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之梦

来源 :名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ho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6日,尽管一再低调,姚明和叶莉的婚礼还是成了当天各大媒体的头条。现场的保密工作极其完美,人们只能从流落出来的几张照片,来猜测这姚明人生中重要一天的盛况。在网络上,人们传看着姚明与叶莉在临安太湖源拍下的婚纱照,天色初蒙,照片上的人同雾霭宁静的湖面一样美妙,执手相顾,眼带柔情。对姚明来说,这应该是他又一个成真的人生梦想。“17岁以来,我只对一个女孩着迷过”,如今甜蜜梦成真。而接下来,姚明又会梦想些什么?
  在他的自传里,姚明曾说过。“我有许多的梦”。他想在夏威夷有个家,想去中国南海度假,想去蹦极,而不用顾忌自己300磅的体重,想拿到NBA总冠军,想在2008为中国捧回一块金牌……
  姚明知道那句老话“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这并不妨碍他去尝试“不管在哪里,都能鱼与熊掌兼得。”
  姚之梦,刚刚启程。
  
  笨拙而执着的追求者
  
  9月12日出生的姚明,是一个道道地地的处女座男生,至少在爱情上。
  1996年姚明16岁,被选进了上海体校篮球班。姚明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他的梦中人——叶莉。当时男女篮都在一个训练场打球,姚明的动心,就在电光石火的一瞬。“我注意到有个皮肤白净的高挑女孩,投篮姿势特别漂亮,非常有气质,大家都叫她叶莉。但我一直没勇气和她说话。”彼时的姚明,仍然是个青涩羞怯的男孩子,不懂如何开口,更别提追求了。于是远远的暗恋一直持续到1998年。
  那年,姚明入选了上海东方篮球队。命运的力量再次开始显现。有天,姚明路过训练场,看见一个长发飘飘的女孩子,“单手跳投别提多帅了”细看之下,竟是叶莉。这一次,姚明相信了缘分的存在。尽管笨拙和不得章法,姚明的漫漫追求路,从此开始。像每个坠入情网的小伙子一样为能见到叶莉,姚明开始死等战术。每天下午,他都在训练馆门口守候,看到叶莉出来,就跑上前去聊几句。从没话找话,到聊起技术心得,两个人越聊越投机,而发觉叶莉对篮球的狂热,姚明说自己当时“特别受震动”。
  一直以来,叶莉都是个羞涩的女孩子,甚至有点保守。这让姚明的追求之路变得更加坎坷。即使到两个人都已经很熟悉了,姚明想要邀叶莉出去,叶莉的回答仍是“不”。这个迅速而没得商量的“不”一直持续了一年。幸好比起叶莉的害羞,姚明更擅长执着。“我从没追过女孩,不知怎么说‘我爱你’就邀请叶莉去看电影。”然而,这第一次看电影的经历以两人狼狈而逃收场。我身高2.26米,叶莉1.9米,由于形象太突出,走在马路上身后总跟着一群人指手画脚。我们进电影院,有人也买票跟进去,还对我们瞅个没完。我们只得逃走。
  不过上天不会辜负有情人。不久后,姚明和叶莉参加活动,有机会在酒吧聊了个通宵。“那是个甜蜜的夜晚,叫莉终于知道了我喜欢她”,至今想起来,姚明仍庆幸那里程碑式的表白之夜。
  进入NBA之后,姚明学到的第一课是关于女人。斯蒂夫·弗朗西斯问他,你有女朋友吗?姚明说,我有。弗朗西斯随即警告他:小心点,她们全都喜欢你的钱。然而姚明却非常自信,“有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我不用去猜测叶莉跟我在一起,是否因为我的名气或因为我有很多钱。我们早在十几岁的时候就互相了解——尽管那时候她总是说不。”曾经在悉尼奥运会,姚明十分有心地从其他参赛国家的运动员那里,换来200多个不同的队徽。因为叶莉喜欢搜集这些。回到上海后,姚明挑了50个最好的,送给叶莉作为她19岁生日礼物。这也是姚明朴实的笨办法之一。从此之后,叶莉多少被感动了。姚明在自传里写道:“在那之后,她会在拒绝我之前至少考虑一下要不要和我出去。我把其余的150个保存下来,以防万一她没有感动,我还可以再试。
  这段感情,姚明梦寐求之,终成正果。“17岁以来,我只对一个女孩子着迷过。我也可以有别的女朋友,但是我只要这个。”
  
