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马达加斯加语定语成分的异同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_0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和马达加斯加语分属汉藏语系和南岛语系,语言特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而马语的基本语序是VOS。两种语言的基本语序不相同,两种语言中充当定语的语法成分又有哪些异同?本文将能充当马达加斯加语定语的六种成分分别和汉语进行对比,得出两种语言定语成分的异同。
  关键词:汉语;马达加斯加语;定语
  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中,关于定语的研究论著十分丰富。丁声树、吕叔湘(1961)朱德熙(1982)陆丙甫(1988)等,学者们不仅从语法、语义层面研究定语的语序规律,还试图从认知层面阐述定语的语序问题。对外汉语界,定语的研究大多是以国别化的形式呈现。
  汉语和马达加斯加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语言特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属于孤立语,形态变化少,名词不变格,动词不用按人称、性、数、时、态来变位。马达加斯加语词类界限不很严格,动词有时、态、式的变化,时借助前缀表示:m表示现在时,n表示过去时,h表示将来时,名词没有性、数、格的变化。基本语序为:谓语在句首,宾语紧跟其后,主语常在句尾,修饰成分须置于被修饰成分之后。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例如“我买书”,而马语则是“nividy boky aho”(买书我)基本语序是VOS,两种语言的基本语序不相同。那两种语言中充当定语的语法成分又有哪些异同?
  根据丁声树(1961)刘月华(1984)的划分,并结合马达加斯加汉语学习者使用的教材情况,确定汉语充当定语的成分有十一类:领属性词语、时间词、处所词、主谓短语、动词及短语、介词短语、数量词语、形容词及短语、指示词(指示量词/指示代词)、非领属性词语、不带“的”的名词性/形容性词语。下面我们对汉语马语充当定语成分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
  1 马语中表领属的词做定语
  在马语中,名词和代词可做定语,做定语时用“ana”来表示领属关系。但是“ana”形式在句子中会发生变形或者不出现,这主要根据前后词的情况例如“ana”出现在代表人的冠词“I”前面时会发生变形,变成“n”。
  (1)孩子的玩具。
  →Kilalao ana ankizy.
  玩具 的 孩子
  (2)这是Koto的衣服。
  →Akanjon’i Koto ity.
  衣服 的 koto 這
  (3)这是我的车。
  →Ahy ity fiara ity.
  我的 这个 车 这个
  例(1)的“ana”就相当于现代汉中的“的”。例(2)中单词“akajon’i”中“ana”就是和出现在代表人的冠词“I”前面所以发生了变形,变成“n”。这是因为例(3)在这个句子中“ana”不出现,“ahy”是“我的”意思。
  2 马语中动词做定语
  在马语中,动词也可以充当定语。和汉语不同的是,马语中动词表示定语要加上“izay”,有时也直接省略,或者用“-”连接名词和动词。
  (1)正在上课的我的老师。
  →Ny mpampianatro izay mampianatra.
  老师 我的 正在上课
  (2)我们走的路
  →Ny lalan-kalehantsika
  路 走 我们
  (3)我们联系的方式
  →Ny fitaovam-pifandraisantsika.
  工具 我们联系
  例(1)中“正在上课”作为“老师”的定语中间用“izay”连接。例(2)中动词充当定语用“-”连接。例(3)还可以翻译成Ny fitaovana izay ifandraisantsika之间可以用“izay”连接,也可以用“-”连接。
  3 马语中指示代词做定语
  马语指示代词做定语时一般位于句首,在中心语前面。这是由于在马中“Ilay、Ity、Ny、ito”作为冠词用以指东西动物或者名词,类似于英语中的“the”。
  (1)那 位 老 师。
  →Iny Mampianatra iny
  那 老师 那
  (2)那个座位
  →Iry fipetrahana iry
  那 座位 那
  4 马语数词做定语
  我们知道,汉语中数词通常需要在后面加上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充当语法成分。而马语没有量词,数词可直接做定语。
  (1)一位老师
  →Mampianatra iray
  老师 一(位)
  (2)三个孩子
  →Zaza telo(个)
  孩子 三(个)
  (3)一件礼物
  →Kado iray
  礼物 一(件)
  5 马语时间词做定语
  马语中的时间词和汉语一样,可以充当定语。
  (1)今年的收入
  →Karama amin’ity raona ity
  收入 的 今年
  (2)上午的课
  →fianarana maraina
  课 上午
  6 马语形容词做定语
  汉语中的形容词作定语一般能够直接修饰名词,马语形容词做定语时也可直接修饰名词。
  (1)漂亮的姑娘
  →Tovovavy manza
  姑娘 漂亮
  (2)新的一天
  →Andro vaovao
  天 新
  马语中的形容词作定语位于中心语后面。和汉语一样,形容词作定语修饰中心语时紧挨着中心语。
  通过比较汉语和马语中充当定语的成分,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语言部分定语的语法成分是相对应的。例如,马语中的“ilay”、“ity”做定语时相当于汉语中的“这”、“那”。还有马语中的“ana”、“izay”相当于汉语中的定语标记“的”。
  (4)外边的士兵
  →Ny miaramila ao ivelany
  士兵 在 外边
  例(4)中汉语处所词“外边”、别做“士兵”的定语,但是翻译成马语处所词“外边”在句子中就变成了状语。类似的还有汉语中的介词短语,其作定语的情况比较复杂,翻译成马语之后就不再是介词短语或者不再充当定语。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重点从同音同形词和多义词的定义角度出发,分析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并提出了几种区分的方法。  关键词:同音同形词;多义词  语言研究者一直对词的多义性(polysemy)进行研究,然而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即一词多义与同音形异义(homonym)的区分问题。通常,多义词与同音词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多义词(一词多义)和同音词(几词同音),都是用同样的语音形式表达
