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墙透视技术离我们还远吗?

来源 :奥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科技可以实现类似这种科幻的畅想,那将带来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地震发生后,房屋倒塌,大厦变成瓦砾,人和动物可能不幸被掩埋在废墟中。这种情况下,救援人员都会拼命地在废墟中寻找生命的迹象。想象一下,如果救援人员能“透视”瓦砾,发现废墟之下的幸存者,测量他们的生命体征,甚至直接产生受害者的图像,这将为救灾带来质的改变。
  事实上,这样的现实或许离我们并没有那么遥远。借助“穿墙透视雷达技术”,这很快将成为可能。早期版本的技术能够显示一个人是否在房间里,它已经投入使用了数年,还有一些技术能够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测量出生命体征的信号。
  艾利·法赛是一名研究电磁通信和成像系统的电气工程师。他和其他一些工程师正借助高速计算机、新型算法和能够收集大量数据的雷达收发器,让现实中的技术更接近超人那种“透视眼”的效果。这项新兴技术能够确定墙体或障碍物后面有多少人,他们在哪里,可能携带着什么物品,在军事用途中,它甚至可以确定他们可能穿着什么类型的护甲。

会穿墙透视技术的雷达


  “Radar”(雷达)原本是无线电探测与测距的英语首字母缩写。和手机一样,雷达使用的也是电磁波,它利用无线电波发送以光速传播的信号。如果信号遇见物体,比如一架飞机,它就会被反射回接收器,在一定的延时后,雷达的屏幕上就能看到反射回来的波,这就可以用来估计物体的位置。
  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多普勒描述了一种现在被称为“多普勒效应”的现象,它说的是,信号频率的变化与信号源的速度和方向有关。举个例子:当救护车向你驶来,经过你身边随后远离时,你能感觉到它的警报声调发生变化。


利用雷达追踪墙壁另一侧的物体,关键是要有非常灵敏的天线,可以接收到被大幅减弱的反射无线电波。


应急救援雷达生命探测器


穿墙雷达工作原理

  多普勒雷达正是利用这种效应来比较发射和反射信号的频率,从而确定移动物体的方向和速度,比如雷雨和超速的汽车。多普勒效应可用于检测微小的运动,包括心跳和呼吸相关的胸腔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多普勒雷达会向人体发射信号,反射的信号因吸入或呼出动作而不同,甚至会因心率而产生差异。因此,这项技术能够准确地测量这些生命体征。
  当波遇见实心墙体(比如石膏墙或木墙)时,其中一部分会从表面反射回来,而剩下的一部分则能穿过墙壁,特别是相对低频的无線电。如果发射的波遇到了金属物体或者人体时,它就可以被完全反射回来,因为人体的含水率很高,具有很强的反射性。
  当雷达接收器足够灵敏(当然要比普通雷达接收器要灵敏得多)时,它就可以接收到穿过墙壁的反射信号。使用成熟的信号处理技术,过滤掉墙体和家具等静态物体的反射,就能分离出人们真正感兴趣的信号,比如人的位置等各种有用信息。

雷达传感器功能越来越强


  以往,雷达技术在协助灾害管理和执法方面的能力一直有限,因为它没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和速度过滤掉碎石等复杂环境中的背景噪声,并生成实时图像。
  但如今,雷达传感器有能力收集和处理大量数据,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做到,并且能够生成目标的高分辨率图像。通过复杂的算法,它们可以近实时地显示数据。这需要高速的计算机处理器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它还需要能快速传输数据的宽带电路,从而提高图像的分辨率。
  毫米波无线技术的最新发展,从5G到5G+甚至更高配置,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改进这项技术,利用更宽的带宽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无线技术还将加快数据处理时间,大大减少了延迟。
  法赛的实验室正在开发远程描绘墙壁电气特征的高速方法,这有助于校准雷达波并优化天线,使波更容易穿过墙壁,将墙壁的阻碍降到最低。团队还开发了软件和硬件系统,来实现雷达系统的大数据近实时分析。