  “我在国内学会了一个本事,就是不要太把事当回事”
  
  同五年前那个初入NBA的一年级生姚明相比,如今的他,已经懂得如何展现他的成熟与头脑。早在2002年,姚明刚到NBA时,他的母亲,从前的女篮国手方凤娣就曾说过,姚明的身体条件并不出众,他打球靠的将是脑子。对于一个挟着“状元新秀”进来的亚洲人,NBA给的,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这么简单。来自中国的傻大个,是否该被给点颜色瞧瞧?本·华莱士说“会用身体挑战姚明”而大鲨鱼奥尼尔,则毫不客气地说要用肘对付姚明。
  媒体们急切看到这个新人的反应。陌生的国度,陌生的赛场、陌生的队友,和不怀好意的挑衅,姚明轻描淡写:我想他只是开玩笑。虽然对于亚洲人,可能并不太能消受这种玩笑。
  第一场比赛打得很糟糕。一方面是因为受伤的脚,另一方面,则是生疏感。“开始我打得不好,脚并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我是新人,又从中国来,感觉不自如。第二年我感觉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年每场比赛前,我都很紧张,睡不着。”第一场比赛,在印第安纳波斯里体育馆,满眼看过去,都是人,都是声音,都是媒体的闪光灯。姚明后来说,“我不知道第一场比赛发生了什么。”他只打了11分钟,唯一的投篮也没中,他形容自己就像开车而找不到换挡在哪里,糟糕透了。姚明在赛后对记者说,“事情都有个开始。”可是在心里,他担心,这会不会就是他在NBA的结局。
  


  “我想火箭也许第二天就把我送回中国。不过幸好火箭队并没有做出那样愚蠢决定的意思。在凤凰城对太阳队的比赛中,姚明的转机出现了,虽然并不那么好看。在被太阳队的斯蒂芬·马布里狠狠绊倒在球场上之后,体育馆里哄堂大笑。火箭队的队友格伦·莱斯说,“我们笑了他个礼拜。姚明很不错,因为他不发脾气。如果你被绊摔跤,从容面对,球队每个人都会对你另眼相看的。那以后他不再是中国来的傻大个,而是我们的好姚明。”
  这一跤,让姚明出了大洋相,也摔回了姚明在球场上的感觉。“还有什么会比第一场比赛更糟呢”。在下一场对湖人之前,查尔斯·巴克利在电视上跟体育评论员肯尼·史密斯打赌,要是姚明在第一赛季就能拿到19分,他就去亲吻史密斯的屁股。姚明再次被推到媒体的风口浪尖,面对记者的追问,姚明说,“我就只得18分好了,免得他太难看。”这是个非常姚明式的回答,不卑不亢,柔软而又强硬。然后,第二天,姚明在与湖人的比赛中,独得20分。
  事后,姚明说起来这件事,“我到底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得19分,那会儿,我甚至不敢肯定我是不是有一天能够做到。但我把这事当玩笑我在国内学会了一个本事,就是不要太把事当回事。
  正如姚明曾在自传中所说,他希望在他打得最好的时候,别人不要把他捧得太高,在他打得不好的时候,也不要把他骂得太惨。对于姚明来说,他并不害怕失败,他害怕的是,人们只看得到他的失败。作为一个在NBA打球的中国人,他被容许失败的时间比别人要少得多。除了姚明自己谁也不会知道他是怎样学会在NBA立足的,尽管人们总觉得他有“姚之队”的支持,有父母的照顾,而他要做的,不过 是打好他的篮球。当然事实不会那么简单。第一年姚明被选为全明星队员,他明白身上所聚集球迷们的期望已不再像从前。然而,82场的联赛让他变得非常疲倦,尤其是对湖人之后的四连败,让他的状态一路下滑。
  弗朗西斯看着疲惫的姚明,对火箭队的媒体关系总监说。“我们能不能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先缓一缓?”场外的周末聚会,社交,拍广告片、接受访谈,以及出席各种各样的球迷见面会,在NBA,不光是篮球,上座率也同样重要。教练鲁迪教姚明去想一些让他觉得安宁的地方。姚明在自传里写道,那时候,“我就想着童年的上海,想以前认识的人,想我的生命中没有出现大鲨鱼奥尼尔的美好时光。”
  如同他母亲所说,姚明是一个敏感的孩子。但幸好他只是敏感地意识到问题,而简单地去解决它。“我明白,我必须每个晚上非常非常努力地打”。到了第二个赛季,姚明变得更加强壮,他仍会觉得吃力,但是并不用离开赛场,他就能恢复,而当对手撞过来时,他开始学会躲开和闪避并千方百计地投篮,他也开始不那么担心被换走,因为他了解自己,无论在什么地,他都有信心达到标准。
  不久前,奥尼尔来到中国,他说,我现在正是姚明猎捕的对象。每一个NBA新人,都会给自己找一个标杆,然后用尽全力去超越他。奥尼尔或者邓肯,不管标杆是哪一个或许正像奥尼尔所说的,姚明,“有实力统治联盟”。
  
