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征集志愿是指每个批次第一轮录取结束时,尚有部分院校的部分专业没有录取满额,由省级招生机构向该省(区、市)公开发布院校招生缺额计划,给本批次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再一次填报志愿的机会。
对于征集志愿,绝大多数落榜考生认为这是最后一次录取的机会,它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因此寄予了厚望。然而,某些考生,特别是批次线上的低分段考生反复多次参与征集,依然改变不了落榜的结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这里特别给大家举一个真实例子:
考生朱南(化名),理科考生,2013年高考成绩509分,超出当年该省本科二批省控线17分。本科二批志愿填报情况见表一。
正式投档开始,由于考生所在省是第一次在本科二批实施平行志愿模式,第一志愿三所学校的调档线分别为513分、543分和530分,考生朱南未能达到这三所学校的调档线,因此第一志愿全部落空。
第二志愿投档时,虽然朱南的分数够得上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分数,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由于第一志愿填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生源非常充足,已经一次性录满,故不在平行二志愿中参加录取。而另四所院校的调档线均超过朱南的分数,无法投出。就此,考生遗憾落榜。
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接连落空,朱南参加了征集志愿。从表二第一次征集志愿的填报情况来看,朱南为了保险和稳妥起见,全部选择了省外的非热门院校,而且这些院校第一轮投档时均为压线。
选择压线的院校,应该说把握性很大吧!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填完征集志愿的当晚,第一次征集志愿投出,结果显示考生仍未被投出。为了理清朱南未被投档的具体原因,笔者查阅了在征集志愿中考生所填院校的详细录取情况,见表三。
看完这三所院校征集志愿日寸专业的录取分数,大家可以一目了然,就连录取分最低的一个专业的都要高于考生26分。未被投出是正常的。
不仅是朱南填报的这三所院校,笔者发现,几乎绝大多数征集院校的专业录取线都高于高校第一轮投档的调档线20分左右。
原本寄希望于第一次征集志愿落空了,考生再次参加第二次征集志愿。从表四可见,这一次他又放低了自己的要求,均服从专业调剂。
然而,朱南填报在第二次征集中院校的最终录取分数更让人大吃一惊。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该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征集录取过程中,分数达到540分,高出其第一轮投档录取时调档线整整48分。而该高校在第一志愿的投档过程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没人报考,直到第一次征集志愿时,才录取到一位为511分的考生,此时还剩余一名计划,当这名计划参与第二次征集时,录取分飙涨至540分。而同样的高分现象,在更多的院校上演。
直到征集志愿结束,朱南的档案仍未投出,只能品尝落榜的滋味。事实上,“征集志愿,中高分考生的盛宴”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笔者想对大家说的是,征集志愿虽然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但由于“考生多而计划少”,往往会导致院校缺额专业的录取分会大幅上涨。对于成绩不占优势的低分段考生而言,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征集志愿阶段,不如在明知自己分数偏低的情况下,在最初的志愿填报时就慎重选择院校和专业(一线城市、热门专业更要慎重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主动性,才能力争在征集志愿前就录取到理想的大学和专业,何苦要等到征集志愿日寸才后悔落泪、饥不择食、胡乱填一所院校而辗转反侧,焦急不堪呢?
征集志愿阶段的填报更需谨慎,但也不表示征集志愿毫无机会,在下几期中,我们将会针对如何填报征集志愿,来给考生一些建议和提醒。
对于征集志愿,绝大多数落榜考生认为这是最后一次录取的机会,它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因此寄予了厚望。然而,某些考生,特别是批次线上的低分段考生反复多次参与征集,依然改变不了落榜的结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这里特别给大家举一个真实例子:
考生朱南(化名),理科考生,2013年高考成绩509分,超出当年该省本科二批省控线17分。本科二批志愿填报情况见表一。
正式投档开始,由于考生所在省是第一次在本科二批实施平行志愿模式,第一志愿三所学校的调档线分别为513分、543分和530分,考生朱南未能达到这三所学校的调档线,因此第一志愿全部落空。
第二志愿投档时,虽然朱南的分数够得上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分数,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由于第一志愿填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生源非常充足,已经一次性录满,故不在平行二志愿中参加录取。而另四所院校的调档线均超过朱南的分数,无法投出。就此,考生遗憾落榜。
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接连落空,朱南参加了征集志愿。从表二第一次征集志愿的填报情况来看,朱南为了保险和稳妥起见,全部选择了省外的非热门院校,而且这些院校第一轮投档时均为压线。
选择压线的院校,应该说把握性很大吧!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填完征集志愿的当晚,第一次征集志愿投出,结果显示考生仍未被投出。为了理清朱南未被投档的具体原因,笔者查阅了在征集志愿中考生所填院校的详细录取情况,见表三。
看完这三所院校征集志愿日寸专业的录取分数,大家可以一目了然,就连录取分最低的一个专业的都要高于考生26分。未被投出是正常的。
不仅是朱南填报的这三所院校,笔者发现,几乎绝大多数征集院校的专业录取线都高于高校第一轮投档的调档线20分左右。
原本寄希望于第一次征集志愿落空了,考生再次参加第二次征集志愿。从表四可见,这一次他又放低了自己的要求,均服从专业调剂。
然而,朱南填报在第二次征集中院校的最终录取分数更让人大吃一惊。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该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征集录取过程中,分数达到540分,高出其第一轮投档录取时调档线整整48分。而该高校在第一志愿的投档过程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没人报考,直到第一次征集志愿时,才录取到一位为511分的考生,此时还剩余一名计划,当这名计划参与第二次征集时,录取分飙涨至540分。而同样的高分现象,在更多的院校上演。
直到征集志愿结束,朱南的档案仍未投出,只能品尝落榜的滋味。事实上,“征集志愿,中高分考生的盛宴”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笔者想对大家说的是,征集志愿虽然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但由于“考生多而计划少”,往往会导致院校缺额专业的录取分会大幅上涨。对于成绩不占优势的低分段考生而言,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征集志愿阶段,不如在明知自己分数偏低的情况下,在最初的志愿填报时就慎重选择院校和专业(一线城市、热门专业更要慎重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主动性,才能力争在征集志愿前就录取到理想的大学和专业,何苦要等到征集志愿日寸才后悔落泪、饥不择食、胡乱填一所院校而辗转反侧,焦急不堪呢?
征集志愿阶段的填报更需谨慎,但也不表示征集志愿毫无机会,在下几期中,我们将会针对如何填报征集志愿,来给考生一些建议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