拥有“超人”的力量


  目前,由于天线尺寸的限制,能够做到穿墙透视的低频雷达系统通常是“庞然大物”。电磁信号的波长与天线的大小有关,科学家一直努力将穿墙透视雷达技术推向更高的频率,以便建造更小、更便携的系统。
  这些穿墙透视雷达能追踪个体的运动以及心跳和呼吸频率。这项技术还可用于从远处确定建筑物的整体布局,甚至可以深入墙体内部确认管道和电线的位置,并且探测隐藏的武器和饵雷。
  除了为灾难应对、执法和军方提供工具外,这项技术还可用于监测老年人,或者从病房外获得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生命体征。
  未来,人们同样希望它能与更多技术结合。比如,甚至有人在研究一种穿墙透视的雷达,它可以生成足够精确的人脸图像,供面部识别系统进行精准识别。这样一来,人们可能会真正拥有“超人”的力量。
其他文献
一只雌性百眼巨蜥出现在洞口  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荒野地区,研究者们顶着烈日的暴晒,拿着挖土的铲子,试图挖出澳大利亚百眼巨蜥产卵的地方,结果,挖到怀疑人生……刚挖到半米深,狭窄的隧道突然就好像见底了。当然,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百眼巨蜥能长到一米五,所在的栖息地炎热干旱,所以它们不可能把蛋产在离地表这么近的地方。研究巨蜥多年的爬行动物学家肖恩·杜迪也注意到,隧道底部的土比周围的要软,很可能是巨蜥用土回填
期刊
20世纪50年代之前,人们对死亡的定义通常是心跳停止且没有自主呼吸。但在1968年,哈佛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推翻了这一定义,称只有经脑电图显示的脑电活动消失才算是死亡。  随后50年间,“脑死亡”这一概念成为医学上对死亡的定义。如果你的大脑停止运转,你就死了,简单又明了。但是,如果大脑重新开始运转呢?让被屠宰的猪脑部恢复细胞功能  2019年4月17日,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文章中提出
期刊
As one of critical sector for an economy, transport sector is not only vital for rescue but also really important for reconstruction and economy recovery after a disaster.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ssess impact of reconstructing transport on economy re
周朝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上一个王朝的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再一次分封。卿大夫的封地里又有同姓宗族,根据宗族大小分封为士。分封制度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金字塔式的阶级制度,下一级要向上一级缴纳贡物、服劳役、提供军事保卫和述职。  周朝建立第二年,周武王姬发去世,成王只是襁褓中的婴儿。武王姬发的弟弟姬旦被封为“周公”,封地在“鲁”。为
期刊
含有不同物种来源细胞的胚胎,被称为“嵌合体胚胎”。这听起来像是邪恶科学家的疯狂念头;但实际上,不少科学家都希望,能用这项技术来解决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器官移植。  有大量的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手术,仅在中国,每年就有高达30万例器官移植的需求。然而,现有的器官捐献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科学家正在探究一些替代方法,例如3D打印、在体外培养类器官、直接从其他动物身上移植器官,或是让嵌合体动物“长出”人的
期刊
In his virtual meeting with U.S. President Joe Biden on November 16, President Xi Jinp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pointed out that China and the United
期刊
哈维尔的2027年  这位网友声称醒来后发现自己穿越到了2027年,但周围的环境却停留在了2021年,同时诡异的是世界上其他所有人都不见了,他用视频记录下了自己的视角,整座城市空无一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处境,他在后续视频中积极应对网友提出的拍摄挑战。根据网友的要求,他穿过街道、海滩、商店、球场,甚至警局,而这些地方确实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  這一系列视频,开始逐渐令不少人感到费解,并在网络中引发
期刊
1858年7月1日,英国林奈学会在这一天召开了一次补选会员的紧急会议。这次会议宣读了达尔文与华莱士的最新研究成果。当时的与会者对这些充满新鲜观点的文字既有着强烈的兴趣,又感到颇有些手足无措。而这一天,也被后人视为演化论正式诞生的日子,永载史册。  论文宣读后第二年的11月26日,达尔文出版了全称为《依据自然选择或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的著作,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物种起源》。达尔文以精细的观察
期刊
高翘臀部的起跑  首届奥运会上,100米跑还没有统一起跑姿势,有的站着、有的双手叉腰、有的弯着腰……只有美国选手托·伯克在地上挖两个坑,双手撑地,两腿前后分开,臀部高抬准备起跑,这个引起观众好奇和哄笑的起跑姿势却使他赢得了冠军。从此,这也成了许多运动员的起跑姿势。杂技爬竿当跳高  第3届奥运会时,关于撑竿跳高的规则还没统一。当日本选手富达依试跳时,只见他轻松地走到横竿前,将撑竿的一端深深地插入沙堆
期刊
大千世界,總有一些现象令人费解。例如花的颜色缤纷多彩,但黑色花朵却极为稀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