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糖尿病妇女影响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糖尿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z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经是女性一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标志着女性生育能力的终止。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绝经后妇女性激素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密切有关,导致这一时期的妇女容易发生各种代谢性疾病。其中糖尿病是最容易发生的疾病,而雌激素、雌激素/睾酮比例严重紊乱则是绝经后妇女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1],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主要指在有适应证、无禁忌证的前提下,对卵巢功能衰退的妇女个体化给予低剂量的雌和(或)孕激素药物治疗,以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症状。但MHT对糖尿病妇女血糖的调节以及健康的绝经后妇女患糖尿病的风险尚未明确,本文就围绝经期妇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及其可能机制、进行MHT的获益和风险以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及血小板增多(MDS/MPN-RS-T)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例MDS/MPN-RS-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根据骨髓形态、分子生物学特征,2例患者均符合MDS/MPN-RS-T的诊断。1例患者伴有SF3B1(K700E)突变基因阳性。2例患者均伴有较严重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结论对高
目的分析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5例RUNX1-RUNX1T1阳性AML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血常规、流式细胞术(FCM)、细胞遗传学结果及RUNX1-RUNX1T1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等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4例失
临床研究证实,导管消融是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节律控制的有效治疗方法。房颤成功消融后,长期抗凝治疗是否必要?近年来的相关临床研究结论不一致,相关房颤指南与专家共识也未给予明确建议。本文就此问题复习文献,针对房颤成功消融后的长期抗凝治疗的获益与风险进行分析。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不仅可以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而且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结局。血糖监测是指导血糖达标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血糖控制状况的公认方法。血糖监测的内容涵盖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及持续葡萄糖监测,掌握各种监测方法的特点、联合应用不同监测技术,做到优势互补,对提高糖尿病的血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融入血糖管理,科学技术
期刊
目的以吡格列酮为对照,评价西格列他钠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从全国6家三甲医院选取新诊断T2DM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10%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西格列他钠32、40、48 mg组和吡格列酮30 mg组,各50例。于基线和第16周检测各组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静脉
目的了解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肌少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选取北京地区9家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 125例≥50岁T2DM患者(男586例,女539例),根据年龄分为中年组(50~59岁)、初老组(60~74岁)和老年组(75岁以上)。生物阻抗法进行身体成分检测;肌肉含量减少诊断标准为四肢骨骼肌指数男性<7.18 kg/m2,女性<5.
目的探讨新发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患者起病时胰岛α细胞功能的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标准的新诊断FT1DM患者(FT1DM组)4例和经典T1DM患者(经典T1DM组)10例,另招募健康志愿者15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将FT1DM组和经典T1DM组血糖控制在<10 mmol/L后,三组均行100 g标准馒头餐试验(SBMT),检测
目的评估Sudoscan检测泌汗功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2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4.1±12.5)岁,根据标准心血管反射试验(CARTs)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T2DM合并有CAN组(225例)和T2DM无CAN组(NCAN)(101例)。分别比较两组间临床生化指
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基于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监测和算法的新型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FGM)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在引领血糖监测领域的革命。FGM有别于既往的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无需指血校准,只要扫描就可以获知即时葡萄糖值,并能够提供14 d的动态葡萄糖图谱。对于FGM的使用,各国糖尿病协会相继发布了指南或共识。为进一步规范和合理应用这一新技术,201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血糖
期刊
目的观察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对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0年至2016年进行GLP-1RA治疗的超重/肥胖的T2DM合并冠心病住院患者105例作为GLP-1RA组,另选取同期入院采用其他降糖药物治疗的95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前后及停药30个月随访期间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