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装夹设计中支承位置与工件变形的几何推理方法

来源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ianqi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位支承设计是装夹设计过程的核心部分.描述了一种自动装夹设计系统体系结构,并建立了初始装夹设计方案中工件最大变形的分析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工具对工件最大变形进行定量分析;用3-2-1定位原理和定性分析方法提出了最佳定位支承点的调整规则和用几何推理方法求解最小变形定位支承位置推理机制.为自动装夹设计系统提供一种用3-2-1定位原理确定定位支承位置的一般算法,使工件在自动装夹设计过程中具有严格准确的位置.
其他文献
通过实例描述了多传感器在移动机器人导航中的应用,建立了基于信息融合的导航体系结构,并详细描述了各个模块及其功能,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大多数机械零件产品都是按一定的特征来设计制造的 ,而在实物反求中进行点云拟合时并没有按特征来进行 ,未对特征进行识别。点云拟合是反求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 ,文章对点云拟合中的特征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特征识别与自由曲面拟合方法相结合的三维CAD模型重构策略。
当代大学生年轻而又富有激情,是国家的未来。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有偏离了正常轨道的现象发生。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大学生的信仰,共同努力,让大
目前,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让纳若尔油田部分老井经过多年的开采后产量很低或已无产量,但井间还有较多的剩余油并没有采出。因此,在调研国内外开窗侧钻井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油田的
介绍了用超高速切削的方法快速制造全套手机样机壳体的实例,样机完全用真实材料制成,因而产品的外观、手感及各种性能测试均与真品一致.实践表明:由于超高速切削具有生产效率
教育信息化逐渐从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迈向教育与课程的融合阶段。在提倡个性化教学的今天,信息技术对教学新范式起着有力的支撑作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对以学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宗旨。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语文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任,打破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