大会上,我校作为受表彰的20所高校“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之一受到大会表彰。
  4.3 创新政策引导、激励合作的体制机制
  十一五以来,伴随着学校科技整体事业的快速发展,我校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学校自主研制的MAPGIS软件连续多年位居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测评榜首;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系统研发”荣获2006年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学校在载人航天、登月计划、三峡工程、大陆科学钻探等国家重大项目、工程中的贡献逐年提升,与此同时,产学研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对学校产学研合作的瓶颈性制约问题日益突出。在平台建设方面,学校大力构建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功能多元化驻外产学研平台体系,遵循市场运行规律,探索独立运行、灵活创新的自主发展机制,推行按任务设岗定酬的人员聘用制度;在政策激励方面,学校出台了专利技术转让的“3-5-2”模式,即让发明人享受50%的技术转移收入,制定了校级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保证科技特派员薪酬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在职称评定、项目申报、教学任务减免等方面向科技特派员倾斜。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我校科研人员服务行业、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实质性地促进了学校产学研合作进程。
  参考文献:
  [1] 胡军燕,刘炜,朱璪莹.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0(14).
  [2] 高江宁.地方综合性大学校地企产学研合作的成功案例分析[J].科技成果纵横,2011(05).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系统总结多发性硬化相关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可用于预测脱髓鞘性视神经炎临床转归的特征性指标;通过建立检测多发性硬
针对专业课程教学对基础理论的需求,通过梳理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将知识点专题化,提出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同步开设的理念,为新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高校教学重要目的之一是人才有效输出,很多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生面对媒体实际需求有明显差距.如何衔接专业教学与有效就业的链条,其中毕业实训是至关重要一环.实训侧重要
摘 要:油田地面工程建设对于油田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具有持续时间长、耗资多、技术性强等特点,这些都会影响到油田地面工程的投资控制的效果。对在油田地面工程建设中各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对应的对策,希望能对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的投资控制有所帮助。  关键词:油田地面工程 建设 投资 控制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
针对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课时数减少与知识量增多的矛盾、传统的教学模式跟不上现代教学需求、学生对遗传学课程学习畏难情绪等问题,塔里木大学遗传学教学团队在不同专业、
摘 要: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是机械设备的运行成本管理,针对机械设备成本管理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意义进行了探讨,对施工过程中的机械使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降低机械设备运行成本的措施方法。  关键词:工程项目 机械设备 运行成本管理 控制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57-02  1 机械设备运行成本管理概述  随着当今经
研究目的:  1、回顾性分析汕头市某三甲医院2016年度三大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感染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