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俄罗斯来华旅游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vnba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的成功,把中俄旅游合作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旅游业是“友谊的桥梁、和平的使者”,在增进不同国家间的感情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国家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而历史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中俄两国是友好邻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的文化背景吸引中俄两国的游客往来频繁。俄罗斯人民向往着中国的浓郁东方风情以及悠久的中华文化,这为俄罗斯来华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俄罗斯;游客;对策
  
   1.俄罗斯来华旅游发展与现状
  俄罗斯来华旅游业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1沙俄时期
  沙俄时期俄罗斯人来华多为侵略。哈巴罗夫匪沿黑龙江而下,到处抢掠烧杀,血洗我国达斡尔族的古伊古达儿村,别克托夫从贝加尔湖侵入我国领土,强占尼布楚等侵略行为。
  后期俄罗斯人来华多数是国家间互派使节谈判,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
  1.2苏联时期
  随着两国关系升温和两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两国之间的跨国旅游,尤其是边境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促使大量俄罗斯游客来华旅游。
  1988年9月24日,苏联阿木尔州的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与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市首先开通了“边境一日游”的旅游项目。
  1989年,双方过境团组达到389个,过境游客迅猛增长到15996人次。
  20世纪80年代苏联游客来华旅游规模还不大,1987年仅为24794人,位居15个来华旅游主要客源国第12位;1989年开放边境旅游后,苏联游客来华旅游数量增长幅度较大,人数达到81347人,苏联成为仅次于日本、美国的第三大客源国。
  1990年以后,俄罗斯游客占来华外国游客的市场份额一直稳居第三位,俄罗斯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个年游客量逾百万人次的客源大国。
  1.3俄罗斯时期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来华旅游也表现出新的特点。俄罗斯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因而俄罗斯国内轻工产品和日用品相当匮乏,而中国货源却十分充足,俄罗斯购物旅游者蜂拥而至,进入中国,兴起了一股“购物热”。再加上中俄边境旅游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两国旅游十分便利,也推动了俄罗斯来华旅游市场的急剧成长。在我国众多旅游客源中,俄罗斯游客的入境旅游人数呈现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1992年,俄罗斯与中国签订了《中俄两国互免团体旅游签证协议》,促进了中俄两国边境旅游的发展。但是在该协议进行初期,边境旅游形式上表现为以旅游为名的边贸活动,真正的旅游者数量较少。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俄罗斯来华旅游的客源市场才逐步发展起来。
  1993—1995年的三年间,俄方入境人数几乎是中方出境人数的二倍。大量俄国人在中国边城购物,使边境旅游的经济效益和创汇效益明显提高。据统计,1994年,俄罗斯和独联体各国赴黑龙江省的游客达到了10万人次,比1993年增长近1.5倍。然而,由于管理工作没有跟上,边境旅游和边境贸易一度出现了比较混乱的局面,对我国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1996年俄罗斯成为中国入境旅游第四位的客源国
  1997年,黑龙江省针对俄罗斯疗养旅游、度假旅游大幅度增加的趋势,推出“五大连池疗养游”、“镜泊湖度假游”、“二战老兵旧地重游”、“亚布力滑雪度假游”等多种旅游。
  2004年,俄罗斯成为位居日本、韩国之后的第三大客源国。
  由于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俄罗斯来中国旅游的人数锐减。当时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目前俄罗斯人对外出旅游的需求在逐月下降。
  2009年至今,随着世界经济回暖,俄来华旅游人数逐渐增多。
   2.俄旅华游客显著特征
  2.1年龄性别特征
  俄罗斯游客总体集中在25~64岁年龄段,其中以25~44岁年龄段比最大,超过50%,成为旅游消费的主体。此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俄罗斯游客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
  2.2交通方式特征
  据统计,我国入境游客乘汽车、船舶等方式入境的不足15%,火车方式不足5%,而俄罗斯游客则远高于这个比例,其中乘汽车入境的比例高达50%,乘火车入境的比例达到10%。
  2.3地域性特征
