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让幼儿“心灵手巧”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p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探索中,除了幼儿的好奇心外,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动手习惯也很重要,《纲要》中指出: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以,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阶段。一张纸,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让幼儿自己动手,经过手、眼、脑的相互协调,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幼儿变得“心灵手巧”。
  关键词:折纸;幼儿;教学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可见,只有让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动手、动脑,才能使孩子的智慧与能力得到发展。折纸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它通过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等。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项有意幼儿园活动。幼儿通过折折、玩玩、说说等一系列幼儿园活动,把各种抽象的概念和方法,贯穿于具体形象的操作之中,这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好动、爱探索、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又能使幼儿在折纸幼儿园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满足;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的观察、注意、思维、动手想象等能力的发展。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一种有益方式,它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健康发展。
  一、环境篇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每一位幼儿都是在和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对培养幼儿的折纸兴趣,富有情趣的折纸环境至关重要。在布置环境时我特意留了一面玻璃墙,什么都没放,只是做了一个外边框,几个聪明的孩子总是缠着我问道:“老师,为什么这面墙上什么都没有呀?有点不漂亮,我们做点什么布置以下吧!”我神秘的说道:“以后你们就知道了!”这些孩子被我“骗”的团团转。中班的第一节特色活动课,我就开始解答谜底。我问道:“你们想布置这面墙吗?”孩子们异口同声:“想!”“好,那我要来考考大家了,你们还记得小班时老师教你们的折纸吗?请你们来展示以下吧,看谁记得最多!”孩子们来了兴致,开始动起手来,不一会,我的篮子里就多了一堆的折纸,我让孩子们来介绍自己折的什么东西,孩子们可高兴了,一个个自豪的开始展示起来,“为什么请你们折纸呢?就是想让你们来装饰这面墙,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在这面墙上,你们喜欢吗?”孩子们当然喜欢,一个个不亦乐乎。“那等会我就来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到时候就可以介绍给你的好朋友听了!不仅这样,以后老师教你们的折纸都可以放在这里展示,看看谁的作品对多!”我说道。有了这个折纸展示平台,随着每次折纸活动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种类越来越多:小鸟、小鱼、小花、小草等等,,每个作品都色彩艳丽,变幻的造型,美观的布局,成了教室内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大大激发了幼儿动手学一学的愿望。
  二、教学篇
  陈鹤琴老先生指出:要开发儿童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探索事物的奥妙,丰富知识,发展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自制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中班幼儿具备自我探索的能力,不需要按照老师的方法,按部就班。当然,让孩子们一下子记住所有的折纸步骤也是不可能的,折纸是讲究一定的技能和方法的,但是关于折纸的你那些枯燥的语句,如: 如点划线向里折,虚线往外折,↑向上折,↓向下折等等,对于我们这些大朋友来说,是清晰明了,简明扼要,但是对孩子们来说,太枯燥太乏味,甚至会有点失去兴致,这可怎么办?于是,我开始翻阅图书,在不经意间看到有篇论文,说道如:将“对边折”称为“脸挨脸”,“对角折”称为“头碰头”,“向中线折”称为“关门”,“沿中线打开”称为“开门”。这些语言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孩子参与折纸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折纸技能和方法,孩子们有了熟悉的“语言”,不用老师多说,听的也很投入,折起来也熟能生巧了!这些富有情趣的语言远比抽象的折纸术语能更让幼儿接受和喜爱,同时也比较顺利地提高了幼儿的折纸技能。
  授予,对孩子来说记得总不是那么牢,那自己去探索得到的知识,总是会在脑海的最深处,于是我就开始激发孩子自己去学,主动去学,就像语言活动时,我们会通过各种图片来,让幼儿记住儿歌内容,折纸也一样,我们用折纸示意图来便于幼儿记住折纸步骤,多次接触以后,渐渐地孩子们了解了各种符号的意思。看孩子们掌握的情况越来越好,我就再次放手,直接出示图示,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接着问道:“你哪里看不懂?”然后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把问题继续去抛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自主去探索,在不断的交流中去探索答案,让孩子得到充分的自主,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成效可喜,我发现,无意间还增进了不少师生感情呢!
