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减少供暖和供冷的能耗是社会节能的关键任务之一.针对目前跨季节蓄能技术存在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以冰源热泵为核心的跨季节蓄冷集成技术.以北京、沈阳地区的采暖供冷为研究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少供暖和供冷的能耗是社会节能的关键任务之一.针对目前跨季节蓄能技术存在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以冰源热泵为核心的跨季节蓄冷集成技术.以北京、沈阳地区的采暖供冷为研究对象,对比三种不同的方案,从能效和经济性两个方面对跨季节蓄冷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相比于传统冷水机组供冷和锅炉供热组合的技术,以冰源热泵为核心的跨季节蓄冷集成技术,其全年累计一次能源消耗减少了50%左右,污染物排放减少了55%左右,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2)跨季节蓄冷技术与夜间蓄冷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幅降低运行成本,减小投资回收期,具备很好的经济效益.北京地区投资回收期约在6年左右.(3)蓄水槽对投资回收期有重要影响,而且方案三的投资回收期一直比方案二短.
其他文献
为克服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制备改性淀粉降滤失剂存在的凝胶化问题,遵循钻井液抗高温处理剂的设计思路,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将淀粉与含有酰胺基/磺酸基/苯环的3种单体AM、AMPS、NVP进行接枝共聚,合成了一种新型高温抗盐抗钙降滤失剂ESt-g-NAA。首先,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反相乳液聚合的最优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为60℃,单体物质的量比为nNVP:nAM:nAMPS=1∶2∶3,亲水亲油平衡值为5。其次,对ESt-g-NAA在3%膨润土基浆中的抗高温、抗盐和抗钙降滤失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00~180℃老化
天湾1井是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的一口超深预探井,井深为7500 m,井底压力为170 MPa,井底温度为160℃,针对该井高温高压的问题,以及目前超高密度水泥浆存在的流动性和沉降稳定性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却尔却克组钻井过程中井壁失稳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针对顺北油气田X井却尔却克组地层井壁失稳的机理,开展了岩石崩解实验、点载荷实验、X衍射、扫描电镜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岩石矿物组分中黏土含量大(15%~35%),其中伊利石含量在60%左右,伊蒙混层主要在10%~30%,吸水率小(2%),崩解率大(5%),岩石属于典型的硬脆性灰质泥岩。室内实验表明,在清水和水基钻井液条件下,岩石强度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和强度弱化(岩石单轴强度降低在10~40 MPa之间),但在油基钻井液下,岩石强
针对现有环保型降滤失剂高温下易失效的问题,以β-环糊精为原料,ECH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种环保型高温降滤失剂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粒度分布等测试方法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对高温降滤失性能进行评价。研究表明,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粒径较为均匀,圆球度较好,平均粒径为42.88μm,热稳定性较β-环糊精显著提高。180、200℃热滚后,有效降低膨润土基浆的滤失量,优于典型的抗高温降滤失剂;200℃热滚后高温高压降滤失效果突出。此外,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对钻井液
G21X3井是高南斜坡部位高21断块构造较高部位的一口重点预探井,完钻井深为4392 m.钻至井深2670 m时出现放空,钻井液失返.在东营一段、二段共漏失4次,先后组织进行8次不同类型
以316L/Q345异种钢激光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气孔和宏观偏析在焊缝横截面上的分布,建立了匙孔不稳定条件下的气泡产生过程模型,得出了对流混合区滞留气泡和凝固界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