  “现实中的我永远不会比照片里的姚明好看”
  
  2005年,《挑战者姚明》出世了,这是一部89分钟的纪录片,或许叫以说是姚明在NBA的成长记录。尽管这部片在北美的票房不甚理想,但姚明在里面镇定自若又风度迷人的本色演出,却让不少人期待姚明更多地在银幕上出现。
  NKE、VISA、APPLE,百事可乐、麦当劳、中国联通、锐步GARMIN……姚之队的成功商业运作,让姚明的广告代言收入直线上涨。2006年,姚明3500万美元的年收入里面,有2000万是来自商业广告收入。对姚明来说,他想挣钱,但是更想休息。他不止一次说,“我现在就希望姚之队拿回来的广告合同少一点,这样我就能好好休息一下了。”而实际上,被姚之队拒绝的广告请求,已是3800万美元之多。在广告商眼中,姚明的价值,并不一定会跟着他的球技涨落。姚明的父亲曾说过,“姚明名气现在可能跟迈克尔·乔丹样大,但这不表示他和乔丹是一样优秀的球员。我认为姚明这么受欢迎是因为他是个中国人,而且美国人知道有上十亿的中国人在后面支持着他。而且他也是中国的新一代和老一代人不同。我认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了解不比中国人对美国的多。他们不知道中国的现代文化因此姚明对这儿每个人都是个意外。”
  尽管姚明并不在乎少赚一些广告费,但他并不介意成为这个意外。“我的梦想是美国人能够真正认识中国和中国人”。在他从NBA第一年回来后,姚明被任命为上海市的城市代言人。在宣传广告里,姚明笑容满面地出现在黄浦江、茶楼、球场,穿着唐装,邀请人们来到上海,“帮助人们了解中国或上海不是我的首要任务,却是我乐意做的。”
  不得不承认,银幕上的姚明式微笑,有着奇异的亲和力。但姚明却无意于任何在他看来多余的娱乐或商业活动。“我是职业运动员,就要做职业选手的工作。有时非常疲惫但也必须为球迷保持微笑。面对任何事都能保持微笑,是一种天赋,我没有这种天赋。我累的时候掩藏不了。现实中的我永远不会比照片里的姚明好看,那个姚明可以去拍电影。”而这个姚明,只愿意继续驰骋在他的篮球王国。
其他文献
男人说,世间的美是因为有男人对女人的爱,女人说,女人给世界爱才产生一切美。    书上说:男人是上帝根据世界的需要而创造的,女人是上帝根据男人的需要而创造的。  都说男人爱女人,就像热爱汽车一样。20岁的时候,马力十足,横冲直撞,但也往往收到最多的罚单;30岁的时候,担负起养家重担,难免激情减少,但在深夜的马路上还是喜欢狠狠地飚上一把;40岁的时候,讲究的是技术,选择的车子也更加挑剔起来。  男人
期刊
相对而言,还有一类水墨画则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这一类水墨画不仅完全超越了传统水墨或写实水墨的艺术框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参照的是西方现、当代艺术,其结果是打破固有的文化程序,导致了本土画种的分裂,它就是所谓的前卫水墨。如果依照传统水墨或写实水墨的评价标准,人们甚至可以称其为异质的水墨。  水墨和油画、版画不一样,它不简单的是一个画种,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因为它在中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所以它是我们在全
期刊
在餐厅之中,最重要的家具当然首推餐桌,而现代的餐桌与古代相比,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在古代,大多实行分桌而食。餐桌亦称为食案,就餐者人各一案,食案大都小巧轻便,所以才会出现汉代梁鸿之妻孟光与其相敬如宾,日日为他“举案齐眉”奉食的佳话。而在现代,“举案齐眉”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现代的餐桌普遍体量较大而目沉重,将就餐者聚集在一起,作共同进餐之用,因此餐桌的风水对家庭团圆,夫妻和睦的影响很大。  餐桌宜选圆