期刊
摘 要:致使两幅作品风格不同与各自经历和人生际遇有很大关系,也与他们各自所处时代、继承前人的高度有很大关系。王冕的前朝是宋,宋以院体画盛行,提倡艳丽写实,文人画尚不成熟,王冕为文人画得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徐渭是站在巨人的头上,需要做的是写实性的突破。在他之前,林良开始用写意笔法;沈周注重笔墨,将草书引入画中,孕育大写意花鸟画的出现;比徐渭大三十多岁的陈淳揭开了大写意花鸟画的开端,徐渭在他们的表现技
期刊
卫斯理看到了这条应聘启事。  新的报纸忘了买,网费也没续交,卫斯理就是这么一个不管下一秒的人。他或许即将毕业,或许已经毕业,时间没钱给他买钟,他也自然抛弃了时间。  神奇的卫斯理虽然不好好读书,但却上了大学。一旦飘远,时间就快了起来,卫斯理要毕业了。毕业就要找工作,找工作便要看招聘启事。  可他手上拿的是去年的报纸,从图书馆的老旧报刊栏抽的出来,泛着些灰,纸边有些泛黄,鼻尖隐约飘来一股霉味儿。卫斯
期刊
摘 要:在日语中,许多词的形成都伴随着变音现象。主要包括连浊、转音、音便、半浊音化等内容。了解这些音变现象对我们更完善地掌握好日语,无疑是大有益处的。本文的主旨在于,将上述各项变音现象加以总结,希望能够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变音;连浊;转音;音便;半浊音化  1 连浊现象  所谓连浊是指某些复合词中的后一部分的第一个音节由清音变成浊音的现象。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カ、サ、タ、ハ”四行
期刊
摘 要: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全球范围的科技交流也日益频繁,需要大量的科技翻译人才。科技文献的翻译,既要求译者具有很好的外语能力,还要求译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众多,但科技翻译人才的缺口却很大,因为仅有英语专业背景的人翻译科技文献,总是更容易出现科技专业人士所谓的常识错误。  关键词:美学;科技英语;翻译  随着理工类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他们中不少人已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语法隐喻理论角度出发,剖析王维《鹿柴》一诗的三个英译本,试图证明语法隐喻理论可以为不同译本的评价和原诗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鹿柴  “语法隐喻”这一概念是韩礼德在《功能语法导论》(1985)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根据纯理功能可分为三类: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语篇语法隐喻。概念隐喻主要分为及物性隐喻和名词化;人际隐喻分为语
期刊
摘 要:我们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近义词,虽然这些词的用法在表面看起来相同,但在实际运用当中,却有着微妙的差异。比如「まで」「までに」「までで」这三个词的用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就是难点之一,本文就「まで」「までに」「までで」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这三个词之间的具体差异,以期对「まで」「までに」「までで」的教授和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まで」;「までに」;「までで」  1 「
期刊
摘 要:隐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现象。莱考夫和约翰将概念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笔者拟从源域、目标域、映射的方法探讨三类隐喻框架下的商业广告。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商业广告的概念隐喻能提高产品的销售功能。  关键词:商业广告;概念隐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  1 引言  隐喻最早被视为一种修辞格而走入学者研究的视线。直到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出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
期刊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给英语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需要寻找相对便捷的学习方法。其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对比。英汉对比有多种角度,其中词汇对比一直热度不减。形容词在英汉语中虽都属实词类,但其用法等方面却存在诸多极大区别,且很大部分都会给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育者带来一些障碍。所以,本文着重选取英汉语言中的形容词进行某些方面的对比,希望能够借此引起大家对于英汉语中形容词的异同
期刊
摘 要:本文将从经贸翻译中英汉翻译方面来简要探讨英语词汇的特点,由于经贸翻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金融、投资、保险、财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信息处理、对外经贸合同和法律文书等,涉及到权利和义务的方方面面,经贸英语语言严谨,语法结构复杂,不允许有半点纰漏。因此准确理解原文英语词汇的特点,熟悉英语词汇特点,从而更好地了解专业知识经贸英语的用法和日常用法不大相同,我们平常所熟悉的普通名词在经贸英语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