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坤先生简介

来源 :中国科学:数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ibra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梓坤先生是一位对我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数学家、教育家和科普作家,也是我国概率论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领导者之一.王梓坤,江西吉安县人, 1929年4月30日生于湖南零陵县.早年丧父,自幼家境贫寒,在故乡艰难地完成了小学学业. 1942年和1945年先后考入吉安中学(今白鹭洲中学)和国立十三中(今泰和中学),以优异成绩完成初中和高中学业. 1948年,王梓坤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 195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
其他文献
芳香烃是城市地区人为源排放的重要挥发性有机物,其光化学氧化与臭氧和细颗粒物的生成密切相关.本研究以SAPHIR烟雾箱实验测得的甲苯光化学氧化反应数据为基础,基于盒子模型搭载MCM3.3.1、SAPRC07、RACM2以及CB06机理对不同机理中的甲苯氧化机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四种机理均可较好地模拟甲苯光化学氧化过程中O_3和OH自由基浓度以及OH总反应活性(kOH)的变化,但是高估了PAN的浓度
期刊
在HL-2A装置上,运用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程序,探究了在低杂波辅助加热放电方案中,低杂波能量沉积区域内的离散阿尔芬本征模(αTAE,α是等离子体压强梯度的标度)的物理特征;探讨了不同等离子体剖面下,αTAE的分布情况.运用线性回旋动理学和磁流体力学混合模拟程序,研究了中性束注入不同能量的粒子对αTAE的影响;另外,还探究了能量沉积区域内的αTAE被高能量粒子激发成不稳定性的物理特征.通过模拟发现,
期刊
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转换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热电材料是一类绿色无污染的能源转换材料,将在工业废热利用以及太阳光热复合发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合成了二碲化钨(WTe2)纳米带用于研究其热电性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证实了生长在Si衬底上的大面积WTe_2样
期刊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Pt层上制备了沿晶向外延生长的NiO薄膜,研究了其晶体微结构和变温电阻开关特性.微结构观测分析发现, NiO(111)薄膜与Pt层满足"立方-立方"晶格生长关系.在周期性外电场作用下,薄膜中氧空位的定向漂移和电极附近银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相互促进,使得在较低的翻转电压下即可在薄膜中形成周期性导通/截断的氧空位导电丝通道,从而使得Ag/NiO(111)/Pt存储单元在室温至80°
期刊
文章基于2011年9~11月南海西沙潜标观测资料,研究了西沙海域上层海洋对连续台风Nesat(1117)和Nalgae(1119)过境的近惯性响应.结果表明:两个台风过境都产生了强烈的近惯性振荡,且台风路径右侧的近惯性流速明显大于左侧. Nesat引起的近惯性内波平均垂向相速度为0.25cm s~(-1),垂向群速度为0.85m h-1,垂向波长为350m.Nalgae所引起的近惯性内波垂向相速度
期刊
Gardner火山区位于月球正面东侧,澄海与静海之间,区域内发育有丰富的火山形貌特征,是研究月球火山活动及其热演化的理想对象.本文利用新近获得的高分辨率影像、高程及多光谱等数据,对Gardner火山区地形地貌、元素分布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存在穹窿、山脊、陡崖等多种地貌,区域表面铁钛丰度分别为11–17 wt%和1–3 wt%.结合撞击坑统计定年结果,本文认为Gardner区域在
期刊
桂越地区包括越南和我国广西,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突出,该地区蝙蝠资源丰富,且越南境内的蝙蝠携带多种人兽共患病毒.为了监测桂越边境地区蝙蝠病毒的跨境传播,防范蝙蝠病毒引发新发传染病,掌握该地区蝙蝠携带病毒的病原本底和重要病毒遗传进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桂越边境采集蝙蝠样本并对其进行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结果发现了49个科的病毒,包括脊椎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和噬菌体.根据病毒宏基因组学结果,
期刊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术、扫描隧道谱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茚并[1,2-b]芴-6,12-二酮(IFDO)在Au(111)表面形成的组装结构及其中分子轨道能级的变化.结果表明, IFDO在Au(111)表面通过分子间氢键沿鱼骨重构结构形成一维自组装分子链;位于组装结构中的分子的最低未占轨道相对孤立分子向费米能级方向发生0.16~0.32 e V的位移,且位移大小与分子同周围分子形成氢键的数目和方式有关.通
期刊
~~
期刊
磁约束聚变是利用磁场将氘和氚燃料以等离子体的形式约束并发生聚变反应,被认为有希望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是中国磁约束聚变发展路线图规划的下一个托卡马克聚变装置,其运行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200 MW聚变功率、氚自持的稳态运行;第二阶段实现1000 MW聚变功率并示范聚变电能输出. CFETR将着力解决ITER与DEMO之间存在的物理与工程技术难题,包括实现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