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的“钟声”情节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an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出生于俄国的钢琴演奏家、作曲家,是二十世纪初俄罗斯音乐文化中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最伟大最卓越的钢琴家,其演奏效果技巧精湛,具有深刻的变现力和感染力。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中存在大量普遍性、多样性具有深刻寓意的“钟声”主题,其代表作有《钢琴协奏曲》《钢琴前奏曲》《音画练习曲》等。本文就从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演奏作品中的“钟声”情节的认识和表达,体会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演奏的魅力和思想。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演奏;“钟声”情节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56-1一、 引言
  拉赫玛尼诺夫出生在一个音乐环境良好的家庭,这使得他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在他内心深处,“钟声”是他难以忘怀的情怀。一千多年来,东正教的教堂钟声回荡在俄罗斯的土壤上,也使得拉赫玛尼诺夫对那种钟声无法释怀,于是他将那久久回荡的钟声寄予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使之成为最美妙、最神奇的音乐诗篇。笔者通过拉赫玛尼诺夫作品“钟声”的解读,他宏伟的构思、刚毅的意志和高超的技艺。
  二、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钟声”独特的语言
  东正教每个教堂敲击出来的声响各不相同,或雄浑响亮,或清脆悦耳,可以是对节日的庆祝,也可以是对死者的哀思。拉赫玛尼诺夫把熟悉“钟声”的音响、色彩和音量用不同的情绪、旋律、速度和思想表达出来,听到这具有民族精神的音乐,仿佛就看见了俄罗斯浪漫曲和民族音乐的创造者一般。
  (一) 钢琴作品中“钟声”主题的表达
  在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钟声”出现的频率非常的高,在作品中大量使用和弦来表现“钟声”饱满的音响。比如,在《钢琴前奏曲》op.32no.3中通过快速跳跃的“钟声”音群来表达轻巧欢快的小铃铛声音;用宏大的和弦表现《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浑厚响亮的声音;还有一些“钟声”往往会配上一些多样化的节奏,让人耳目一新,如《音画练习曲》op.39on.6作品;另外,还有的“钟声”会通过重复音的形式来体现,可以让人联想到教堂敲击钟的声音,具体在《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号角开头体现。这些多样性和普遍性的“钟声”音乐,都体现着广人民的力量,歌颂了人民英勇的精神。
  (二) 交响乐作品中“钟声”主题的表达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第一章末尾的钟声表现了一种庄严的效果;交响诗《死之岛》出现了安魂弥撒式葬礼的钟声。最值得研究的还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合唱的作品《钟声》,这部大型的作品描述了四种不同的钟声,每种钟声代表着不同的人生阶段,代表着不同的人生认识和思想。此作品共四节,分布呼应了一个不同类型的钟:“银色雪橇的铃声”象征着出生和青春;“金钟”是温柔的慢乐章;“响亮的铜钟”代表着刺耳的“警钟”;最后一个乐章“沉闷的铁钟”在恐怖的征兆下,直奔死亡的主题。在这个作品中,拉赫玛尼诺夫把所有的单个乐章都串连起来,用音乐的魅力表达了生命的进程,进一步明确了拉赫玛尼诺夫“钟声”的多样性和具有的独特寓意。
  三、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钟声”的表达
  拉赫玛尼诺夫的“钟声”情节有直接的表达或者间接表达。直接表达来自人民生活形成的钟声环境;间接表达表现出人民的各种思想和精神等。
  (一) 直接表达的钟声
  1. 诙谐的钟
  诙谐的钟就是具有诙谐、幽默的特征的钟。在《第三钢琴协奏曲》中可以说所有为钢琴和管弦乐而写的作品都是最激动人心的音乐。伴随着特有的节奏和乐器,把所有闪光的乐章,一浪盖过一浪地向前推进。如谱例1是呈示部后面一个很长的由四个短小变奏组成的中间插部,整个插部伴随着一个降E持续音,进行着杂技般的表演。在这个插部中,还采用了双重复的形式,轻盈跳动,让人联想到“小钟铃铛”的音响。为了使得演奏效果突出诙谐的效果,就必须把握演奏的尺寸,适当的自由些。
  谱例1
  2. 积极意义的钟
  积极意识的钟象征着积极向上的活力与热情,往往由“起舞的钟”和“充满斗志的钟”组成。在《钢琴前奏曲》op.32on.3中,通过明朗的音乐、欢快的基调、动感的节奏演绎出了一段生机勃勃的旋律,充分地表现出了生动活泼的情绪。在《第二钢琴协奏曲》op.18第三乐章43—73小节中,用充满欢乐的情绪和诚挚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这部协奏曲的果断有力、明朗积极的音乐效果,具有充满战斗性的人生影响力。
  3. 急促的钟
  “急促的钟”速度比较快,传递的基调不过于明朗也不过于阴暗,只是淡淡的一带而过,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那么在演奏时,要多使用指尖,让声音变化更加敏捷,两手同时快速反方向音流,整齐而又灵活。
  (二) 间接表达的钟声
  1. 丧钟
  这种钟声速度非常慢,音乐基调以阴暗、沉重为主。在《钢琴前奏曲》op.3on.2为#C小调,单三部曲式,1—14小节为主体陈述。这种深沉阴暗的基调不禁会让人想到“丧钟”的声音。
  2. 宏大的钟
  在《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72—102小节中,强有力的宏大钟声明朗悲壮,采用八度和弦由弱到强,由慢到快,左手配合以切分节奏坚定的进行,把俄罗斯人民的力量和英雄气概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 总结
