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敦煌《灸经图》络脉特点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yu0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探讨分析敦煌石窟《灸经图》背部腧穴取二寸三分的特色,善用远端穴位及其没有标明经络,只标明穴点的选穴特点,遵循横向循行络脉取穴及循经取穴规律,有经有络,经络并重,尤其对络脉学说加以系统的整理研究,提升出该学说的理论结构,指导临床,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敦煌医学;络脉
  中图分类号:R8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73-03
  
  1 敦煌遗书针灸卷子《灸经图》出土于1900年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它包括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的 (stein6168、stein6262)。《灸经图》背部腧穴取2.3寸,其选穴真实、自然、善用人远端穴位;科学合理的选用人体头部四肢穴位治疗顽症;重视久疗法,用重久法治疗顽疾[1],是经络并重的体现。古代医家根据“天人相应,取类比象”的观点,十二经脉是取自然界十二经水之象而推出,“络”字有网络之意,古亦称“落”,犹如与主河流相贯通的蓄水排水沟渠网络。本文得益于敦煌《灸经图》遵循横向循行络脉取穴及循经取穴规律启发,对络脉传统理论整理发掘,总结提升,应用指导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1 络脉属于经脉系统,成网络状分布
  经脉是经络系统的分支,包括十五别络、系络、缠络、孙络。清代喻嘉言《医门法律.络脉论》言:“十二经生十二络,十二络生一百八十系络,系络分支为一百八十缠络,缠络分支连系三万四千孙络,孙络之间有缠绊。”其所言数目应为概数,结合十二经脉表里相通,起始有序,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之循行规律,足以勾勒出一条条主次分明,纵横交错,“缠绊”相连的网状系统。有学者提出“络脉是附属于经脉的立体网状系统”,“是与经脉有关而又独立的人体运行气血的立体网状系统”[2],是对络脉系统的总结。及《灸法图》没有经络,只标明穴点,看似无经无络,实是经络并重的体现。《灸经图》中有许多腧募穴位。如果把腧募穴点沿背胸腹贯任督连成一条延伸直线,可形成十二条与带脉相似走向的横向经脉。《灸经图》背部腧穴取2.3寸与历代也还有取椎节两边相去1.5寸、2寸、2.5寸、3.3寸脏腑腧穴法,各腧穴点连成一条直线并向肋间胸腹延伸,构成一条条与带脉平行的经脉[3]。纵横交错的经脉络脉特征,符合经气传感的临床实践。
  1.2 络脉是连接经脉与脏腑组织的桥梁和枢纽
  十二经脉首尾相贯形成气血运行的主干道,但要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须络脉系统参与,才能“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脏腑功能正常。正如《内经》所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于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和精,气行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的生理过程,是通过络脉系统连接,完成气血津液营养物质的弥散、渗灌,运输吸收精微物质,排出清除代谢废物。因此,络脉系统是沟通体内外、保障脏腑气血灌注的功能性网络,也是维持机体内的桥梁和枢纽[4]。《灸法图》选用人体远端、末端穴位较多。通过络脉发挥其对脏腑的作用。
  1.3 络脉疏滞相通,互补平衡
  《素问.四时刺逆论》说:“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说明经气津血如干流至支流,由经脉到络脉,广泛布散,缓慢渗贯,内而脏腑,外而表皮,濡养脏腑组织,亦可如《灵枢.痈疽》所言:“孙络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形成经脉到络脉、络脉到经脉的双向环流系统,而完成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输布渗灌,完成“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肢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的生理过程。经脉络脉相互连通,络脉易滞难通,络滞则经滞,疏滞相通,互为因果,互补平衡。具有“双向流动和满溢贯注”[5],络病则运行气血受阻易成瘀血,有形之血碍气,气血不荣,络脉失养,形成恶性循环。且络道繁密细长,“有血气运行缓慢的特点”[6]。《灸经图》重视灸疗法,取其温补温通作用,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1.4 络病以不通不荣之主症为表现
