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国道涪陵至彭水沿线滑坡发育特征

来源 :山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ese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涪陵至彭水长约140km范围内,319国道沿线发育有滑坡32处,发育密度约为0 23个/km,发育形式以堆积层滑坡和岩石顺层滑坡为主。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沿线滑坡发育的地质环境和人为环境,结果表明,沿线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地层岩性组合是滑坡发育的主要原因,河流的侧向切蚀作用、暴雨以及人类的工程活动是滑坡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
其他文献
野外观测和实验证明,泥石流的堆积是经过无数随机的"元堆积"叠加形成的."元堆积"保留了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根据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阵流资料和阵流的数值模拟,发现堆积厚度与
通过对西藏自治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实地踏勘和采样分析,并结合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的结果进行分析,揭示了本区土壤具有4点特性:即多砾石性、砂质性、成土幼年性和低矿化的富有机质性。因此,在改良本区土壤时,应重视去石与防治沙漠化措施,加强矿质养分肥料的施用,稳定有机肥的投入。
为了使我国水蚀区土壤可蚀性指数回归方程的应用更为方便,设计制作了土壤指数诺模图.先分析了土壤指数诺模图制作的数理基础,再通过对比土壤指数诺模图和K因子诺模图的制作技
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山森林立地的气温逐渐降低,最终形成分布的不连续,林线就是森林分布的上线.温度与林线形成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外,水分状况、地形、土壤养分及其它干扰因素也
陕北洛川黄土塬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通过野外调查发现黄土崩滑作用是造成该区水土流失的主要之一,发育于黄土塬-沟谷过渡地带。该区黄土崩滑首次被划分为单面崩滑及栅格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