  总而言之,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钟声”情节,从节奏、速度、音响、基调上可以使演奏者在听觉上建立一定的声音参照,捕捉音乐的形象,让旋律和层次变得更加清晰。体会拉赫玛尼诺夫的“钟声”,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内涵,激发人民的斗志,从而体会人生路上不同的思想和境遇。
  参考文献:
  [1]李立. 对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乐风格的探究[J]. 大舞台,2014,(01).
  [2]张军. 以合唱交响曲《钟声》为例谈拉赫玛尼诺夫辉煌时期的音乐创作[J]. 艺术教育,2011,(07).
  [3]温洁芸.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乐中的悲剧性色彩[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作者简介:
  喻琳,女, 江西乐平人,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研究方向:钢琴演奏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回顾1986年广东经济学会编辑出版<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一书,评述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理论界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弘扬"敢为天下先"、勇于开拓前进的精
本文以毛泽东的诗词《蝶恋花&#183;答李淑一》为切入点,分析瞿希贤谱曲的《蝶恋花&#183;答李淑一》这首作品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包括对曲式结构、音乐风格、伴奏风格的分析,并根据
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悼念董辅礽同志的逝世.董辅礽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在学术界,在实际工作者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经济建设,作
支撑当代企业长期成功的三代基础包括:科学发展人力资源、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三大基础的核心观念是,在21世纪这样一个关系时代,广大企业必须从这几个方面
介绍了V-支持向量机与ε-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原理,并针对函数辨识问题作了仿真和比较,分析了其异同与优缺点。探讨了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非线性系统辨识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了V-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色彩的运用是极为讲究的,在中国的色彩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红色。红作为中国历史的象征,精神的代表,至今仍影响着国人的色彩倾向和使用习惯。本文以封面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绿色植物在现代家居空间室内设计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引自然景观进入室内,被客户越来越多地接纳,人们希望通过绿色植物让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空间更加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璀璨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元素凭借它独有的设计形式及其绝伦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全球设计的青睐及运用。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把中国元素与各类文化融合,令内涵丰富的中国元素呈现出来更为国际化的艺术效果。本文就中国元素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入手,系统地结合理论实践来论述此项问题,以期将中国文化更好地运用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当中。  关键词:设计;室内设计;中国元素;环境艺术;艺
摘要:20世纪音乐是西方传统音乐在浪漫主义音乐发展到巅峰之后,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19世纪末,人们在原有音乐文化基础上似乎找不到创新的灵感了,进入20世纪,西方音乐的创作走上了一条较之以前不同的道路,呈现出多元异彩的发展趋势。本文从音乐创作的六个方面论述20世纪音乐对此前西方音乐的挑战,以探究20世纪音乐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关键词:20世纪音乐;西方音乐;新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
本文依据广东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认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必须加大对山区的扶持力度,加快山区发展,促进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作者还对如何加快山区发展,提出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