  任何脏腑病变、六经病变的致病因素,均可损伤络脉,影响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均可发病。《素问. 缪刺论》谓:“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大络而生奇病。”说明经络不通,变生百病。疼痛是络病突出表现,《医药心悟.痹》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络道不通,血不循经而外溢,则成出血证,津停脉外则水肿,络阻则气血供应障碍,经气运行不利,脏腑经络不荣,轻则络脉收引,挛缩绌急,而出现眩晕、仆倒、发冷、青紫,重则阻绝闭塞,而成癥积痞块。总之,络脉不通不荣既指络脉自身病变,运行经气不利,亦指运行血液之落道涩滞不通,血少不荣。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为用。往往在活血通络之时加用补气行气之药,能相得益彰,疗效显著。络病典型症状及表现是疼痛、包块、闷胀、出血、寒热、发黄、肌肤甲错或面目黯黑、青筋暴露或皮间有血缕赤痕,脉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7]。《灸经图》是古代治疗五劳七伤顽症的典范,皆因先天不足,或后天病久劳损失养所致,古人提出“久病入络”、“久病血瘀”,反映出络病虚则不荣,瘀则不通的病理特点。
  1.5 络病治疗以通为用,以补为基
  络脉是气血津液营养物质敷布、转输、渗灌于脏腑组织间的通路,络病治疗的根本就是保持络脉通畅,故“络以通为用”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提出的。络脉运行气血,赖阳气咰之,络病日久,气血阴阳不足,络脉失养,络道涩滞,治以益气补血,调补阴阳,活血通络,添充络道,营养络脉。这样,络道得通,络脉得养。犹如灌溉田地,渠成水通,禾苗得养。血犹水体,气犹水用,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气血须臾不离,赖阳气推动调控,随经脉络道周流,濡养全身。《灸经图》选穴多取人体背部及四肢阳面穴,临床研究证明阳经穴在治疗气血不通具有重要作用。   1.6 络病用药温通为主,辛润为辅,佐以虫类
  络脉延经广泛分布,外而六经皮部,内而脏腑组织,传输渗灌气血。络分阴阳,从结构而言,阳络分布于六经皮部,阴络布散于体内脏腑;从功能上分,经脉之络为阳络,血脉之络为阴络。“气凭血运,血以气行”,阴阳络相互为用,调控经气传输,维持营养代谢。《内经》言:“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是主要的,阳主阴从,而经络转输经气,运行血液,赖阳气咰之,常以淫羊藿、肉桂、鹿角霜、菟丝子温阳通络;辛药走窜,行散通络,润药滋阴养血,滋填络道,荣养络脉,常以降香、檀香、薤白、乳香、冰片、归尾、桃仁等;另取其虫类飞升走降,能“追拔沉混气血之邪”的特性,取象比类,选用“水蛭、土鳖虫、全蝎、蜈蚣、地龙、蝉蜕等剔邪搜络。《灸经图》选穴多取人体背部及四肢阳面穴。临床上也证明取阳经穴在治疗痿症、痹症、痛症等经络阻塞,气血不通具有重要作用。[8]《灸经图》重视灸疗,多灸重灸的方法,彰显灸法的扶阳温经,行气通络,也是重视温通治络的体现。
  2 思考与讨论
  清.喻嘉言《医门法律.络脉论》说: “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则未之及,亦缺典也”。黄龙祥认为“经络学说的理论结构与科学内涵”即使发掘传统理论、寻找现代研究突破口的关键难题之一[9]。通过对络脉理论的思考与整理,建立以络脉为基础的病机、治法用药,结合八刚和脏腑辨证,对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并发症、肝硬化、冠心病等慢性病及微血管病变的预防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天生,张瑞.论敦煌古《灸法图》之特色[J].中医杂志,2010,47(8):225 .
  [2] 穆腊梅.络脉是附属于经脉的立体网状系统[J].湖北中医杂志,1994,16(6):21.