  三、成果篇
  中国有句俗话:“心灵手巧”,心与手是有联系的,手巧心则灵。我们必须从小就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折纸游戏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艺术幼儿园活动形式,它既能锻炼幼儿手的灵活性,又能发展幼儿的目测力、空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每次特色活动,孩子们最多只能练习一遍,这样的成果肯定不是很佳,可能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幼儿来说已经足够,但是,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这一点点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吃东西,先看,后品尝,在咀嚼,最后下咽,一步都不能少,否则怎么能有吃东西的乐趣呢!我们学东西也是同样的道理。作为老师,不能只看到一小部分孩子的成功,我们还是必须得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成功,才是我们教师真正的成功。因此,我在区域活动中的“巧虎美工坊”,特意投放了我们学过的折纸示意图,鼓励能力差的幼儿去巩固,当然,我也投放了一些课上并没有学过的折纸示意图,让能力强的幼儿自己去探索,充分做到自主学习。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的试折,有的孩子可以独自看图示折,有的孩子可以三三两两一起探索,还有的孩子可能会遇到些困难,折到某处突然忘记了,这时候就可以去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忙,这样来来去去,孩子们的折纸技能得到了巩固,我想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团结的力量,在游戏活动中,我也特地开设了“小吃店”,里面所有的蔬菜、水果都是折纸而成的,与区域活动中的折纸相结合,把区域活动折的东西投入“小吃店”,及丰富了小吃店的东西,又培养了孩子们学习折纸的兴趣,兴趣浓了,折纸水平肯定会更高!真真正正的把折纸艺术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只有这样,折纸活动才能发挥它独特的作用,不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折纸游戏取材方便,蕴涵丰富的知识与技巧,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有益方式,幼儿在折纸中既可体验成功的乐趣,又可获得必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折纸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学习折纸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把它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只有这样,折纸游戏才能发挥它独特的作用,不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想:当孩子们看到一张张白纸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青蛙、小白兔、小蝴蝶等,或是变成一个个好吃的苹果、梨子、石榴、水蜜桃等,成就感肯定是倍增的。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能收获快乐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通过系统的正畸牵引术和烤瓷桩冠对前牙龈下断根进行保存修复治疗.方法 选择28例42颗前牙龈下断根,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正畸牵引方法 牵出断根1.5~3.0 mm,固定断根2~3个月后行金属烤瓷桩冠修复.结果 42颗前牙中,有6颗失败,其中有1例残根断面低于牙龈3 mm,牵引效果不好,2颗侧切牙发生根折,3颗切牙核桩松动而拔除.其余36颗患牙治疗效果较满意.结论 通过正畸牵引术能将位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0例及健康对照者31例,分别对冠心痛
在刑事诉讼法中设置立案监督制度,有利于保障立案法律制度的正确实施,是适应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的一项制度。但我国的刑事立案监督制度还存在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现试从对
开放思维是与封闭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封闭式管理并不等于管理者的封用思维.在军校研究生管理的过程中,军枝研究生管理者应树立开放思维,在确立开放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加
目的 观察百奥蚓激酶对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塞(轻、中度)患者远期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6月~2007年6月住院的轻、中度脑梗塞(无意识障碍)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10点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60例疑似前列腺癌(PCa)患者,包括直肠指诊阳性发现、PSA>4.0 ng/ml、经直肠B超提示有低回声结节的病例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10点穿刺活检术.结果 460例疑似PCa患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10点穿刺活检病理诊断PCa 301例,占65.4%;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116例,占25.2%;慢性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病急骤、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并且是最主要的致残因素[1].给个人及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患者一旦发病几乎都会出现一些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