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优化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fly_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对于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有着特殊的作用,它是化学其他教学手段与形式无法代替的。而实验教学的设计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化学;实验;设计
  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进入化学知识宝殿的钥匙,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形式或内容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这一点已被广大化学教师所认同。化学实验的设计作为化学实验的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却被部分教师所忽视,因为很多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上的顺序或者教材上的叙述进行实验教学。事实上,灵活地运用教材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假如在具体的教学中,能灵活地运用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优化实验的设计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灵活运用教材资源进行设计
  当前,很多教师所做的化学实验都是教材上的,教材上早已将实验设计好了,很多学生在预习的环节中知道了实验的设计,在具体上课的时候,只要看看实验现象就知道实验结果了,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很不利。那么,优化实验的设计就是要打破这种依葫芦画瓢的传统形成,努力使实验在药品、器材选择与设计上给学生更大的灵活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分析、设计、实验,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科学素养。例如,在探究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的反应原理与反应装置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进行这样的引导: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产生CO2气体?请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CO2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CO2气体的方法;从化学反应到收集气体,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由于产生CO2气体的化学反应比较多,就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探索,从而筛选出最合理的反应作为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反应物。比如,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一会儿停止了;碳酸钠与稀硫酸或者稀盐酸反应速度太快,无法收集CO2等,最终将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物确定在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上。在这个实验课上,不是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是让学生真正的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实验对比、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探究实验、归纳总结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体验了像科学家那样合作研究科学的基本过程以及研究科学的一般性思路。
  事实上,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享受体验的快乐是解决思维障碍的最好措施。
  二、灵活运用生成性的问题进行设计
  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处理好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性的问题。在化学实验设计中,也要处理好生成性的问题。要牢牢把握问题的核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始终围绕着科学实验探究的主要线索(假设与猜想;实验与分析)来进行实验的设计,从而达到实验教学最优化的目的。比如,CaCO3经过高温煅烧后变成了白色物质,有学生提出:如何确定这个白色物质究竟是什么成分呢?通常情况下,初中化学实验室里不做这个实验,学生也不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学生已经提出这个备课中没有预设的问题了,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处理好这个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顺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1.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煅烧了一段时间后,碳酸钙可能烧完,也可能没有烧完,那么白色物质种可能有哪些物质?学生自然知道,白色物质中除了有氧化钙,可能还有碳酸钙。
  2. 引导学生验证
  如何验证白色物质中含有碳酸钙呢?学生自然的想到利用稀盐酸可以验证碳酸钙的存在,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用水来验证。
  3. 组织学生讨论
  假如将水加入白色物质中,可能出现哪些现象?由于学生知识基础缺乏,利用知识推理有些困难,可以组织学生直接进行实验,好在这两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不难:水不能溶解碳酸钙,碳酸钙会沉在试管的底部;氧化钙能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沉在试管的底部。可见,利用水来验证会产生混淆的现象,不好验证。如果在白色物质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钙会产生气泡,现象十分明显。
  4.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用盐酸比较好,利用水会产生干扰的现象。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利用生成性的问题开展探究式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每个学生的智慧与才智在班级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机会,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灵活运用实验的“异常”进行设计
  部分初中化学实验会出现异常,常常出乎教师的预料。这些意外现象常包含了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如果能抓住机会进行实验探究,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的提升,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化学总复习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的实验时,有个学生粗心大意的用碳放在燃烧匙中燃烧,也有学生用硫进行燃烧,这时会发现实验出现了“异常”,水没有进入集气瓶里。教师不要立即对他们进行批评,而应该借此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出现水没有进入集气瓶的现象?如何在此基础上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经过讨论,学生探究出原因:碳与硫燃烧会产生的是气体,集气瓶中的气体压强没有减少,所以水没有被吸进去。要想实验水进入集气瓶,就要消除碳与硫产生的气体,通过讨论得出:只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NaOH溶液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总之,优化实验的设计,能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常晓霞.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能力[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5).
  (兴化市下圩中心校)
其他文献
笔者就所在的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量调查后发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下、课外阅读资源贫乏,并就此分析探究,提出了提高课外阅读量的对策。
目的评估校正定植指数(CCI)在肿瘤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抢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外科重症医学科150例患者分为2组,CCI组出现脓毒症及CCI≥0.4时抢先抗念珠菌治疗,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出生后食蟹猴睾丸发育成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睾丸发育成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食蟹猴从新生猴期至成年猴期不同发育阶段睾丸
脑梗死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6%-6.2%,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现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乳晕外缘切口经皮下隧道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对10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行乳晕外缘弧形切口经皮下隧道远距离肿瘤切除术,手术切口均使用医用生物胶黏合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课堂教学理念,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懈追求的最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标,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然而,笔者从近期聆听到的多节语文课来看,虽然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机渗透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行为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下面,笔者结合最近听到的几节语文课来对
患者男,17岁。2010年3月4日因车祸伤半小时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肝脾挫裂伤,急诊转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125次/min,呼吸27次/min,血压84/45 mmHg,SpO2 69%。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