  [3] 王天生,汤志刚. 敦煌《灸经图》背部腧穴取二寸三分与横向经脉[C].敦煌针灸法国际会议论文集:2010,8.
  [4] 于向东,崔军.络病的治法和用药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3,7 (9):1456.
  [5] 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1.
  [6] 邱幸凡,陈刚.络脉的气血流注特点[J].天津中医药,2003;20(4):53.
  [7] 刘绍能,刘为民.络脉病证治探讨[J].中医药研究,2002,18(4):2.
  [8] 王天生.敦煌石窟《灸法图》特点及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针灸,2003,23(11):690.
  [9] 黄龙祥.中国现代化的瓶颈与前景----论中医理论能否以及如何有效进入实验室[J].科学文化评论,2004,1(3):5.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80例早产儿常见治疗措施及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早产儿综合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患儿经治疗72例痊愈出院,治愈率达90%。结论: 重视监护、保暖,同时呼吸支持、预防感染、出血,治疗黄疸是治疗早产儿成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早产儿; 临床分析;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127-03    早产儿
期刊
[摘要] 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一批创新型人才,同时就需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将传统的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将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建立健全的教学实施系统,降人才的培养放在关键位置,也重视人才的培养,这样着重培养预防医学创新型人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人才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何根据需要培养专业的医学人才也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建立健全的教学系统和激励机制也是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肾积水感染的疗效。方法:对36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积水感染的患者,予积极抗感染的同时,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并留置双J管引流。结果:36例均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32例一次击碎结石至2-3mm,4例结石部分退回肾盂,感染控制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成功,所有患者无输尿管穿孔、输尿管撕裂、严重出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3天内体温降至正常,腰痛缓解,3-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2010年08月至2011年0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O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其实施6个月的护理干预,并于护理前、后,采用改良SGA评估法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定。结果:与护理干预前相比(20.0%),营养正常患者的比例显著增加(50.0%),P<0.05,患者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结论:针对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期刊
工作的时候,当然希望一切事情顺顺利利,可这时键盘却来捣乱了,弄得别人手忙脚乱,耽搁了正经事不说,也许还会产生更多麻烦事。
期刊
用迅雷的朋友会发现,在新的版本中,迅雷已经在客户端中集成了“离线下载”的功能,不过只有会员才能使用,但如果将迅雷更新至5.9.7.x系列,会发现“正在下载”列表中也增加了“离线下载”选项。不过,如果你并非迅雷会员,那么“离线下载”的选项根本毫无作用,如果无意点击,还会弹出要求开通迅雷会员的提示窗口,十分烦人。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护理在头面部皮肤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对12例头面部皮肤癌扩大切除后采取皮瓣转移和皮片移植一期修复手术的护理进行总结。 结果:对12例头面部皮肤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的综合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针对皮肤癌患者实施精细的综合护理,可有效的消除或减轻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障碍,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手术顺利实施及术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头面部皮肤癌; 护
期刊
Windows中的“另存为”对话框,是保存文件或网页等操作的必经之路,只是通过它保存文件有很多路要走,比如说通过对话框中的地址栏或左侧的快捷方式查找要保存的路径等。其实,可以利用“SimpliSoftware's Places Utility”这款小软件,把快捷方式更换成指定的文件夹,这样就能快速将文件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了。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44例经手术或B超、螺旋CT、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证实的胆道系统结石病例,行常规腹部轴位、冠状位MRI扫描及MRCP扫描。结果: 44例中,MRCP明确诊断结石43例,26例为胆囊结石,11例为胆总管结石,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结论: MRCP是
期刊
夏活多变:这款命名为“小黄蜂”的免驱摄像头选用黄黑外观色彩搭配,整体色彩给人颇具活力的感觉。多变夹角设计是其一大亮点。通过调整长短扣片与细长金属支架组合,可夹于笔记本屏幕或液晶显示器边缘,也可平稳放于桌面。摄像头与支架部分通过圆球连接,拥有一定的俯仰角度调节并支持360度旋转,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