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三甲中医院急诊患者就诊情况及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中医急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p5c115f6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新冠疫情下中医院急诊患者就诊情况变化,分析其原因,并提供相应策略.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院急诊患者就诊基本信息,对比2019年与2020年同时期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2019年相比,新冠疫情期间,急诊就诊人次明显减少,且各月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各分科之间,急诊儿科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医病种中蜂蜇伤就诊人数未见明显变化、中医病种人次变化趋势与西医病种一致;2020年常见危重症就诊人次构成比较2019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急诊就诊患者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现在,中医院急诊应寻求更多防控措施以应对急诊就诊情况的变化,以及疫情的风险.
其他文献
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淋浊相关医案分析,总结清代名医叶天士辨治淋浊经验.对于淋浊病因病机,叶天士提出了奇脉病论及败精浊瘀阻窍成病之说.治疗淋浊则首辨虚实,通补并重,可归纳为分利湿热法、清利火腑法、利气疏导法、滑利通阳法、益阴和阳法、补养下元法,并首论从奇经论治,开升固八脉之气法,同时提出诸法具体方药运用经验,使后世治疗淋浊疾病可师可法.
目的:系统评价氢化可的松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B1对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收集关于氢化可的松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B1治疗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1月。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维生素B1和维生素C;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或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
目的 观察清肺通络方治疗儿童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静滴7 d,停药4 d后继续口服阿奇霉素3d,疗程共14 d;治疗组静滴阿奇霉素7 d,从治疗第1天起予清肺通络方口服替代治疗,疗程共14 d.所有患儿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可考虑使用甲强龙及布洛芬.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支原体抗体IgM(MP-IgM)、影像学改变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
目的 观察益气排毒汤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肾损伤(AKI)患儿效果及对肾功能、血浆及尿肾损伤分子-1(KIM-1)、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AKI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排毒汤辅助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有效率和少尿期、多尿期持续时间,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尿渗透压、血浆及尿KIM-1、CC16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少尿期、多尿期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尿渗透压
目的 观察健脾保肾利湿解毒汤结合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取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观察组43例采取健脾保肾利湿解毒汤结合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血液流变学及氧化指标变化,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 d两组患者血压及尿量症状积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95.35%,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
中风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中医干预对病情转归预后影响显著.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诊治中风学验俱丰,指出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痰阻脑络;以扶正祛邪为治则,辨证论治为纲领,治疗上注重化痰兼以扶正,临床上取效颇佳.本文从病机、治则、临证特色3个方面系统阐述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辨治中风病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并附1则医案共飨.
高热惊厥属于中医“急惊风”的范畴,病证名首见于《太平圣惠方》,本病发作时病情较重,严重者对儿童的影响较大,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及进一步预防尤为重要.西医对于该病急性期的治疗效果较好,但对间期及后期的预防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方法在这方面临床疗效确切.王有鹏教授结合本病的特点及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阴虚、湿热体质患儿易发本病,并不断摸索,总结出“先证而治,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中风逐年呈上升趋势,一旦发病则对人体损害极为严重,生活质量亦不甚乐观.本文重在阐发两位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的异同,《辨证录》与《救生集》在治疗中风时,均重视急救,第一时间服药救治甚为重要,其次病理产物痰是本病的关键所在,可谓怪病多由痰作祟;对于男女、左右偏瘫的病机认识相同,尊古崇经,发挥经旨.《辨证录》从人体出发,认为本虚是发病的关键,外邪中风者甚少,补虚为要,同时喜用人参,对于不同病位,用量亦不同;而《救生集》认为发病之时,祛邪为第一要务,取材方便,多为生活常见之物,同时剂型多样.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是临床常见病及难治病,目前西医缺乏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案,中医从整体出发以“从肝论治”“从瘀论治”,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结合他人经验,发现本病具有郁证因机证治的特点,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胆郁痰扰和寒郁肝脉,从“郁”出发选方用药,治法包括疏肝行气、活血化瘀、祛痰化湿、温经散寒、养心安神及益气健脾数端,方证相符,疗效凸显.
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治疗该病目标在于减少期前收缩发作次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西医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射频消融术存在风险较高、疗效不稳定等问题,而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发挥了整体治疗的优势,疗效满意.本文对近5年来已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