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浪潮下,作品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博弈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4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沉默的大多数》一书中,王小波的杂文《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知识分子就应该是弄点学问的人,为此不得不受点穷。但并非特意喜欢穷熬,如果说安于清贫,安于住筒子楼,安于营养不良是有点变态。”
  这句话说的是知识分子,也同样反映出了我们的影视创作者也应该有所坚守,内容的产出本身不应该与金钱挂钩。
  尤其是现如今,资本大量涌入影视行业。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影视创作离不开资本,但影视创作者不应该被资本所裹挟。当大量热钱不断涌入我们的创作环境时,个人创作与商业成功之间有着怎样的辩证关系?创作者应如何拿捏好分寸,从而冷静面对作品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博弈?
  造物主的光荣与梦想
  王国维说,读书要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对于影视创作者来说,这也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该有的不畏艰难的勇气与高屋建瓴的魄力。编剧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创作,导演为学习镜头废寝忘食地“拉片”,演员拿到剧本时忘我地揣摩。这时候的创作者,是在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世界。
  他们像极了造物主。
  孕育作品的快感于他们而言,就是造物主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他们自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紧接着便应该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合作者开始加盟,影视作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戏班子搭好,生旦净末丑、宫商角徵羽各就其位。资本也悄然介入,这时候大家开始“群策群力”,对先前的个人创作进行“指正”。面对多方角逐,创作者应该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定不移与孜孜不倦。
  《武媚娘传奇》的编剧潘朴就曾在公开场合分享过这样一段心得,“当时大家都认为应该把更多的戏写给武媚娘,而我却认为魏征一角有他的亮点,所以为他设置了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时至今日,观众还对魏征和武媚娘说的那句“莫问前程凶吉,但求落幕无悔”念念不忘,这也从旁佐证,创作者要有自己的坚持,有些东西要据理力争。
  随着团队不断磨合,创作者将迎来人生的春天。作品的面世对他们来说是解放也是超脱。当然,故事到此尚未结束,断不能戛然而止,造物主们的梦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在经历了大浪淘沙之后,终于修成正果。这时候创作者和观众有了交流。也只有虚心听取观众的意见之后,才能验证第二阶段的“战争与剑拔弩张”谁应该败下阵来。创作者应当珍惜观众的反馈结果,这才是投入到新的创作之前应有的反射弧。
  电影是傻子的哲学,电视剧更是如此。更多的时候,人们看的不是作品是否“高大全”,而是故事能否动人心弦,能否与自我产生交流与互动。
  遵循作品的人文价值与商业逻辑
  电视剧是创作者的产物,也是一件待价而沽的产品。是商品就有商业价值,也要遵循其商业价值:有没有商业卖点?有没有话题性?有没有创造出商业卖点话题性的可能?这是就电视剧呈现状态的市场化考量。
  大量资本的融入,并非全为洪水猛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首先,资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资金,提供了越来越好的制作的条件,从而推动了影视行业的发展。有钱才能抢到更好的演员,作品才会有更多人看。但是,也有一部分资本想要通过这个行业圈钱,这是不行的,任由其发展将会断送整个行业。
  毕竟,电视剧不是金融产品,它是精神食粮,更具人文价值。
  电视剧电影小说等等既然有着传递创作者思想的功能,就应该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在思想层次上有一定的深度。
  因为电视剧创作的周期通常比较长,所以在题材的选择上其实需要下功夫。大纲创作时或许是目前最热门的题材,但操作到了成品时指不定已经成了残羹冷炙。所以,是什么样题材的作品?市场价值何在?是否具有前瞻性?这都是创作者需要考察的。
  其次,角色是否有特点、能立得住、有新意?人物关系的构建是否紧密,钩织是否巧妙,是否有戏剧张力,是否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一般情况下,人物和人物关系一出,有经验的人都能够预测到故事的走向,所以最基础的这两项一定要牢靠,要有可行性。接下来再去考虑作品的其他属性。
  电视剧不是单向体验,而是双向互动,只有观众满意,才能算作是成功。这是一个特殊的产品,会影响到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毛卫宁导演曾呼吁,“我们创作内容要更加真实,其次才是百花齐放。”
  作品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可兼得
  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在社会大环境下不断摩擦,总体上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冯小刚说过,“有一点我是必须坚持,那就是我的电影是为了大众拍的,我不能为少数的影评人或者为我自己放弃大众。”冯小刚的作品,从《甲方乙方》《大腕》《手机》到《天下无贼》《非诚勿扰》……再到“导而优则演”的《老炮儿》以及未播先热的《我不是潘金莲》,这些作品在制作上体现出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也不缺乏真正的艺术性的表达与思考。这是黑色幽默的艺术手法和巨大商业回报的成功结合。
  冯小刚的说法与汪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汪俊在回答如何把关电视剧的商业性与艺术性时曾如是说,“首先,一个导演很多时候要丢掉自己的个人趣味,你是拍摄给大众看的,而不是纯粹按照个人思路想怎么导就怎么导。有的导演自己爽,爽完却没有人找你拍戏了。我觉得导演应该给自己设立一个底线。你别拍太做作、太狗血的东西,不要越过底线。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擅长的题材,我拍摄现实主义题材比较多,但我也擅长拍摄谍战剧,还会陆续推出一些年偶、古偶、时偶,不管何种剧目,都要有自己坚持的底线。”