  由于俄罗斯终年寒冷,俄罗斯人对阳光、沙滩、蓝天、碧海、椰风等亚热带或热带典型的自然景观非常向往。而中国浓郁的东方气息也深深吸引他们。俄罗斯游客在华的旅游目的地从最初的边境游,发展到内陆和沿海地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目的地为北京、黑龙江省、大连、满洲里、北戴河和海南三亚等地。
  2.4旅游形式特征
  俄罗斯游客不再单纯进行以往的购物游,开始在购物同时进行观光游览。中国神秘的东方文化和悠久的历史、现代化的城市气息、诱人的地方特色美食以及物美价廉的商品纪念品等都深深吸引俄罗斯旅客。因而形成了多样的旅游形式。例如观光游、疗养度假游、海滨浴场游、购物游和新年游等多种旅游形式。
   3.影响俄对华旅游的因素
  影响我国对俄旅游业市场的因素多种多样,可以从中俄双方因素进行分析。
  3.1俄方因素
  俄罗斯人因常年寒冷而特别钟爱阳光,故而他们认为最好的度假方式是“日光浴”,然而国内条件不足,所以选择临近而又具有丰富日光资源的中国青岛、烟台、秦皇岛、三亚等城市。
  俄罗斯人充裕的假期时间也成为跨国旅游的保证。
  俄罗斯游客的结构广泛,也成为开发对俄旅游市场的良好切入点。
  自1995年以来,俄罗斯财政状况有所好转,通货膨胀下降,居民收入有所增加。俄罗斯经济由衰退开始好转对俄来华旅游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是正如上文也提到过,2009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给俄对华旅游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俄罗斯货币贬值,而由于俄罗斯货币贬值,相对来讲我国国内旅游产品价格有所上升,客观地抑制了俄罗斯消费者的旅游需求。
  3.2国内因素
  国内因素可从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两方面来分析:
  3.2.1 有利因素
  (1)地理位置:俄罗斯与我国是邻国,中俄出入境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2)资源类型:中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种类繁多。以黑龙江省为例,地文景观类如哈尔滨太阳岛、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等;水域风光类如兴凯湖、五大连池等;生物景观类如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伊春桃山原始森林等;古迹与建筑类如瑷珲城、清真寺、文庙等;休闲求知健身类如科技馆、植物园、哈尔滨冰雪节等;购物类如哈尔滨秋林公司、“正阳楼”等。
  (3)交通便利:中国国内交通便利,游客可乘坐多种交通工具进行观光游览。
  (4)语言交流:随着两国互办“国家年”,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开始对汉语感兴趣。与此同时,中国涌现大批俄语人才,这就为俄罗斯来华游客提供了语言支持。
  (5)食宿条件:中国国内各地特色小吃吸引大量俄游客,各民族的居住条件也极具特色,如蒙古族的蒙古包、傣家竹楼、哈尼族的“干栏式”竹楼等。
  3.2.2制约因素
  (1)景区:国内虽然景点繁多,但仍有多数景点规模不大,特色不突出,看点少,给人的印象不深,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距离太远,没有特色。而且景区环境脏乱差,硬件设施不完善。
  (2)旅游市场与服务:旅游法规不完善,我国尚未出台《旅游法》,旅游行业法规效力低,缺乏权威性。所以很多旅游经营者就钻法律的空子,侵害旅游消费者的权益。同时旅游业服务质量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旅游服务质量无统一标准、旅行社间的恶性竞争、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需要提高,专业人员短缺等问题。
  (3)自然因素:旅游业受季节限制影响明显,很多景观有明显的季节性。
  (4)旅游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我国旅游产品、纪念品缺乏地方特色,各个城市相互“克隆”,千篇一律。
   4.改善俄对华旅游环境对策
  (1)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增加旅游新亮点。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市场监督,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3)根据景区的不同特点,帮助游客选择游览观光的最佳时间。
  (4)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满足游客共性需要:功能性、经济型、安全性、实践性、舒适性和文明性。
  (5)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充分认识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纪念品。
   5.结束语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比例。而俄罗斯又是中国重要的客源国,在中国国际旅游市场中占重要地位,因此要高度重视其重要性,积极培育俄罗斯市场,积极改善旅游环境。相信通过不断优化旅游市场环境,调整旅游业经营战略,中俄旅游合作会逐步壮大,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宗海.20世纪90年代初期黑龙江中俄边境地区的跨国人员流动潮及其负面影响[Z].
  [2]李明.中俄边境旅游发展与研究[Z].
  [3]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99—2002)[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8-2002.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