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备课刍议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各种教研活动和语文期刊中常见对《五人墓碑记》作者写作意图与思想主旨的解读,这些文章大多围绕“五人”和“高爵显位”“缙绅之士”等人的对比来展开.很多论者认为张溥写《五人墓碑记》的目的是激励“高爵显位”者,让其有忠义之心,用“旌”字是站在一定高度,代表帝王表彰五人的忠义;认为这里的为“义”而死更多偏向于封建帝王历来推崇的正统的忠孝之气节,从而认为《五人墓碑记》对这个“义”的含义过分强调.苏教版《五人墓碑记》把“义”解释为“正义”.这些看法虽然启发了学习者,但依然有可商榷之处.
其他文献
批判性是鲁迅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在其作品中我们总能够看到以“我”代名的第一人称视角,所展现的情境一般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对话与行动时,通常都会深入描写“我”的内心所想.因此,在阅读鲁迅作品时关注人物言语交际的场景,能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识特点,解读作者在人物身上赋予的时代信息、象征符号等.
《乡土中国》是学界公认的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这本社会学经典著作承载着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和思考,在另一个层面上也诠释着中华文化,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当下的中国.
期刊
我国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有统编版、人教版、苏教版等不同版本,这些教材在版本上的不同也导致其在文本编选上有各自的特点.统编版和人教版是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两套初中教材,试以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为例,论述统编版和人教版语文教材在文本编选上的异同及相关思考.
群文阅读是新课改、新教材下的热点,它可以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议题选择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来组合,师生结合议题阅读探索,高效率、体系化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难点在于如何找寻议题,探寻文本的价值——单篇阅读有它的独立价值,群文阅读有它的整合价值.只有在精读单篇的基础上,才可以与其他文本在内容、语言、技巧、情感、态度上进行整合,从而构建逻辑联系点,碰撞出思维火花.如何拓展群文阅读教学,呈现课堂的多元化创意,已成为一线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2021年全国各省市语文中考说明文类阅读命题,遵循新课标精神,把信息提取能力列为命题考查的重要取向之一.信息提取有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与此相关的试题也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难度.其中,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判断信息是否符合文义是中考说明类文本阅读的常见题型,而利用信息资料解决实际问题,对所获信息进行进一步探究则是比较新颖的题型.这些新题型在考查方式上更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注重思维的发展和科学的方法,真正使学科知识的考查走向了核心素养的考查.
期刊
虚幻与现实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当二者出现在诗歌中时却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反应,为诗歌创造一种新的美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将虚实结合运用到极致的代表作.
杨二嫂是鲁迅小说《故乡》里的人物,教材虽多次修改,但这篇小说从未离开,可见其经典性.作为小说的主角——闰土,一直被视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典型,闰土从“我”心目中的偶像、作者笔下的少年英雄、读者眼里的完美少年,演变成一个“木偶人”,可谓赚足了读者的同情.
期刊
如何依托教材引领学生深度阅读,读写并进,强化阅读与写作的方法指导,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统编版教材的体例,打破了以往阅读和写作分而治之的格局,代之以读写活动的高度融合.
期刊
祥林嫂的四笔钱象征着祥林嫂的生命,对这四笔钱的掌控也就是对祥林嫂生命的掌控.这四笔钱分别被代表着夫权、族权和神权的“前婆婆”“前大伯”“庙祝”拿去,象征着祥林嫂的生命隶属于“前婆婆”“前大伯”“庙祝”.祥林嫂不仅没有反抗,甚至连疑义都没有,更甚至,她生怕“庙祝”不要她的钱.这表现了祥林嫂没有主动争取生命自主权的意愿.在封建舆论控制下丧失对生命自主权的追求,就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
统编教材七年级选入了经典课文《背影》,并且在课后将朱自清三弟朱国华的《朱自清与》一文关于父亲读《背影》的选段作为补白来开阔师生的眼界,该补白也成为理解文章情感的重要助读材料.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很多论著曾将朱国华文作为解读朱自清《背影》一文的重要参考材料,借此探讨这篇散文的写作动机、背景以及文本的内容、主旨等.但多数因为没有见到原文而在辗转引用材料时出现了断章取义、以讹传讹的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