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已成为放疗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设备之一,可用于摆位误差验证分析、加速器本身日常质量控制、剂量验证、实时剂量验证等放疗质控指标的采集分析,以保障放疗实施的准确性。笔者就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在放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机 构】
:
226001,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科,226001,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已成为放疗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设备之一,可用于摆位误差验证分析、加速器本身日常质量控制、剂量验证、实时剂量验证等放疗质控指标的采集分析,以保障放疗实施的准确性。笔者就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在放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AFBN)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表现,并以钆-T1加权像(Gd-T1WI)增强检查为参考标准评估DWI对AFBN的诊断价值。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经临床确诊为AFBN的患儿26例(男患儿12例、女患儿14例),均行磁共振检查,包括常规磁共振序列(T1WI、T2WI)、DWI及Gd-T1WI增强扫描,以Gd-T1WI增强表现来评定DWI诊断A
肺癌的精准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成为当前肺癌治疗领域的热点。18F-FDG PET/CT是结合形态学与分子代谢的影像学技术,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相比,18F-FDG PET/CT能够及时反映肿瘤细胞的活性,对指导肺癌的精准放化疗及监测疗效有重要价值。笔者主要就18F-FDG PET/CT在肺癌病灶的靶区勾画、疗效评估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笔者报道了双侧肾外型肾盂伴左肾盂重度积水99Tcm-DTPA肾动态显像一例。肾外型肾盂临床上通常无症状,常为健康体检或其他原因行腹部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可伴有肾结石、肾积水等。因肾盂位于肾外,肾盂积水对肾皮质一般无压迫,故患者早期血尿素、血肌酐水平正常或轻度增高。临床为评估分肾功能,将9Tcm-DTPA肾动态显像作为首选检查,肾外型肾盂伴一侧肾盂重度积水表现为患侧肾影外异常显像剂浓聚
Midkine(MK)有多重生物学功能,对肿瘤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MK在不同的肿瘤中高度表达,促进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新生血管形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K和甲状腺癌关系密切。免疫组化研究表明,MK在甲状腺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甲状腺结节穿刺洗脱液的MK水平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有很好的诊断价值。MK是可分泌到血液中的细胞因子,其作为血清学标志物可以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对分化型甲
PET/MR是目前最先进的分子影像设备,PET图像需要通过衰减校正来得到真实的放射性药物活度分布并对其进行量化。笔者主要对PET/MR的衰减校正原理和衰减校正的方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地图集法、组织分割法和具有发展前景的发射数据重建法。
目的探讨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99Tcm-DTPA)肾动态显像Gate′s法及血肌酐估测法在多囊肾各时期肾小球滤过率(GFR)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8年9月未行透析治疗的多囊肾患者59例。参考美国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依据慢性肾病(CKD)分期(1~5期),以双血浆法测定GFR为参考标准,将多囊肾患者分为3组。A组:GFR≥60 mL/(min·1.7
笔者报道了一例以头痛7 d伴右颅顶部质硬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宫颈小细胞癌病例。颅脑CT平扫示右顶叶高密度结节伴周围低密度水肿带、邻近颅骨骨质破坏,考虑颅内肿瘤性病变。颅脑MRI示右顶叶稍长T1、T2信号结节伴水肿带,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示宫颈软组织团块伴高代谢、双侧盆腔淋巴结高代谢、全身多处骨骼包括右颅顶部病灶骨质破坏伴高代谢。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确诊为小细胞癌。文
在纵隔肿瘤中,比较常见的有胸腺瘤、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瘤、生殖细胞性肿瘤等。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依肿瘤大小、部位及良恶性的不同而异。儿童纵隔肿瘤在临床并不少见,但早期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一般随瘤体增大才出现一些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所以早期诊断较困难,易误诊漏诊。笔者选取2例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的儿童纵隔占位,通过其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进行鉴别诊断,归纳总结诊断思路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剂18F-氟丙酸(18F-FPA)对肝细胞肝癌(HCC)的显像效果及其摄取机制。方法(1)以甲基-2-溴丙酸乙酯为前体合成18F-FPA;(2)通过体外细胞摄取实验测定人肝癌SK-Hep 1细胞不同时间点对18F-FPA的放射性摄取情况;观察不同浓度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奥利司他(Orilistat)、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5-十四烷氧基-2-呋喃甲酸(TOFA)对18F-F
目的探讨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FLT)PET/CT显像中的肿瘤增殖体积(PV)在评估复发脑胶质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行18F-FLT PET/CT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经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证实为复发的2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18F-FLT PET/CT图像上测量复发肿瘤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与正常脑组织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