  将电视剧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恰到好处的还有《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甄嬛传》《芈月传》等大剧的幕后英雄——敦淇。他就像一个心无旁骛的手艺人,只管把事情做到极致,功名留给别人来说。从业14年,他的作品从来不是以量取胜,也从来不找热点和话题支撑。他一直在思考,每年生产出那么多的电视剧,到底有多少是能够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呢?在对同样问题的探索下,敦淇和郑晓龙导演一合作便达十年之久,因为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追求:始终坚持做行业里的精品。
  个人创作与作品的艺术性、商业性不是割裂的状态,大众的、商业的作品不一定缺乏艺术性,它可以从多个角度,以多种形态方式渗透出作品深层次想要表达的主题与核心,从而引人深思。商业性不是下里巴人,艺术性更不一定非得阳春白雪,以曲高和寡的姿态存在着,在创新与求同存异并举的年代,二者不是不可能达到完美结合的境界的。
其他文献
1    千禧年距今已经过去整整十年。这十年来,我们经常看到“电视剧进入编剧时代”、“编剧地位三级跳”、“中国编剧十万元俱乐部”等诸如此类的文章见诸报端。貌似摇笔杆的编剧已经进入全盛时代。与此同时,我们也耳闻许多编剧索要稿酬与维护署名权的案例。好像编剧的地位根本没有改善,仍旧是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弱势群体。  有意思的是,这两种相悖的声音都曾和谐地见诸于相同的报端。到底是谁在一厢情愿?不管媒体对编剧
华策克顿  代表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夏至未至》《孤芳不自赏》《一粒红尘》《周末父母》《上古情歌》《盲约》《传奇大亨》《射雕英雄传》  上榜理由:2017年,华策影视年产精品电视剧超1000集、电影数十部、综艺十余档,规模产量、全网播出量、市场占有率、海外出口额稳居全国第一,网络年总点击量破1000亿次。《国家命运》《海棠依旧》《解密》《推拿》《子夜》《全家福》《传奇大亨》《甜蜜暴击
当我们讨论影视剧的价值观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我们只是在讨论要表现什么样的价值观,以及如何表现这个价值观。但是,对于这个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我们基本可以不用讨论。因为在我们当前的审查体制之下,不可能有“不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说公开表现反党反社会主义反中华民族的价值观,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是实情。  说出这个观点,可能有人认为我是在反讽,在针对审查部门发牢骚,其实不然。审查部门有它的职责,它也不
一部《甄嬛传》,让蒋欣演绎出千娇百媚而又可悲至极的“华妃”,让这个配角在众多“红花”中大放异彩,导演郑晓龙评价说“她不是背台词,她说的是自己的话”,可见她演绎的精准。八岁出道、参演五十多部作品、演绎出不同性格角色的蒋欣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极为真实的人。演员张晓龙曾说过“蒋欣是一个非常简单纯粹而又真实的人”,确实,生活中的蒋欣非常直率,有情绪也不藏着掖着。有一次在采访中,她曾透露在剧组看到工作人员挑
由天津春天影业、沧海春天(青岛)文化传媒、青岛融海华星影视文化传媒联合出品的都市生活情感剧《京港爱情故事》以近20年时间跨越,讲述香港仔家明和北京女孩婧雯的爱情故事,在荧屏记述时代的繁华巨变。该剧由胡玫执导,鲁晓威编剧,男女主角分别由刘恺威和马苏出演。  该剧讲述了两个看似来自不同世界的男女——“港男”家明和“京女”婧雯从邂逅、相识、相知、相恋到相随,经历了性格、文化、亲情、姻缘的重重波折和考验,
在影视市场,青春题材早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成熟的细分市场,而且有越来越火爆的趋势。同时,这也是一个90后开始老去,00后正青春的时代,反映00后生活、情感的作品在市场中并不多见。4月10日,首部00后正青春糖水剧《秘果》在爱奇艺上线,青春片的“00后时代”也随之开启。  正剧娱乐化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火起来,据称一些剧集的收视率已与春晚持平。在消失于荧屏多年之后,反
韩东君与表演最早结缘于高中时期,幸运的他被选中得到了电影《温哥华酱油乐队》的出演机会。在拍摄的过程中,韩东君一点点被表演的魅力所深深吸引,拍摄结束后他就下定决心和家里人坦白了想要做一个演员的念头。其实家人早就准备了很多条平稳、踏实的未来之路等着他选,可心系梦想的韩东君却坚持放弃了加拿大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毅然决定回到老家哈尔滨,报了一个考前班刻苦补习,最终他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  2015年,一部
2017年已接近尾声,影视圈动态依然风生水起,这一年,可谓是古装大剧的丰收年。从已播出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唐荣耀》《那年花开月正圆》,到待播剧《如懿传》《凰权》,以及因“电影咖”回归话题引得沸沸扬扬的《帝王业》《大明皇妃孙若微传》,国产古装剧似乎已经成为“大制作、高收视、高话题”的代名词,受到观众热捧。而在一众“浓墨重彩”的古装厚重风格里,由丝芭影视出品的《芸汐传》,首创青春阵容加清新画风的
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召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4月初在浙江宁波召开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议,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做好新时代电视剧工作,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推动中国电视剧在新时代焕发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聂辰席说,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以经得住群众评价和时代检验的精品力作,打造永不落幕的中
在荧屏之上,很久没有看到以一种群像式的素描笔触,聚焦普通人的爱恨情仇、流转离散,回归到真情的可贵、回归到社会裂痕与人格魅力的窥探上的作品了。在IP改编大行其道、玄幻古装霸占荧屏的当下,安徽卫视主打影视作品要“沉下来接地气”,此番携手《夜市人生》正是让现实题材回归荧屏的又一动作。  其实,《夜市人生》的故事并不复杂,夜市小贩魏红偶遇失散多年的前夫李庆祥,为其倾其所有但最终发现前夫在外早有妻女,孤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