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药源性睡眠障碍的ADR报告回顾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bb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归纳分析引起药源性睡眠障碍的药品特点以及一般规律。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记录的ADR报告中药源性睡眠障碍的48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例药源性睡眠障碍文献中涉及主要药物有10大类30种,其中抗菌类药物发生率最高,占44.83%,消化系统药占13.79%。静脉给药11例,8例出现在给药后当晚,3例发生在给药后2到3天;口服给药33例,都出现在给药后2到3天;皮下注射4例,都出现在给药后2到4天。结论:在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时,应注意观察防治药源性睡眠障碍的发生。
  【关键词】ADR;药源性睡眠障碍;回顾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82-02
  随着社会与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药品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能够保障医生用药安全。在对本院2000年1月到2013年11月期间上报的ADR报告进行分析,发现了48例容易被医生忽视的药源性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有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表浅、多梦等,引起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因素、病理因素、药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1-2]等。本文对本院的药源性睡眠障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医务工作者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药源性睡眠障碍案例来源于本院2000年1月至2013年11月上报的ADR报告中,共48例。
  1.2 方法 将收集的48例药源性睡眠障碍案例,按照患者的个人信息、用药信息以及案例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报告情况 48例药源性睡眠障碍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男女比例为1.29∶1,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70岁。药源性睡眠障碍患者的个人情况分布详见表1。
  2.2 药源性睡眠障碍的引起时间 所调查的病例中,静脉给药11例,8例出现在给药后的当晚,3例出现在给药后2到3天;口服给药33例,都出现在给药后2到3天,皮下注射4例,都出现在注射后2到4天。
  2.3 引起睡眠障碍的药品 根据对ADR报告中48例药源性睡眠障碍案例分析,对其中所涉及的药品按照《新编药物学》[3]的药品分类,对其药品名称及病例数等进行统计,共计10大类30种药品,其详细的药品分布见表2。其中,抗菌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氟罗沙星、
  氟哌酸、加替沙星、交沙霉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芦氟沙星、酮康唑、头孢曲松/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循环系统药包括卡托普利、胺碘酮、硝苯地平、环磷酸腺苷葡胺及丁咯地尔;消化系统药包括西米替丁、西沙必利;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呼吸系统药包括二羟丙茶碱;中药包括黄芪、荆防汤、参麦注射液、通络开痹及银杏叶片;维生素类药包括谷维素;神经类药包括利培酮、托吡酯;镇痛药包括曲马多;血液系统药包括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 讨论
  根据表1患者的个人情况分布,我们发现药源性睡眠障碍可出现在任何年龄段,其中30~50岁年龄段发生较多,因此医师在给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用药时要慎重对待用药后身体的不适。此外,我们还发现男性多于女性[4],比例为1.29:1。该现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对于本院的48例药源性睡眠障碍案例,本院给予高度重视,并成立ADR分析机构,对案例中涉及的10类药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最多的抗菌类药物,可能与其使用较多有关;抗菌药物中的喹诺酮类药最多,这与其良好的杀菌作用以及使用前无需皮试有很大关系,但同时其自身对中枢系统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如其抑制γ-氨基丁酸(GABA)与受体结合,而GABA可减轻忧虑,有利于睡眠且对睡眠状态下的脑电波起到保护作用;消化系统药中西咪替丁[5]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外界信息向大脑的传递等等。文中所涉及的各类药物,其多多少少都会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然而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预测这种ADR,因此医务工作者在用药之前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及其过敏史。
  现在大多数医务工作者都对药物的正向作用很了解,而对其可能产生的ADR掌握较少。本文提示,医务工作者在使用本文所提及的药物尤其是医治有病史的患者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防止ADR伤害患者。
  参考文献
  [1] 董伟峰,刘娟娟.浅谈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失眠[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1,6(3):84.
  [2] 刑娟.2009—2010年56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医学信息,2011,9(24).
  [3]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1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目录.
  [4] 陈丽娟.药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原则[J].浙江临床医学,2007(12).
  [5] 王珠峰,董立新.西咪替丁致睡眠障碍6例[J].人民军医,2002,45(10):593.
其他文献
目的 研讨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接受全面护理指导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的64例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按随机数表法划分患者至两
背景:海马内注射衣霉素和红藻氨酸均可诱导内质网应激介导海马神经元凋亡,但两者大有不同.目的:比较海马CA1区内注射红藻氨酸和衣霉素后不同时间段海马神经元的死亡情况.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护理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7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应用脑中风常规治疗及针灸配合康复护理治疗;对照组应用脑中风常规治疗,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异常、脑肿瘤、心血管疾病、阿兹海默氏症
期刊
目的 研究了需要层次护理在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术后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
期刊
Enhance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 procedure has exhibited itself to be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the management of 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However
目的:观察个体音乐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
【摘要】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胸科手术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按住院的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26例。所有病人均按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的呼吸功能训练指导。观察记录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胸管留置时间短、出院快、呼吸道并发症低,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围手术期的呼吸功能训练,可减少开胸手术病人术后呼吸系统并
期刊
[目的]评价经彩超诊断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早期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10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353例(387膝)TKA患者,按照术前下肢动脉彩
目的 探讨采用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以供护理工作参考使用.方法 选择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舒适护理,然后列表比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