期刊
对于威尼斯,伍尔夫说她是“欢乐、神秘、不负责任的游乐场”,约翰·罗斯金认为她是“诸城乐园”,狄更斯评价她是“朦胧之城”,托马斯·曼对她更是迷醉不已,说她“半如童话,半如陷阱”……  在我的阅读里,有一种迷恋是对于文体的迷恋。约翰·伯兰特的“非虚构小说”对应了我的这种迷恋。所谓非虚构小说,言下之意就是,它不是纪实作品,但也不是虚构作品,它是在真实事件乃至真实人物基础上的新闻调查和小说创作的混合叙述。
期刊
在许多人眼里,古老而神秘的黑非洲具有无与伦比的魔幻魅力,一望无际的荒野草原,驰骋飞奔的野生动物,伴着残酷的撕咬和无助的挣扎,生命的一切初始与结束一幕幕轮回。天、地、自然的结合在这片土地上演绎了完美、和谐的乐章。在狂野和血腥中。文明变得疏离,弱肉强食的竞争也更接近自然的本性。世界存留于荒野,生命也从这里走出。    《走出非洲》——荒野间传唱的爱情之歌    许多年前,那部荡气回肠的好莱坞电影《走出
期刊
“独生女”“小皇帝”,“自私任性”,“不负责任”。“80后的女人不要娶”,“80后的员工不要用”,“80后的离婚率高”……“80后”的人是在各种猛烈抨击的口号声中长大的一代。  “80后”本来是文坛对1980年-1989年出生的年轻作家的称呼,后被各个领域借用,成为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的代名词。这些年来人们对“80后”的“解读”出来没有间断过,而且多为负面结论,有趣的是“80后”自己反
期刊
三十左右,结婚7年了,心怠情倦了,审美疲劳了,左手摸右手了。7岁的婚姻,果真如劫数,化之不及,无可避免?  最近某大型网站做过次调查,超过七成的人认为,如今婚姻能走过7年时间表明夫妻关系已‘进人平稳期’,处于“良性发展状态”;而超过半数的人表示,“依然存在幸福感”。  看来“七年之痒”的婚姻也开始回温了。从“七年之痒”到“七年之暖”一字之差,一步之遥表明的,除了幸福,还有信心。  生活,真的没什么
期刊
贝松的蓝天    贝克·贝松1959年3月18日生于巴黎,幼年的理想是做一名潜水运动员和航海家。17岁时,他梦想成为海洋、海豚专家,但是因为一次潜水意外,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愿望,他很快调整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决心做名电影制片人。据说他一生只拍10部电影。  尽管贝松的声望在国际影坛如日中天,在推崇艺术电影著称的法国,却始终是个毁誉参半的孤独的探索者,他甚至被说成是向好莱坞电影投降的反面典型。当年的法
期刊
总想找一处洁净之地,让紧张的大脑平静,让奔波的脚步歇息,让疲倦的身躯舒展,让浮燥的心灵休憩……    循着那一波碧浪湖水,看着满眼绿荫,湖光山色,来到凯悦酒店。如果你入住的理由是商务旅行,十有八九会延长自己的行程,因为,住在临湖观景的房间里,透过纱帘轻飘的窗外,看到的是旖丽的清波湖水,静谧的绿地青山,想是没人能抗拒得了这份舒适怡人的诱惑,更何况,心中还少了一份支出的负担,何不善待自己,公事忙完,该
期刊
“我也开始有点迷茫了”,摆渡告诉我,我问他难道这是你第一次迷茫吗?他回答“是,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接下来到底做什么工作好。”这位仁兄又要换工作,但我似乎已经麻木了,不像前几次还会惊讶。跟他聊起这个“80后”的选题,“你赶紧把我写下来,说不定过两天我就做换到第九份了。”强人就是强人。  摆渡在大学里学得是通讯工程,2004年毕业,刚毕业的时候先是进入北京的IT公司工作,在IT行业期间,跳来跳去地换了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